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选试习题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270830042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精选试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孟子》精选试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孟子》精选试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孟子》精选试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孟子》精选试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精选试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精选试习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精选试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

2、乎?” (2)孟子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1)(4分)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注意“焉”“以为”及反问句式)(4分)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注意“则”“是”“为”等字)(2)只有与民同乐,才能得到百姓拥护。【译文】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象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

3、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象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孟子曰:“不仁者可与方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

4、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2分)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3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3分)(2)孟子在文中强调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不仁的人如果还能同他谈什么,那怎么会发生亡国败家的事呢(赋分点:与、则倒装句)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双足。这都是由水本身决定的。(赋分点:斯、濯、取判断句)“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作的罪孽,就难以逃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赋分点

5、:孽、犹、违判断句)(2)不仁者将咎由自取。3文化经典著作阅读(10分)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分)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3分)(2)请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明孟子说的浩然正气的意

6、思(4分)(1)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 (2)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指的是符合道德和正义的精神,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起来的正大刚直的精神。4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回答问题。(10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7、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4)此文段体现了孟子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 译出大意1分;“旬”1分;“举”1分。)(2)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译出大意1分;“是”1分。)(3)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箪”1分;“壶”1分;“师”1分。)(4)统治者应顺应民意,才能受到拥戴。

8、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攻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一定是天意要我们这样做)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有天灾。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老百姓很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这样。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也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这样。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

9、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生活在更加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注释】带:束腰的带子。朱熹注:“古人视不下于带,则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不下带指平常浅近的意思。(1)把上面的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3分) 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4分)(2)孟子这段话说明了

10、什么道理(3分)参考译文:孟子说:“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的,是善言;操守简约而施与广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的虽然是平常的事情,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才使天下太平。人们的毛病往往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 田里去除草要求别人很多很严格,要求自己却很少很轻松。”君子要注重自身修养,才推己及人,正己而后正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

11、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 (注)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后:怠慢。(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2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分) (2)以上文字主要从哪两方面来谈国家问题孟子持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1)上下交相追求私利,国家就危险了。(2分)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怠慢他的国君的。(3分)

12、(2)主要从利和仁义两方面来谈国家问题。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把功利放在首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主张治国应以仁义为先。(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对我的国家有什么利益吗?”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开口定要说到利益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大王如果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呢?,大夫也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呢?那一般士人和百姓也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呢?上下交相追求私利,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谋杀那一个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谋杀那一个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

13、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一千辆;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如果把义放在后面而把利放在前面,那么不夺取国君的产业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怠慢他的国君的。大王您只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定要讲利益呢?”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将文中下列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3分)观其眸子,人焉廋哉。(4分)这段话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简析

14、之。(3分)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存,莫良于各1分,大意1分)看他的眼睛,这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隐藏的了呢(眸,焉、廋各1分,大意1分)可以通过眼睛观察一个人。(1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1分)正直的人,眼睛是明亮的;不正的人,眼睛则是昏花不明的。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注:皋陶:人名,舜时的司法官。易:治。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3分)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3分)这段话表达了儒家什么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3分)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3分)儒家认为能为天下找到贤能之人来治理国家的国君,才叫仁君。(4分)【参考译文】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