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70882144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多篇)(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多篇)第1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师建宁一、本班学情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二、

2、本期教学目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培养的能力。)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

3、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

4、形。7、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7、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四、本期教学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

5、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

6、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

7、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五、课时安排1、可爱的校园4课时2、生活中的数12课时3、比较4课时4、加与减(

8、一)22课时5、整理与复习2课时6、分类4课时7、位置与顺序6课时8、认识图形4课时9、加与减(二)14课时10、数学好玩2课时11、认识钟表4课时12、总复习8课时推荐第2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那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怎么做?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现状分析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年级共有学生58人。绝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过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因为读幼儿园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

9、不太好,因此影响了学习。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养成教育。但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级。二、目标要求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10、。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11、会读写20以内的数。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4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5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五、教学措施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5.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6.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学会所要学的知识。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培优辅差工作。8.规范好作业格式,重点抓好养成教育。五、教学安排一、 生活中

12、的数7课时二、 比较5课时三、 加减法(一)推荐第3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一班有44名学生;二班有学生44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表扬鼓励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我会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二、全册教材分

13、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四单

14、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

15、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三、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六、教学措施: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