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喷泉实验”习习题选编

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4KB
约4页
文档ID:270831043
“喷泉实验”习习题选编_第1页
1/4

有关“喷泉实验”的习题选编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邹 标 1.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图1 2.如图2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YANH3H2OBSO2NaOH溶液CCO26mol/L H2SO4溶液DHCl6mol/L Na2SO4溶液图23.(1)如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图3 图4(2)如图4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4.利用如图(图5)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5.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附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NH3和H2OC.NH3和苯 D.CO2和烧碱溶液(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C.大理石与稀硫酸 D.碳铵与稀硝酸(3)若图B的锥形瓶内是无水酒精,水槽内是冷水,则向水槽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哪些物质也会产生喷泉现象 A.浓硫酸 B.生石灰C.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 装置的原理相似。

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 6)图D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的一瓶乙烯,请你结合喷泉原理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图D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方案,使它产生喷泉,力求使水充满整个烧瓶简述操作过程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常温下将H2S与SO2以1:1充满烧瓶,不久,烧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Cl2代替SO2,其余同上.观察到的现象与(1)相同和不同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简要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0年湖南省重点示范高中高三冲刺模拟试题)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欲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

请回答:(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①右图是进行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操作步骤是 ②氨气使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分析装置图,可知氨气和氯气接触时发生反应:4NH3+6Cl2=2NH4Cl+4HCl+N2,烧瓶中出现白烟,A对;不能出现红棕色气体,B错;该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多余的有害气体,D对2.分析: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因此,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个实验虽然没有产生喷泉现象,但它的原理跟喷泉实验原理是相同的3.(1)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反应混合物压入烧瓶也能形成喷泉所以答案选(A)2)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使锥形瓶内的酒精部分气化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酒精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答案为(A)4.答案:(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活塞5、(1)C (2)D (3)ABD (4)B(5)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6)先在一个气球内充入与烧瓶等体积的氯气或溴化氢,打开止水夹K,从图中乳胶管处将气球内气体缓缓送入烧瓶内6.(1)有黄色沉淀,有水珠,溶液喷入烧瓶内.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SO2 = 3S↓ + 2H2O(2)相同点: 有黄色沉淀. 不同点:没有喷泉现象.原因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不能产生压强差.Cl2 + H2S = S ↓+ 2HCl7.(1)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2H2O (2)①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加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K ②NH3 + H2O NH3·H2O NH4+ + OH- 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