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270815486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卷试题和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岳独尊”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神圣之山,经过悠久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和合共生”的民族精神。 泰山文化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狩,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泰”之本义,即有强大、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同时,“和合共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融合、国家治理等内涵,也与“国泰民安”相关联。 在诗经鲁颂中,既有耳熟能详的“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2、,也有“保彼东方,鲁邦是常。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的诗句。后人解释“如冈如陵”时称:“如冈如陵,即国家安于磐石泰山而四维之意。”也就是说,早在诗经形成的年代,已经把国运长久、国家强盛、国泰民安,比喻为“安于磐石泰山而四维”。屡见于历代史籍的“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天下之安,犹若泰山而四维”“天下巩固,屹若泰山之四维”等等,均言简意赅地点明了泰山与“国泰民安”的内在联系和文化内涵。 泰山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国泰民安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多元色彩,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泰民安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中国传统文化中“

3、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泰山文化表现出的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的祈雨活动。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

4、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客人。这种包容精神后来被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泰山不争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此言治国之道”。 泰山文化丰富多彩,但从根本上说,泰山文化不仅是一种山岳文化和区域文化,而且是具有泰山特质的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在这个基点上,作为泰山文化精髓和主体的“国泰民安”“和合共生”

5、,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摘编自陈锋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在“五岳”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岳文化和区域文化。B泰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帝王巡狩、封禅、祭祀决定了其内涵。C根据相关记载可知,泰山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人们赋予“国泰民安”的文化内涵。D泰山文化处于不断发展中,其天人合一、和谐包容的理念后来被上升为治国之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指明泰山文化包含两个方面,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层次清楚。B文章引用典籍记载,既阐释了泰山文化的内涵、起源,又使文章富有浓

6、郁的文化色彩。C文章第四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国泰民安”的内容,引起下文“和合共生”的内容。D文章分析泰山“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时,指出了其有两个起源并进行了对比分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借鉴意义。B泰山封禅、泰山祈雨都是泰山的重要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泰山天人合一的文化特点。C儒学兴盛、道教起源、佛教香火繁盛:泰山三教并存共处,彰显了泰山的和谐包容。D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本文所阐释的泰山文化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在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主要作为行

7、政管理中心、军事要塞、市场交易中心而存在,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口能够生活在城镇。工业大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此后,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相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城镇化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前,我国已经顺利完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用了短短4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完成

8、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世界城镇化的奇迹。但是,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人这一城镇化主体关注不够,很多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同本地市民相同的权益,家人难以随迁进城,造成大量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一些地方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存在“一切服从项目”的误区,空气、土壤、河流、湖泊等受到污染,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文物保护不力。(摘编自把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人民日报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19802018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城镇化水平对比分析表(%)年份19801990200020022003200

9、42005201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世界39.543.446.847.648.048.448.850.952.052.953.453.854.354.8中国19.426.435.837.638.639.540.449.751.653.254.455.656.858.5幅度-20.1-17.0-11.0-10.0-9.4-8.9-8.4-1.2-0.4+0.3+1.0+1.8+2.5+3.7 说明:表中“-”号代表中国城镇化水平低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绝对值,“+”号代表中国城镇化水平高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绝对值。(数据来源于百度文库) 材料三: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前提,

10、城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扩大了,产业发展要跟上。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抓好产业发展是实现居民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应坚持产城融合,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加速产业空间集聚,最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局面。 当前,促进产业和小城镇融合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向。小城镇往往是乡村地区的经济中心,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以产业和小城镇融合为着力点,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提高就近城镇化水平,降低人口跨省、跨市迁移带来的成本,促进

11、户籍人口城镇化。同时,也有利于城镇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摘编自张学良城镇化不是“摊大饼”)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推进又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B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从201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越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开始,连续五年超越幅度都在一个百分点之上。C198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比世界城镇化水平低20.1个百分点,此后和世界的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超过世界城镇化水平。D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是

12、我国城镇化的愿景,人们应该为此而不懈努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人口很少,这可能是受制于当时城镇的功能;而大工业时代,城镇人口陡增,这是因为城镇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B如今,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它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了我国“三农”问题,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C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堪称世界城镇化历史上的奇迹,这在材料二的相关数据中也有所体现。D农村人口跨省、跨市迁移所带来的成本要高于向邻近城镇迁移,因此应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6当前,应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请根据材料

13、,提出合理化建议。答: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末日抉择申平 狼、虎、豹、猿、鹰所有的动物倾巢而出,一批批冲向那群不速之客强大无比的人类,扑、咬、撕、抓!尽管这些高等动物有激光枪、离子炮等先进武器,尽管动物死伤惨重,但是它们依然拼死相搏。每一轮攻击过后,人的数量也在锐减。 山外,不断有巨大的爆炸声传来,火光映红了天际。显然人类已经没有退路;继续前进,似乎也只有死路一条。这些人好像真的陷入了绝境。 这是公元3080年的一天,世界核战爆发。人类的高度文明社会被摧毁,幸存者在雷哥的带领下逃往深山,没想到却遇到了动物们的顽强抵抗。 又是一轮血腥厮杀过后,雷哥清点了下人数,惊骇地

14、发现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绝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雷哥叹了口气。山顶之上,那只体型巨大的虎王跳跃吼叫,调动着部队,准备新一轮攻击。最后的时刻到了! 雷哥一抖精神,用嘶哑的声音说:“兄弟姐妹们,现在只能拼死一搏了。听我命令,接下来五人一组,各自突围,能活几人算几人吧。” 话音未落,人群里响起了男人的哀叹和女人的哭声。 这时候,一个身材消瘦、戴着眼镜的男人走到雷哥面前。雷哥奇怪他的手里竟然没拿武器。只听见他说:“雷哥,不能硬拼了。我们换一种方式,也许还有活路。” 雷哥疑惑地望着他,所有人都疑惑地望着他:“换一种方式?” “对,”这个男人说,“我叫郑大槐,是动物学家。我粗通某些动物的语言,可以去试着沟通一下,或许” “你懂老虎的话吗?”雷哥不客气地打断他。 “这个我不懂,我只能和猿类简单对话。”郑大槐说,似乎有点惭愧。 “别抱幻想了,准备战斗吧。”雷哥说着丢给他一支激光枪。 郑大槐把枪扔了,说:“到了这个地步,你怎么还相信武力呢!动物们奋起保卫家园,并没有错。我们是入侵者,就不会说声对不起吗?” 郑大槐说着,三下两下扯下了衣服,又在泥水、血水里滚了一下,然后跃出掩体,四肢着地向前爬去,嘴里发出稀奇古怪的叫声。 世界一下变得死寂,不管是这边的人还是那边的动物,所有的目光都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