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70887299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镇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建议报告书(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古镇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二)项目业主:(三)建设地点:*区*镇斑竹滩(四)项目性质:新建(五)建设目标本项目通过古镇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换乘中心及停车场等旅游配套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古镇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旅游环境,提升景区吸引 力和旅游竞争力,以合理保护和开发古镇及周边旅游资源,推动古镇旅 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六)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1、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功能:旅游信息咨询、 景区风光展示、旅游商品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及设施。2、游客换乘中心及停车场:换乘中心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标准 停车位1200个。功能:售票、车辆

2、调度、侯车、卫生医疗、修理、洗 车、员工休息等。三、发展前景与项目提出(一)发展前景*古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距*市区、*主城区较近,地处 全国著名的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地带上,周围拥有*四面山国家级 风景区、合江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赤水国 家风景名胜区及*黑石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组成了全国独特的、规模 最大的金三角自然风景旅游区,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市场前景。*古镇规模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现存的传统街区及民居建 筑,充分体现了巴渝建筑文化特色。传统街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它与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对 于研究当时社会发展史、经济史、文

3、化史、民俗史都是不可多得的实物 佐证,*古镇周边有较多的庄园、寺庙,有笋溪河等沿河风光,* 古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了*古镇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二)项目的提出游客接待中心是接待来访客人的地方,是旅游地区对外形象展示的 一个主要窗口。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公园,一个景区都应该有自己 的访客中心。随着景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出台的相关政策 和景区提高服务质量的客观要求,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已逐渐被景区经 营者和管理者所重视。旅游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给旅游事业将 带来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展示旅游区文化、形象的窗口二近年来,随着宣传开发力度的加大,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古 镇旅游的人数不断

4、增加,对古镇旅游接待能力、交通承载能力提出了新 的要求。2008年,*华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了*区*镇渔湾 村新农村村民聚居点建设及游渡河旅游接待中心项目建设,现巳建好游 渡河至古镇旅游公路4.5公里、游渡河码头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目前 缺少旅游服务中心与之配套,故提出本项目的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必不 可少,不仅可以为来当地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产品 展示、游人集散、购物休闲等多功能服务,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有 序发展提供保障。提高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承载力也成为了旅游发 展的新问题和要求。通过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 高当地旅游承载力、服务能力,增强旅游吸引

5、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促 进当地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古镇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镇保留的传统老街区、传统 民风、民俗,古镇依山傍水的布局,小桥流水,瀑布、奇山异石、老街 古巷优美环境,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情画,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 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2005年,*镇被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镇,确立了古镇地位及对古镇的保护、恢复、开发的要求。因此,加强 古镇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节能环保观光游览车, 限制其他车辆的进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好古镇,保护 好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

6、极其迫切的,对于促进*镇旅游业发展壮大 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提高古镇的旅游承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需要随着*古镇旅游业发快速发展,同时周边四面山西部景区、大圆 洞景区的开发,旅游配套设施明显滞后。项目建设接待中心、停车场是 规范旅游接待业,提高交通承载能力,提高游客停留时间和促进旅游消 费,有利于提高古镇的旅游承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改善旅游环境,打 造特色旅游住宿、餐饮和休闲度假业,增强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旅游综合开发。三、是推动*区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旅游业作为*区正在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被喻为“朝阳产业”、 “无烟工业”,是当前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

7、新增长点。本项目建设符合国 家和地方旅游发展政策导向,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对于推动*镇旅游业发展,繁荣旅游市场, 推动*区旅游业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据测 算,旅游业一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5人就业,通过旅游开发能带来直 接的旅游收入和相关旅游业服务收入,也能改善当地经济结构,活跃地 方经济,有效地带动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第四章 旅游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一、产业发展分析旅游业是充满生机和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产 业规模完全符合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必然会为整个经济的持续、快 速发展培育更多的新

8、增R点。旅游是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项基木内 容,旅游需求只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因而,旅游业是当 今世界最富活力,前景无限的产业,发展总趋势可长盛不衰。当今世界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作为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 最大的产业之一。(-)国内旅游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 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 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 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06年中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 国内旅游人数

9、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 15.0%和17.9%;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 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7%0到2008年,全年国内旅游达17亿人次, 增长约6%;国内旅游收入8700亿元,增长约12%;入境旅游人数1.30 亿人次,下降约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300万人次,下降约3%;旅 游外汇收入400亿美元,下降约5%;出境旅游人数4600万人次,增长 约12%;旅游总收入可达1.14万亿元,增长约4%。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 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

10、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 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 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 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 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 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氏,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 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 输出国。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 达到8%0

11、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 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二)*料旅游市场分析及预测*市是长江上游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特别是1997年直辖 后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 *也是“中国旅游名市,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壮丽的自然山水风 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 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 市等,赋予*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旅游业 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000年末,全市就已拥有

12、世界文化遗产1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其 它旅游景点214处,旅游配套设施齐全,专职人员9万人,间接服务人 员40万人。2003年接待游客人数4286.25万人,旅游创收203.9亿元, 均占国内生产总值9%o *直辖后2001年至2003年的游客人数及旅 游收入的平均增K比例分别达18%和23%,其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旅游 产业已成为*市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磁器口古镇、“万紫千红”旅游 商品一条街等旅游特色商品市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08年, *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达到1.

13、01亿人次,增长24.8%; 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达到561.5亿元,增长26.4%,相当于* 市GDP的ll%o当地旅游部门还加大拓展境外市场,赴美国、日本等 重点境外客源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并与美国、泰国、新西兰等国签订旅 游合作协议。*2008接待入境旅游者8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 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7.8%o(三)*区旅游业发展概况*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集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古老文明于一 体,开发潜力巨大;地处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客源中转站*市主城区只 有46公里,是*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绕城高速公 路、渝泸高速公路即将建成,区内立体交通体系的

14、不断发展,使*具 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正加快融入 *主城区。峥旅游萌发于1985年,于1987年形成规模。现已开发 出6个游览片区38个景区、分布着近200个景点,景区面积538平方 公里,占炊别员面积的16 81% *区已把旅游业作为*区的支柱 产业来培育,强化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2008年,*区共接待游客215.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6%,实 现旅游综合收入4.36亿元,增长28.8%。其中四面山接待游客43.79万 人,同比增长30.8%。全区旅游从业人员达9200余人。旅游业保持高速 增长的发展态势。二、旅游市场预测(一)*区旅游发展前景*地处长

15、江黄金旅游热线两岸,同时位于三峡库尾,既是长江三 峡大旅游圈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三峡连接“滇缅大西南旅 游走廊”的中心接点,也是西安至张家界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一环。 东邻*市区,南连贵州,西接四川合江和*永川,可形成一条斜贯 我国大西南的由若干国家风景名胜区组合而成的巨型生态旅游走廊。因 此,*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中、长线客源十分丰富,外线客源特别 充足。(二)*镇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近几年,*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0万人左右,随着景区投 入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与四面山风景区的环线通道建立后, 炊撇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三、停车场建设规模(-)停车需求预测鉴于旅游出行停车需求与景区接待游客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旅 游出行停车需求预测中首先依据规划预测得到计算期进入景区的游客 人数,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景区旅游出行交通量进行预测,然后得到各 景点旅游停车需求规模。以下具体进行说明。1、旅游出行停车需求预测旅游出行停车需求的主体是旅游出行车辆,其规模显然取决于景区 接待的游客数量。因此,首先对景区未来接待游客数量进行预测,然后 结合对未来景区接待游客的出行方式分析,从而确定未来景区由旅游出 行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并以此计算得到景区未来停车需求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