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怀的古诗小学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70887325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怀的古诗小学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伤怀的古诗小学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伤怀的古诗小学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怀的古诗小学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怀的古诗小学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伤怀的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解释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译文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犹如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苦痛,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

2、慢慢消瘦起来,不是由于喝多了酒,也不是由于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需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成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赏析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浪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

3、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心情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消沉掩抑的心情。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心情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生怕离怀别苦”,开头切题,可是紧接

4、着,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曲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由于很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知丈夫只有给他带来苦恼。因此她宁可把苦痛埋藏心底,自己熬煎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专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缘由: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由于伤离惜别这种缺乏与旁人道的缘由。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动。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

5、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唱歌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准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视,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顾题意。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连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剧烈程度也随之增加,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到达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

6、句中的“楼前”,是连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逝在迷漫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视。她那希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视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视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爽之思”的风格。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衬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