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70879323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2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多篇)(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11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多篇)第1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1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学号:姓名:高文君20080311 2008031121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时间:2011年7月12日-7月27日一 调查数据概况: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一) 经济收入状况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

2、、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二) 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三) 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

3、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二 下乡感悟(一)我看农村教育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

4、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二)我为乡亲献计策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

5、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的意义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

6、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实践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荐第2篇: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 2011年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实践单位:轮机2011级111801131049郑国平屏南县双溪镇郑山村2012

7、年8月 23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 2012年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屏南县双溪镇郑山村乡风文明调查报告2011级 轮机10班1110801131049郑国平一、活动目的:调查郑山村村乡风文明变化二、活动主题: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感受海西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三、活动时间:2012年8月10日至 2012年 8 月17日四、活动地点:福建省屏南县郑山村五、活动前期准备:拟定调查计划、搜索资料了解通过调查地郑山村的概况、通过屏南财政局联系村委会以便随后取得更多数据文件、准备印制调查问卷、准备必要的影像器材六、活动内容(活动流程):(一)、明确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各地

8、发生了巨大变化。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逐年加大对农村建设的经济投入,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故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实践锻炼的地点选在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郑山村。为了调查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农村的乡风文明带来的变化,完成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实地走访,采访村干部及群众,发放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综合分析所调研的结果,并据此得出结论。从所前期收集来的资料来看,调查地郑山村全村人口约1400多人,分9个村民小组,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

9、村耕地面积约 500亩,其中水田400亩,果树面积 1000亩主要种植水稻、地瓜、花菜、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水果主要以桃子为主,副业主要从事旅游业和蘑菇种植等。全村大部分劳动力常年都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及少数在外经商、打工,劳动力输出较少。(二)、活动期间,每天选择在早上八点至十点,下午四点到六点到村中实地走访调研。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的村名,其中有青壮年人及妇女也有老年人。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对村里的卫生环境状况和寻常百姓的生活的进行实地观察。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几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

10、和内容进行调查。首先,在村里随机走访村民,说明自己的来路后,大多数村民都愿意抽空回答一些问题,询问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的状况,然后了解村民的平时农闲时的文化生活,以及邻里关系,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询问从过去几年到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治安状况的变化。同时,自己也准备了一些问卷调查表,用于统计,部分采取随机发放,部分交由认识的村民家中填写。问卷的问题有:对现在的生活环境与过去相比是否有改善?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邻里关系是否和睦?对村里的治安状况是否满意?对村里的文化服务满意状况?对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了解程度?对迷信的态度?节假日的主要休闲方式,等一些关于乡风文明的问题。并且通过村

11、委会联系村中一些年长的老人,到其家中看望并且询问这些年来村中的变化。最后将收集的来资料和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结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和对结果的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议。(三)、根据所收集来的资料,还有同村民的交谈中以及从回收的问卷调查表,得出的大致如下的结果:1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好转,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过去的几年里村里小偷小摸的案件时有发生,但是逐步呈现递减的趋势,到现在一年里不会发生一两起社会治安问题,这一点可以从村民对当前村里的治安状况满意度可以体现。同时,农民群众也学会和掌握了必要的法律常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2.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文化娱乐渠道进一步拓

12、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发展,建立了老年活动室、篮球场、文化活动中心。全村95%的家庭装有固定电话,平均每户有手机1部以上;数字电视也逐渐在全村普及。3.民风比较淳朴,文明和谐新风尚逐渐普及。从总体上看,全村家庭暴力事件发案率低,邻里关系相处和睦。尤其是“一家有事八方支援”的做法,已经从传统意义上帮忙操办红白酒席到帮助生产生活方向延伸。过去衡量富裕比房子、比谷子(粮食),现在是比产业发展项目、比生活享受质量。随着家电下乡工程开展,电脑已开始逐渐进入农村家庭,借助互联网学习农村科技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的一道新风景。与此同时,文明村镇创建、文明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和谐家庭评

13、选等活动,对良好的乡村风气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4.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党中央加大对农村贫困群和特殊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农村特困救助基金、孤寡老人和孤儿集中供养、特困家庭救助、残疾人救助等工作,让村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随着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的逐步实行,农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认同,优越感进一步提高。全村在文明建设中正逐步形成良好的乡风文明,但由于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东西文化观念的交锋,致使乡村少数人群中,出现了道德失缺、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观念陈旧,思想修养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

14、要。一是缺乏开放意识。少部分农民认为一辈子就是生产种田、衣食住行、,以传统落后的观念习俗抵触乡风文明建设。二是缺乏科学意识。,学习农村实用科技的氛围不浓,农村科学技术推广率低。2.文化单调,精神需求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村没有完整的文化站、电影放映院、娱乐厅、体育活动场地。绝大多数农民不读书、不订报刊杂志。村民生活枯燥,看电视,打牌小赌怡情成为部分人饭后茶余的主要消遣形式,家庭办事攀比成为部分人暗自模仿的时尚。3.陈规陋习普遍,移风易俗推进难度较大。一是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升学、参军、乔迁、建房等等都要请客收礼。二是“厚葬薄养”。老年人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质量

15、普遍不高。有的老人在世时,子女为赡养费斤斤计较,互相推诿。这些陈规陋习不仅使部分农村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风文明的深化和推进。4.教育卫生、生活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和辍学现象在仍然突出,加上办学条件,设备设施、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影响农民子女受教育水平和农村人才素质提升,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后劲不足。二是卫生条件仍待提高。农村公共设施不配套,多数村镇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加上卫生习惯不好和公德意识不强,导致了村里有些地方脏、乱、差现象。(四)、据此我提出一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策和建议:1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营造乡风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16、可以安排在下午通过村里的大广播进行集体宣传,用政策来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乡风文明的积极性。2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切实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村民为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坚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以农民为主体发展农村文化,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广泛开展灯会、花会、文艺演出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加强硬件建设,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3.可以选出村民代表来制订和完善农村的村规民约,对农村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问题作出规定,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促进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