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70885103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多篇)(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精选多篇)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亿以内数,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2、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

2、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3、本单元突出数的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以及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认识数。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与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讨论得到。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都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

3、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情形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

4、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并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建议: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教学读、写数时,老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通过一定的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

5、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制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3、认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大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 亿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2 亿以内数的读法 1课时3 亿以内数的写法 1课时4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5 多位数的改写6

6、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课时7 亿以上数的认识 1课时8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课时9 用计算器计算 1课时10 整理和复习 1课时11 1亿有多大推荐第2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

7、初步认识线段。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三、单元重点与难点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四、单元教法设计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五、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使学生经历长

8、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六、分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

9、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课时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七、注意的问题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

10、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第3篇:最新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学科第七册教学设计 执教:俞珊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内容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部分组成,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同时本单元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加以整合,在两部分认数教学中间安排十进制计数法,以对亿以内数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

11、“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认识自然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读、写大数,比较大数的大小。3.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4.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5.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单元课时安

12、排:12课时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6课时 1大数的认识1课时 2亿以内数的读法1课时 3亿以内数的写法1课时 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5亿以内数的改写与省略1课时 6数的产生1课时 二亿以上数的认识 6课时 7亿以上数的读和写1课时1 人教版小学数学学科第七册教学设计 执教:俞珊8亿以上数的认识改写与省略1课时 9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1课时 10练习四 1课时 11整理和复习 1课时 12“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1课时推荐第4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单元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的

13、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三、单元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

14、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