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27089068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三年级上(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植物的根、茎、叶1-1 根怎样生长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拟,了解根的形态特征,对多种植物的根进展分类。2通过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了解根具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培养设计方案和收集证据的能力。3通过课后耐心种植和持续观察,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探究根的生长方向教学难点:根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培养学生耐心种植和持续观察的科学精神。三教学设计:活动一:根的分类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比拟,了解根的形态特征,对多种植物的根进展分类,培养观察与分类的能力。2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变态根。活动二:根的生长方向活动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了解根具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培养设计方案

2、和收集证据的能力。2 通过课后耐心种植和持续观察,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根的分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各种带根植物的名称。* 观察、比拟:不同植物的根在形态上有什么一样和不同?* 分类:自己对植物的根进展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 了解:一些常见的变态根。* 介绍植物的名称便于交流。* 选取常见的根的实物供学生观察,此时不要出现变态根。* 交流各自的分类依据,对于有争议的根再次进展观察和分类。不要求一定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网查阅图片。* 结合实物进展介绍。活动二:根的生长方向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预测:根的生长方向的特点。* 设计:探究根

3、的生长方向的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根的生长方向。*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活动作业上。* 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选择透明容器,这样便于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在摆放种子的根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都要考虑到,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在探究根的向水性时,要考虑控制水源方向的方法。*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物品。强调要保持种子湿润和持续记录。* 实验在课后进展,教师应时常催促。* 要求根据记录交流实验过程以及结果。板书设计:根怎样生长 直根常见根 须根变态根根的生长方向具有向水性。1-2 茎与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各种植物的茎进展分类,了解植物的茎有的硬

4、、有的软,有的能够直立,有的不能直立等,同时培养分类的能力。2 认识一些常见的变态茎。3 通过探究茎的生长方向,了解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4 培养设计方案、收集证据的能力。5 通过课后照顾植物和持续观察,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 探究茎的向光性。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茎的生长方向受到的影响。三教学设计:活动一:茎的分类活动目的:1 通过对各种植物的茎进展分类,了解植物的茎有的硬、有的软,有的能够直立,有的不能直立等,同时培养分类的能力。2 了解一些常见的变态茎。活动材料:各种茎的图片活动二:茎的向光性活动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茎的生长方向,了解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2 培养设计方案、

5、收集证据的能力。3 通过课后照顾植物和持续观察,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茎的分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各种植物的名称。* 分类:自定标准给各种植物的茎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 了解:一些常见的变态茎。* 应提供实物供学生观察。认识植物的名称便于学生交流。* 不提供分类标准,不强求学生一定要按照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进展分类。* 提供变态的实物或图片供学生观察和交流。活动二:茎的向光性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比拟:这几盆植物的茎有什么一样之处?* 猜测:茎的生长方向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设计:证明茎的生长方向受到影响的实验方案。* 制作:控制光照方向的盒子。* 实验:证明

6、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 观察:茎的方向的变化,完成活动作业。* 交流:观察的结果。* 阅读:小资料。* 选取弯曲较明显的盆栽植物进展观察和比拟。* 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充分猜测。* 提供茎朝着一定方向生长的植物,便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光照方向的盒子。* 盒子要有足够大小和高度。* 强调不能任意改变盒植物的方向。* 催促学生课外观察、记录。* 在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后,组织学生交流。*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叶和花也具有向光性。板书设计:茎与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1-3 叶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叶进展分类,了解一些常见叶的形态特征,培养自选标准进展分类的能力

7、。2 通过实验,了解绿色植物的叶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3 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初步培养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体会叶对植物整体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探究叶的光合作用。教学难点:检测叶片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淀粉。三教学设计:活动一:叶的分类活动目的:1 通过对几种特征鲜明的植物的叶的欣赏,激发对叶的探究兴趣。2 通过对叶进展分类,了解一些常见叶的形态特征,培养自选标准进展分类的能力。活动二:叶的光合作用活动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绿色植物的叶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2 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初步培养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体会叶对植物整体的重要性。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叶的分类学生

8、活动指导要点* 分类:将几种植物的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 介绍: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奇特的叶?常见的变态叶。* 提供盆栽植物或者叶片标本,鼓励学生自定分类标准。* 可按性状、颜色、叶缘、叶脉等分类。* 可从形态、颜色方面进展引导。* 最好提供实物让学生观察。活动二:叶的光合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猜测:叶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实施“水草在的照射下释放氧气的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讨论: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氧气外还能产生什么?* 了解:碘液可以测试淀粉。* 观察:局部受到光照的叶片。* 预测:碘液滴在叶片上的现象。* 实验:将碘液滴在教师已经进展褪叶绿素处理,

9、局部收到光照的植物叶片上。* 分析:实验结果。* 小结:绿色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选择水草进展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教师向学生介绍淀粉遇碘会变蓝紫色。* 教师可向学生详细介绍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为后面学生分析打根底。* 将预测结果书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更加关注后面的实验结果。* 滴加碘液时应均匀,提醒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对不变色与变色现象都要分析原因。板书设计:叶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同时放出氧气。1-4 叶的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比照实验,发现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叶片的大小与水分蒸腾量有关,叶片越大,水分蒸腾量越大

10、。2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培养设计和实施比照实验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提高保护叶的自觉性。二教学重点:探究叶的蒸腾作用。教学难点:根据预测设计比照实验。三教学设计:活动一:叶的蒸腾作用活动目的:1 通过比照实验,发现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2 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培养设计和实施比照实验的能力。活动二:哪种叶蒸腾的水分多活动目的:1通过比照实验,发现叶片的大小与水分蒸腾量有关,叶片越大,水分蒸腾量越大。2通过对植物落叶现象的分析,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提高保护叶的自觉性。四教学过

11、程:活动一:叶的蒸腾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塑料袋中的水是从哪儿来的?* 设计:证明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上比照实验。* 交流:各人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证明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上的比照实验。* 交流:各人的实验结果,并进展分析。* 通过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一致认为水是从叶片中来的,则需要指出茎也被包在塑料袋中。* 提过玻璃杯、图画纸等实验器材供学生设计选择。* 引导学生控制茎的长短、水量等变量。* 提醒学生保持玻璃杯的平衡。*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展分析。活动二:哪种叶蒸腾的水分多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叶蒸腾的水分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探究叶片大小与水分蒸腾量的关

12、系的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叶片大小与水分蒸腾量的关系,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2页上。* 交流:实验结果。* 解释:热带地区为什么多为阔叶植物?冬季植物落叶有什么意义?* 阅读:小资料,体会蒸腾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意义。* 引导学生控制水量、叶片类型等变量。* 建议学生选择草质叶片,实验效果较好。* 提醒学生保持玻璃杯的平衡。* 在学生交流落叶原因的根底上引出蒸腾作用对人类意义的讨论。板书设计:叶的蒸腾作用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第二单元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2-1花的构造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解剖百合花,知道它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并了解各局部的特征。2 通过推测

13、、讨论、模拟和看录像,了解花各局部的作用:花萼保护幼花,花瓣保护花蕊和引诱昆虫传粉。3 了解授过粉的花能结果。二教学重点:探究两性花的构造与功能。三教学设计:活动一:解剖花的构造活动目的:1通过解剖百合花,知道它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并了解各局部的特征。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记录的能力。活动二:分析花各局部的作用活动目的:1 通过推测、讨论、模拟和看录像,了解花各局部的作用:花萼保护幼花,花瓣保护花蕊和引诱昆虫传粉。2 了解授过粉的花能结果。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进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解剖花的构造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破损的康乃馨花朵。*

14、 讨论:除了花萼康乃馨还有哪些组成局部?* 活动:解剖百合花并作观察记录花的构造及其特征。* 交流记录结果* 问题:雄蕊和雌蕊有什么区别?* 小结:百合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 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它的花萼* 组织学生进展讨论,引起观察实物的兴趣。*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花瓣、花蕊的颜色、形态、数量和气味。* 要求学生注意数量和形状上的区别。* 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同时拥有完整的组成局部。活动二:分析花各局部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花萼的作用* 观看有关“花的其他局部有什么作用?的录像。* 小结:花各局部的作用* 观察:花粉能不能粘在雄蕊上?观看授粉录像* 思考:授过粉的花有什么变化?* 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组织学生讨论推理猜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 教师讲解花的繁殖过程。板书设计:花的构造百合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2-2 美丽的花一教学目标:1 通过收集资料和比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花是各种各样的,了解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不同特征。2 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认识花各局部的作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