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试卷试题20某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270814213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试题20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试题20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试题20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试题20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试题20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试卷试题20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卷(开卷)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有哪些(10分)二、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15分)三、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网络电视媒体说明其基本特性。(15分)四、请写出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有哪些?(15分)五、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15分)六、论述题:(30分)1.什么是教学设计?2.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3.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有哪些?1、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

2、教育方法。2、 实施主体自控策略,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3、 通过说课和微格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监控能力。4、 实施教学策略训练,提高教师教学策略技术。5、 运用教学反馈技术,注重教学反思训练。二、 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1、塔的经验分布。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2、学习方法。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3、教育升华。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4、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部的

3、是替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 形成科学的抽象。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使教学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指导意义: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

4、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和深化。三、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网络电视媒体说明其基本特性。1.(1)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点、线、面)、大小、距离、方位及影调和色调等。(2)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3)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平移、旋转、滚动)、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4)颜色特征:指事物的颜色与色调属性。 (5)声音特征:指事物发出的音响属性。2.重现力。指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现信息的能力。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5、广播是受同时性限制的媒体,即传送和接收应同步进行,而且内容瞬间即逝,难以重现;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及计算机媒体,可以按教学需要反复重现教学内容,故重现力强。另按重现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即时重现和事后重现。3.受众面。指把信息同时传送给受众的范围,按范围大小又可分为有限受众和无限受众。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能把信息传递到广阔的范围,可谓无限受众;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只能在有限的教学场所对有限的受众进行传送。4.可控性。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及计算机都比较容易操纵,适合于个别化学习。广播和电视广播,使用者只能按电台的播出时间去视听,难以控制。

6、5.参与性。是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可分为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四、请写出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有哪些?定义1: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定义2:多媒体就是数值,文字,图形等由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中,使静止图像,语言,影像等时间序列信息相互关联,同步处理的技术。定义3:多媒体系统的特征是:用计算机对一些独立的信息进行一体化的制作,处理,表现,储存和通信,这些信息必须至少通过一种连续(时间有关)媒体和一种离散(时间无关)媒体进行编码。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有哪些:交互性,多样性,

7、集成性,同步性。五、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六、 论述题:1.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2.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策略的制定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方面。3.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1) 分析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2)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2、界定问题、主题(1)问题/主题/

8、项目的确定应与单元目标一致,具有趣味性、吸引力和挑战性(2)应当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或法则(3)充分描述其产生的情境、恰当地呈现/模拟、描述对问题的可操控方面3、提供案例、范例(1)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与主题学习任务有内在联系的案例(2)学生学习案例,考察其与主题学习任务之间的异同(3)案例要有益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4)案例必须能描述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以简单化替代复杂化4、选择、创建量规(1)根据预期的学习结果形式,选择、创建科学的评价量规(2)量规的选择/创建要符合学习目标、主题任务、学习者心理特点的需(3)量规应当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识的基础上,并且事先要告之学生5、准备资源/技术(1)围绕学习任务,匹配信息化学习资源/技术支持(结合传统学习资源/技术)(2)确定资源获取方式。由教师提供,还是学生根据任务自行查找?如果教师提供,则教师先要寻找并认真评价相关资源,以确保学生获得可靠的、有用的信息;如学生自行查找,教师则要设计好查找目的、要求、策略,以免学生漫无目的,浪费时间。6、设计活动过程。7、组织实施。8、评价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