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

上传人:leicha****angjct 文档编号:27089133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讲稿)(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主讲:漳州师范学院 廖圣河- 66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总体情况及对策二、教室布置的误区及矫正三、座位编排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四、班干部培养任用中的误区及对策五、课堂纪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六、班级活动的误区及对策七、班主任家访的误区及对策八、家长会的误区及对策九、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十、操行评语的误区及对策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级管理体制是进行班级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等,班级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效益和育人

2、的效果。常规管理既是一种管理对象,即对班级各种常规实施管理,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即通过常规,运用常规达到班级整体运行常态化的目的。可以说,班主任的各方面工作都渗透着常规管理的内容。常规是班级学习、生活、休息的最基本要求,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班级常规管理是对班级学生一般因素、通常状态的管理。班主任抓常规管理,就是在班级建立基本的秩序,为全班学生创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一、班级常规管理的总体情况及对策目前各类学校的班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实行的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传统班级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主体主体与管理对象缺乏一定的均衡制约机制:作为管理对象的学生,几

3、乎对班集体的一切都无权干涉,纯粹是一个弱势群体;而作为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虽然没有社会组织中那种明文规定的行政职权,但对班级学生具有“生杀大权”却是无可争议的(聚表扬批评、座位安排、“职位”升降等无数权利于一身)。传统班级常规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是:(一)家长式管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为了所有的学生、所有的事情,而且在所有的场合都忙个不停,班干部只不过是一种传声筒、放大器,班级的其他学生更用不着动脑子,“反正都安排好了,跟首做就行”。于是在实际班级活动中,班级管理往往就是“班主任用脑子,班干部动步子,学生则转圈子”的局面。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与其说是在管理班级,不如说是在

4、全方位“看管”学生,每天从早自习到放学一步也不离开学生,包括:看管学生早读,看管学生做早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班级事务,看管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甚至科任课,班主任也要坐在教室后边盯住学生。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下,失去了学生干部的作用,也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长久下去就会形成教师在时,学生个个如“小绵羊”;教师不在时,班级则变成“大放羊”的状态。“管”而无“理”,非管理也。因此,班主任应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下,运用综合的教育管理技能技巧,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和美的规律来进行班级管理。这样的管理才能深入人心,“管”而有“理”。(二)遥控式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为

5、了避重就轻,安于现状,搪塞工作,总爱把班级管理工作一味推给班干去做。班主任只在家里等候班干去汇报工作(其实多半是打小报告),而班主任只根据班干的小报告(往往是片面的),便传令喊来某违纪学生进行严肃处理。据调查,凡是“遥控式”管理的班级,绝大多数学生与班干关系紧张,与班主任关系对立,形成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其班纪班风、学风每况愈下,升学率也自然十分低下。可见,“遥控式”管理因对学生缺乏感情投入,缺乏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就很难与学生沟通,这显然是一种不可取的管理模式。班级大事小事都交由班干部处理,放心大胆地任其自由发挥,以致于有的班干部因权力过于集中而肆无忌惮,或因本身能力有限、缺少方法指

6、导而严重失职,对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管是为了不管”,但“不管”的前提是“管”。只有用心地“管”在前,才能放心地“不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有了班干部,组织、指导同样重要。班干部毕竟也是孩子,他们要在当干部过程中学会当干部。因此,班主任不可过分强调班干部的管理而忽视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责任。(三)专断式管理专断式管理主要是指那些班主任管理凌驾于学生之上,毫无民主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处处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丝毫容不得学生丁点错误。师生如猫和老鼠,学生们人人发休自危,大气不敢喘,唯恐犯错,心理上受到严重压抑,心里话哪里还敢向班主任诉说,哪里还谈得上“亲其师,信其道”,哪里还有张扬学生

7、个性的教育理念?这种毫不尊重学生的意见、感情和自由选择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只能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极为不利。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班集体,即班主任应开放自己的权力,施行民主治班。开放班主任权力包括:1.开放班主任的决策权。这样,学生就不会因班主任决策的主观片面而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策略和方法,也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2.开放班主任的管理权。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班级常规的管理,如考勤统计、图书报刊管理、黑板报编辑、课桌椅用具的简易维修等等,比班主任亲手操办效果更佳。3.开放班主任的监督权。师生应当共同参与监督,即对班级管理中出现

8、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班主任和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这其中有同学间的监督,也有师生间的监督。(四)放羊式管理放羊式管理的班级,由于缺乏管理和管理失控大多成为乱班。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形成。l.顺其自然,缺乏引导。有的班主任错误地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的学习、成才靠自身努力,而不单靠老师的管教。有了这种偏颇的认知,因而放松管理,致使班级常常混乱无序,明显缺乏团结、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众所周知,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需要教师鼓励和正确引导,更需要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的呵护,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2.敷衍塞责,缺乏敬业精神。有些班主任主要心思不是放在班级管理上

9、,而是放在个人利益上,如外出代课,做点小生意;或贪图安逸,把精力用在玩乐上一一喝酒、打麻将(赌博);或对领导有情绪,工作不努力。由于缺乏真正的执著的敬业精神,对班级管理他们几乎处在撒手不问的状态,致使班级管理瘫痪,引起学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3.管理失当,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类班主任,只凭热情,但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对班级管理往往只是盲目行事,全然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管理模式,自然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班级许多规章制度只能形同虚设,因而班级管理同样处于失控状态,这是变相的一种放羊式的管理。(五)挖苦式管理靠讽刺挖苦学生来管理班级工作的班主任仍不乏其例。教师的尊严和威信

10、来自于自重,更来自于对学生的尊重,一个不能自尊自重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要想企望学生来尊重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尊重是双向的,师生融洽的感情靠的是双方的沟通,靠的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一切有损于学生自尊的椰榆和挖苦只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痛苦的烙印,忌恨的烙印。而这种“痛苦”和“忌恨”最容易导致学生情感过激,行为反常,甚至作出不堪设想、后悔莫及的事来。可以设想:动辄靠嘲讽、挖苦甚至是有损于学生人格的辱骂来管理班级,那么,这个班级该是多么危险。杜绝挖苦式教育,与学生做真诚的朋友,这是每一位学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人格养成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六)罚款式管理目前,以罚

11、款的方式来管理班级者仍未绝迹,如不戴领巾罚5角,不上操罚1元,考试不及格也要罚款。殊不知,这种靠罚款来治理班级的做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严重有损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给学生的印象是管理无能、见钱眼开、人格卑微等。这就失去了“师者,人之范也”的品格,失去了学生淳朴、真诚的心,更失去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一位被班主任多次罚款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教师罚款,一次次罚去了我有限的金钱,实在罚凉了我的心,也逐渐失去了我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我知道,罚款是老师的唯一绝招,而这一招又是多么可卑呀,我不明白,作为一名教师,难道连最起码的教育管理也不懂吗?”(七)体罚式管理目前,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很普遍。

12、体罚式管理表现为学生犯了错或出现与教师要求不一致的行为时,教师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常以不正当的惩罚作为管理班级的“法宝”。且惩罚名目繁多,如体罚:轻者推推搡搡,长时间罚站,重者拳脚相加;变相体罚:罚清扫厕所,罚连续做值日,罚重复做大量作业等等。这种缺乏宽容的体罚式管理,势必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尤其是把学生赶出教室的做法,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厌学心理。甚至在校园结交团伙,寻衅闹事,后果不堪设想。一位被迫停学的男生气愤地说道:“课堂上只要我们稍有违纪,老师总是把我们赶出教室,久而久之,我们只好破罐子破摔,一个个成了校园游击队员,

13、甚至还加入了团伙组织,做出了许多坏事,就这样,我们被迫退学了,学业荒废了,试问,这难道都是我们的错吗?要知道,老师这种动辄把学生赶出教室的体罚行为,罚下去多少本应该成材的学生,又有多少学生被这种体罚“罚”上了歧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幸”(八)心罚式管理对犯错误或“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不是采取谈心交流的方式来做疏导工作,而是采取一味冷遇、蔑视、疏远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对他打招呼也待理不理,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态,这种“心罚”对学生来说是最难接受的,因为它是一种赤裸裸的废弃式的惩罚,对学生心灵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有老师从学校心理咨询信箱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心理咨询信件:“心理辅导老师:我因成绩不好,又时常

14、爱说爱动,被班主任罚坐在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里。在班主任眼中,我简直是一个废人,是一个多余的人,被抛弃的人,我仿佛成了万恶不赦的罪人,他对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满脸阳光,热情有加,而对我们差生则总是阴雨连绵,冷若冰霜。在这种阴冷心寒而又无助落寞的环境里,我真的想到了死,因为班主任那鄙视的像利剑般的目光每天总要刺我几下,我的心在流泪,在滴血心理辅导老师,我该怎么办呢?救救我吧,我实在撑不住了。”老师的心罚伤害了多少这样的孩子,救救我们的孩子,救救被心罚伤害的孩子吧! (张帮群班级管理误区,教书育人2004/5)(九)偏爱式管理在教育实践中,个别的班主任对少数学生偏爱,这种偏爱背离了师爱的原则性和广博性。

15、表现为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怀有同样的感情,而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喜欢一部分,厌恶一部分;有时甚至放纵一部分而歧视一部分,主观上和实践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从而破坏了班级成员的心理平衡,师生关系恶化,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对立。偏爱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教师的学生观不正确,以分数论英雄;或因为有的学生冒犯班主任的“权威”而引起教师内心的极度反感;或者是因为某学生是自己得力的班干部而给予特殊待遇;或者是对领导干部子弟格外“关照”,把他们摆在特殊公民的位置上;或者因与家长有特殊的关系,用自己的感情和原则进行了“等价交换”等。(张树文班级管理中易导致的几个误区,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

16、校学报2000年02期)在制定班级管理的方案时,班主任应将班级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头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制”、“今天我当家”、“人人有岗位”等形式,可为班集体中每一个人提供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逐渐在班级中形成“学生自治机构”和自治机制。(十)标准化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因为过分强调班集体的目标、利益,往往实行过度的规范化管理,即在学校一般规范(是否都属必要也须商榷)的基础上,实行更严格的强制性规范。“统一的校服,统一的行为规范,造就了统一的、没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在这种管制、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整体上都缺乏自信、自立、自律的品质,缺乏积极乐观和执着追求的性格,也很难有理性务实和冷静开放的素质和责任感。我们认为,班级管理不应违反标准,但也不应受标准制约,而应该追求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