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70883271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0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多篇)(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第1篇:高一地理。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

2、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

3、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

4、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5、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

6、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亚热带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

7、主要在夏季。推荐第2篇:高一地理土壤地理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的概念、本质特性和组成 ,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初步树立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观点。通过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使学生懂得应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土壤的肥力特性的形成;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教学难点:土壤的肥力特性的形成、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有关版图、自制图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一)土壤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图3.46)(二)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图3.47)它处于四大

8、圈层紧密接触的过度地带,是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它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它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生长,从而导致陆地环境及整个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二、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土壤肥力: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的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图3.48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1) 矿物质 - 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它是土壤的物质基础,组成了整个土体的骨骼。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如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2) 有机质 - 多集中在表

9、层,在土壤中含量不高。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释放以氮素为主的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它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3)土壤水分(水溶液)和空气- 贮存在土壤空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两者组成比例的变化,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水分多,空气被排挤 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植物生长;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 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性状良好的土壤 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推荐第3篇: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不过,严格说地理只研究地球表面,也就是说,地理是研究地理表面的一门科学。地理表层通常是指与我们关系十分密切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0、,生物圈以及土壤构成的。以下是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欢迎阅读。一、课前系统(一)、分析教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合作的意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二)、分析学生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

11、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三)、设计思想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大气运动的最简

12、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3)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2、过程和方法本课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六)、

13、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二、课堂系统(一)、教学设计12(二)、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城市热岛环流课后探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中的“巴山夜雨”是怎样形成的?推荐第4篇:高一地理洋流教案洋流教案(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 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2 掌握洋流的分布。3 能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

14、动力来源。 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意图1: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河流,推测学生比较陌生的洋流,初步感受“演绎法”。)先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都见过河流吗?给大家描述一下,河流一般都啥样? 下面请大家据此推测一下,洋流一般都啥样? 新课学习一、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设计意图2:由风带的分布,推测部分洋流的成因风海流) 师:投放“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请大家仔细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与风带中风向相对比,看一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 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风的方向相一致,北太平洋暖

15、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相一致,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基本一致。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分布一致呢? 生: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类似的这些洋流都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设计意图3:在空白图上画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风海流,加深印象,培养动手能力,并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上课前下发的的空白图上。把上述洋流描画上去,描画的时候请注意,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生:画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师:从教材图示中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季风洋流。这种类型的洋流该如何画? 生:答略。师:投放“北印度洋海区图”,逐一投放冬季、夏季季风风向,洋流流向。并提请学生注意: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冬逆夏顺”,画的时候注明是冬还是夏。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也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设计意图4:利用已知的风海流及其他洋流的现实分布,推测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 师:刚才我们将部分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画在了空白图上,对比一下教材洋流分布示意图,我们将会发现,还有好多洋流没有画上去,这些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动画逐步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