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TRAN内切换算法及性能参数配置分析姜冰心一、 切换类型1. 根据组网形式:1) 频内切换2) 频间切换2. 根据触发原因:1) 基于覆盖的切换 2) 基于负荷的切换(负荷控制触发的强制切换、负荷均衡触发的切换)3) 基于业务的切换4) 基于UE移动速度的切换3.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1) eNB之内2) 同一MME不同eNB间3) 不同MME不同eNB间4. 根据是否下发测量1) 基于测量事件的切换2) 盲切换二、 测量事件的定义EUTRA系统内移动性管理测量的事件描述:1. A1事件: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serving > threshold)用于关闭正在进行的频间测量和去激活gap;2. A2事件: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serving < threshold)用于打开频间测量和激活gap;3. A3事件:邻区比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门限(Neighbour > Serving + Offset,Offset:+/-)用于频内/频间的基于覆盖的切换;4. A4 事件:邻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用于基于负荷的切换;5. A5 事件: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1(Servingthreshold2)。
用于频内/频间的基于覆盖的切换三、 基于覆盖的切换算法1. 算法原则:1) 频内和频间测量采用不同的A3/A5配置,下发测量ID时也是不同的;2) EUTRA频内频间基于覆盖的切换均是基于A3/A5事件触发,由后台Intra-frequency Handover Strategy、Inter-frequency Handover Strategy参数分别来控制频内、频间基于覆盖的切换判决事件是采用A3还是 A5事件;3) 频间测量和测量gap通过A2事件来启动,通过A1事件来关闭;4) 频内切换与频间切换的优先级,体现在频内A3/A5与频间A3/A5的上报门限配置上;5) EUTRA频内频间基于覆盖的切换由后台IntraF Handover Method、InterF Handover Method参数分别来控制频内、频间是基于事件的切换算法还是基于周期的切换算法,暂时只提供基于事件的切换算法,不提供基于周期的切换算法2. 算法总体框架:图 EUTRAN内切换算法总体框架3. EUTRAN内测量的处理:1) 测量量:RSRP、RSRQ,由后台参数IntraF RSRP reporting indicator、IntraF RSRQ reporting indicator和InterF RSRP reporting indicator、InterF RSRQ reporting indicator分别指示频内和频间上报的测量量,后台参数IntraF Trigger Quantity和InterF Trigger Quantity分别控制频内和频间事件的触发量。
2) 测量上报:事件上报、周期上报,由后台参数IntraF Report Criteria和InterF Report Criteria分别控制频内和频间具体采用那种上报方式a) 事件上报:在后台参数IntraF Time to trigger(InterF Time to trigger)定义的时间内测量量RSRP大于IntraF Threshold for RSRP(InterF Threshold for RSRP)所指定的门限,UE则向eNB上报满足对应触发条件的事件,RSRQ和RSRP触发原则一致,只是触发门限不同当指示事件上报次数的后台参数Intra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event(Inter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event)大于1时,UE在相隔后台参数IntraF Reporting interval for event(InterF Reporting interval for event)的时间再次向eNB上报该事件,前提是测量量必须一直满足该事件的触发门限;当UE上报次数达到Intra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event(Inter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event)指定的次数时,即使测量量继续满足该事件的触发门限,UE也不再向eNB上报测量结果。
后台参数IntraF Threshold for RSRP(InterF Threshold for RSRP)中对应的A5事件门限是A5事件对应的threshold1, A5事件对应的threshold2对应后台参数IntraF A5 Threshold2 for RSRP(InterF A5 Threshold2 for RSRP)相关RSRQ门限值也采用类似配置b) 周期上报:当UE的测量趋于稳定后开始向eNB上报第一次测量,如果当指示周期上报次数的后台参数Intra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periodical(Inter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periodical)大于1时,UE每隔IntraF Reporting interval for periodical(InterF Reporting interval for periodical)的时间周期性向eNB上报测量结果;当UE上报次数达到Intra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periodical(InterF Amount of Reporting for periodical)指定的次数时, UE停止向eNB上报测量结果。
3) EUTRA频内测量的下发、修改和关闭时机:a) 频内测量的建立(Setup)i. RRC连接建立后,与承载UE上下文建立消息的第一次RRC重配消息一起下发ii. 由其它系统切换进入EUTRAN之后iii. 频内切换/频间切换后b) 频内测量的释放(Release)i. 状态转入RRC_IDLE(无需通过消息通知UE释放测量,eNodeB内部释放)4) EUTRA频间测量的下发、修改和关闭时机:a) 频间测量的建立(Setup)i. A2事件上报后b) 频间测量的关闭(Release)i. A1事件上报后ii. 状态转入RRC_IDLE(无需通过消息通知UE释放测量,eNodeB内部释放)四、 EUTRAN内同一MME下的站间切换的信令流程图4-1 同一MME下的站间X2口切换信令流程图五、 切换性能参数分析切换判决是采用A3事件还是A5事件由数据库参数Intra-frequency Handover Strategy来控制对于基于覆盖的频内切换算法,A1、A2事件测量不必下发EUTRA频内基于覆盖的切换由数据库参数IntraF Handover Method来控制频内是基于事件的切换算法还是基于周期的切换算法。
A3事件的进入条件为: 退出条件为: 其中Mn:邻小区测量结果,不包括任何的偏置;Ofn:邻小区频率特定的偏差;Ocn:邻小区的小区特定的偏差;Hys:进入和离开该事件之间的滞后参数;Ms:本小区测量结果,不包括任何偏置;Ofs:服务频点(本小区频点)的频率特定的偏差;Ocs:本小区的小区特定的偏差;Off:A3事件的偏差,需要高层配置小区一旦部署好,Ocs、Ocn就是确定的值如果在网络规划时将当前服务小区的Ofn 、Ocn值和邻区的Ofs 、Ocs值设置成一样的,那么上面的公式就可以简化为:即如果发生乒乓切换的频率比较大就应该调整Off和Hys的值这样只有邻区信号条件非常好的时候才能发生切换同样,如果这两个参数的值太大,那么邻区很难满足切换条件发生切换,那么就会对业务质量有影响,如数据率下降、容易掉话等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同频测量参数调整的顺序是,首先确定Ocs、Ocn的值之后UE在切换区域移动:a.如果发生乒乓切换的频率比较高,那么调大Off的值,Off的值调到最大之后可以调整Hys的值(或者同时增大Off、Hys的值),或者/同时调整timetotrigger(后面会详细说明这个量)。
b.如果UE的信道质量比较差但是很难发生切换就应该调小Off、Hys的值,或者/同时调整timetotrigger(后面会详细说明这个量)重复进行上面的过程找到合适的参数取值A3事件是邻区比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门限触发的,而A5事件是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1(Serving
出处配置说明(配置原则、影响以及参考资料)理论分析频内基于覆盖的切换配置中A3门限的配置需要避免过早、过晚切换的问题基本考虑因素包括相邻小区重叠覆盖区域的大小、UE移动速度等普通低速场景下,A3门限为正值,高速场景下A3门限为负值频内测量:A3 Offset、Hysterisis、TimetoTrigger三个变量都可以用来避免乒乓效应A3 Offset需要慎重,避免Serving Cell质量太差而不切换从而掉话;Hysterisiszz具有A3 Offset相似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避免频繁发送MeasurementReport的作用(目前基于覆盖的频内切换现状是基于1次MeasurementReport就执行切换操作,在此前提下该作用无法体现);TimetoTrigger在低速小区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大,以避免信号抖动造成的乒乓上报measurementreport仿真及测试分析影响范围ENBCell*UERAB修改生效方式ENB重启Cell删建立即生效*参数名称(中/英)应用数据库/快配表对应字段名称分类属性取值范围负责人进行判决时迟滞范围byHysterisisA2(0, 0.5..15)dB; step 0.5dB王孝华Hysterisis徐林参数简单描述定义用途该参数指示了事件上报判决时的迟滞。
该参数是事件上报判决时的迟滞,用于防止抖动出处配置说明(配置原则、影响以及参考资料)理论分析配置过大,事件越不容易触发,配置过小,容易出现乒乓效应频内测量:A3 Offset、Hysterisis、Timeto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