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5篇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4.75KB
约6页
文档ID:270844681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5篇_第1页
1/6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XXX,YYY,ZZZ(,仅限个人)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2、了解可溶性糖在植物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二、实验原理:(一)提取:利用可溶性糖溶于水的特性,将植物磨碎,用热水将组织中的可溶性糖提取出来,用铅离子沉淀提取液中的蛋白质,用草酸钠除去多余的铅离子,过滤后即可获得植物的可溶性糖提取液二)测定:蒽酮比色法五碳糖和六碳糖在90~100℃温度下可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糖醛,与蒽酮(C14H10O)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00nm处有最大吸收,在0~200μg/mL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蒽酮比色法该物质在600nm处有最大吸收,在0~200μg/mL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可以比色测定该法方法简便,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五碳糖、六碳糖)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三、实验材料: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四.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配制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μg/ml的糖标准溶液各10ml。

显色:取糖标准液lml于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比色:测定A600nm的吸光度值浓度:ug/mL050100150200吸光度:a00.1950.3550.5150.689绘制标准曲线:.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0.250g待测植物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少许乙醚研磨成均浆,用70℃的热水洗涤研钵,植物材料和洗涤后的溶液全量转移到100ml烧杯中,使总体积在30~ 40ml,将烧杯放在水浴锅中70~80℃半小时,冷却后滴加饱和中性醋酸铅以除去溶液中的蛋白质,连同残渣一起全量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用干燥漏斗过滤于一干燥的三角瓶中,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约0.2-0.4g)的草酸钠粉末,除去滤液中过量的铅,使生成草酸铅沉淀再行过滤,所得透明滤液即为可溶性糖提取液3.显色及比色:吸取上述糖提取液lm l于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600nm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所含糖量,然后计算样品中糖的含量测得:白菜叶-------0.270白菜茎-------0.771土豆----------0.635黄瓜----------0.644莴苣(叶)-0.426五、样品中含糖量的计算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ug/g)=A*C/W其中:A为植物样品糖提取液的体积(ml)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ml)W为植物组织鲜重量(g)带入标准曲线得:各种植物或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白菜叶-------30.86mg/g白菜茎-------88.12mg/g土豆----------72.57mg/g黄瓜----------73.60mg/g莴苣(叶)-48.68mg/g六、思考题:1.植物组织中糖的测定方法还有很多种举例说明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

答:还有过碘酸希夫氏反应,原理是糖类物质被过碘酸氧化为醛类,再与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优点是现象明显,可作定性指示;缺点是颜色与浓度不成线性关系,不能准确定量测定2.用水提取的糖类有哪些?答:蔗糖、葡萄糖、核糖等3.制作标准曲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要以蒸馏水调零,计算时各数减去0浓度时示数作为其标准示数以计算机处理时,趋势线要将截距设为0七、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可溶性糖在植物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实验测定了白菜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加深了对原理的认识基本上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