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70885095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多篇)(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模板(精选多篇)第1篇:滕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告滕州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告一、报名条件报名参加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考生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在我市的中国公民。2.申请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申请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级职业(执业)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申请人员,其学历要求可放宽到大学专科;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推荐第2篇: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

2、试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1.品德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2)惩罚要公正;(3)结合说理的延缓惩罚。3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同质性和趋上性两大特点。4.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个性倾向性_结构、_自我意识_结构和_个性的心理特征_结构。5.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主导性,其二是由低到高发展。6.个性差异是指在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每个儿童又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

3、或: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8.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难与人交往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不与人交往的特点。9.小学生的评价受教师的态度和评价调节;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10.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过高;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过低。11.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一般能力,它又叫做认识能力(智力)。12创造力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独创性、变通性(灵活性)、流畅性。13.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经

4、过反复地训练以形成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14.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15.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激发兴趣、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配合、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6.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征与年龄简单对应。17.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他律到自律过渡;从效果到动机;由片面到全面。18.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因素有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凝聚力。19.近代以来,随着课程的发

5、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20.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21.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各种基本能力、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过程。23.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2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复杂性_、_创造性_、_示范性_、_长期性_。25.198

6、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2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C)。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2.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D),年长学生可选择(A)。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3.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B),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C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4.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

7、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C)。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5.班级人际关系包括(B)。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6.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B)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7.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A)行为方式。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8.智力的核心是(D)能力。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9.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B)。A

8、 13 B 3 C 0.3 D 1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C)。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1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A)。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1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13.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D)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14.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A)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15.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

9、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程计划1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B。A.少先队活动B.教学活动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1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教学C.班级授课制D.个别教学18.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D。A.谈话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19.“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C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20.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B)。A 夸

10、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21.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D)特点。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F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F )3.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F )4.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F)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T )6.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11、(F )7.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T )8.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T )9.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T )10.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F )1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F )12.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T )13.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T )14.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F)15.小班教学的增加

12、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T )16.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F )17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F)18.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F )19.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T )20.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F )21.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F )四、讨论1

13、.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1.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五、实例分析(第45小题6分,第46小题5分,共11分)1.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答:这说明了能力的发展存在早晚差异的问题,能力是后天锻炼逐渐形成的。启示:教师不能单单把眼光放在早慧的学生身上,也要注意其他平凡学生的发展,这里面可能有大器晚成的学生,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发展学生

14、的能力。2.二年级学生李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身上较脏且时有臭昧,同学们不愿与他交往。请问如何调整这个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答:首先应该利用说理法,强化法,仿效法,跟李民同学沟通,让他了解同学不跟他交往的本质原因,让该学生自觉地注意平时个人卫生以及努力学习,以提高学习成绩。六、教育实践应用题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答:利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明白水通过蒸发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在沙漠中,有水蒸汽的空气比没有水蒸气的空气要凉和湿润,骆驼的嗅觉十分灵敏,在比较水汽的存在,并沿着水汽飘来的方向去寻找水源推荐第3篇:教师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