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27082849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地理高考真习题汇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地理高考真题汇编专题一 大气受热过程【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解析】(1)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

2、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2)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近地面气温有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

3、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气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频率高,故选D。(3)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而水汽的凝结高度由近地面温度决定时,近地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小。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近地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近地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近地

4、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近地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近地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答案】(1)C(2)D(3)A专题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全国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

5、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A.B.C.D.(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解析】(1)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降水变率较大,因此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

6、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ABC错误。(2)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相对于上游以及下游地区来说,河流的上游以及下游地区分别有支流汇入,河流流量中段较小,是影响摆动范围小的因素,不符合题意。两岸岩石的岩性相差不大,多为黄土。中段河道两侧地貌均为黄土高原,没有差异,不会影响摆动范围,符合题意,故选C。(3)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上游、中游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

7、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答案】(1)D (2)C (3)C【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

8、(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专题三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9、 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0、(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解析】(1)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

11、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2)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3)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

12、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答案】(1)A(2)D(3)C专题四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全国卷】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人口中,大部分年龄段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故非欧盟籍女性人口多余男性。A错。同理也可

13、以读出25-50非欧盟籍女人比例较大。B错。从图中明显可以读出,非欧盟籍人口中25-50岁人口比例较大,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为劳动人口。故C正确。50岁以上欧盟籍人口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故D错误。(2)由上题25-50岁非欧盟籍劳动人口多,可推出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答案】(1)C (2)B专题五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国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下列三

14、题。(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解析】(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型),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

15、C错;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2)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呈现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并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3)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型变为型)、扬州、嘉兴(由型变为型)、舟山(由型变为型)等;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这些城市邻近上海,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级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