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西方哲学智慧12200字 《西方哲学智慧》读书笔记20xx年2月7日星期日第五章人性的定义第二节自然与理性? 欧洲近代的社会变革就是以确立人类的自然权益为标志的? 如果说“效法自然”是近代哲学的一条腿的话,那么“崇尚理性”则是其另一条腿效法自然是为了人的快乐和幸福,崇尚理性则是为了人的尊严和高贵自然和理性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是完全可以合二为一的 观念的变化往往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其中人性观念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 ? 在近代哲学家们对于人性定义的时候往往把“人是什么”和“人应该是什么”混淆霍布斯的人性定义:机械唯物主义的人性模型,即把人看作机器,生命活动不过是肢体的运动而已因此人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服从机械运动的因果法则卢梭的人性定义:人最初的自然状态应该是自由平等的(人生而自由)而私有制使得人类变得贪婪自私,丧失了“自然美德”(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爱尔维修:对于人而言,快乐和利益是同义语如果说自然界服从的是运动的规律,那么人类服从的就是利益的规律不合不扣地服从趋乐避苦的原则是每一个人的利益选择陷入问题:到底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 在理性主义逻辑的主导下,近代哲学的人性定义走的是一条理性化和理想化叠加起来的路线。
笛卡尔:笛卡尔用我思铺就了一条唯理论的思想道路,因而深得黑格尔的赞赏,称其为近代哲学划时代的开创者笛卡尔将人性思维化,也就是将人性自我化,最终为了给人以尊严康德:三个著名的哲学基本问题:1、 我能够认识什么(形而上学)2、 我应该做什么(道德)3、 我可以期望什么(宗教)补充4、 人是什么(人类学)人在本体世界里可以找到自由空间:人只要有善良意志即道德自律,就可以做到去遵从内心的道德命令而不是去服从外在的因果法则关于人的道德本性康德首先将恶看作人的本性,同时也肯定人具有某些为善的原始禀赋,不过这种为善的本性的苏醒是需要道德教育来唤醒的善既是一种社会的实践需要,同时也是理性的最高命令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人不是物件和工具,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自己和他人当作目的来看待,决不能把人当作做工具去摧残他和毁灭他第三节生命与存在在现代哲学的发展演变中,人性的定义呈现出了一种“生命主义”的特征人的本能得到了关注,人的?????? 身体得到了重视,人的生命存在进入了人性定义的视野之中 传统的“人性模型”被打破,过去的人类形象被消解,理性主义的普遍人性论被否定。
现代哲学所构造的人性模型,大体是一个非理性化和非道德化的人性模型 1、哲学家们借助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人性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探究; 2、从反思和批判现代工业文明的各种危机出发,哲学家们围绕人的异化和人的自由等问题,对人性问题进行了人本主义的思考 现代哲学中人性定义的变化,不能不提到三个人的名字及其学说,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这三个人的理论影响使人们意识到:人是一种由进化而形成的动物,这种动物往往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动物同时又被他身上的原始本能所控制这些观念渗透在现代哲学的种种人性定义中 叔本华 提出生存意志本体论,否定了传统的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认为宇宙间从低到高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一种盲动的生存意志创造出来的与其他的动植物一样,人也不过是生存意志的一种客体化形式 尼采 在尼采的人性定义中,人性的定义与生命的定义是统一起来的人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强力意志,就是不受束缚和张牙舞爪地表现自己、实现自己 弗洛伊德:西方历史上的三次哥白尼式革命 第一次:哥白尼的日心说 第二次: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三次: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能理论 三次革命构成了人类形象逐步跌落下滑的变化过程,同时也造成了现代人性定义中的范式转换。
第三次革命不像前两次还给人类在宇宙中留有特定的位置和一些面子,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基石 本我:与生俱来的东西,由受压抑的本能尤其是性冲动和儿时受挫经验所组成,构成了无意识的基础核心部分 自我:多属于意识部分,总是在调解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其职责就是遵从现实原则,压制本我的快乐原则,类似于个人的保护性盔甲或叫人格面具 超我:表现为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对人的本能实施压制性和拖延性的理想原则 20xx年 2月9日正月初二星期二 弗洛伊德 构造的人性模型:人就是一个寻求快乐的动物,其生命的性冲动决定着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决定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决定着文明未来的走向 E 弗洛姆 人类的两重化生存困境:一方面因为有了文明生活而离开了自然界和动物界另一方面,人又不能完全彻底地离开自然界和动物界人的本性不能以诸如爱、恨、理性、善与恶等某一具体性质来下定义,而只能根据表示人的生命特征的,而且已经根植于正在消失的本能和自我意识之间的生物学上的两歧性之中的根本矛盾来下定义”弗洛姆看来,人性定义当然不是定义而定义,而是要将人性定义当作一把尺子,用它去衡量和判断现实社会是否真正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
克尔凯郭尔人的本质就是以主观、激情和个性为基础的 海德格尔他将人定义为“此在”,力求用时间性来把握人的生命与存在,于是有限性和死亡性就充斥在人生的过程之中为什么说人是绝对自由的?因为人从生到死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依靠的,人只能靠自己的谋划和决断 萨特绝对自由? M 舍勒人是一种蜕化了的动物? 现在比较流行的人性定义,既带有一些社会生物学及其社会生物主义的色彩,又显示出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建构主义的思想特征这些定义将对生命的关注放大到极致,要么是发挥基因遗传学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要么是强调文化对身体的塑造和驯化 威尔逊认为可以从人类的四种基本行为类型回答人性问题:1、 性冲动的行为2、 攻击性行为3、 利他主义行为4、 宗教信仰行为? 福柯主张人是被塑造出来的,被驯化出来的因为社会文化是以其无孔不入的机制和方式来宰制人的生命的第六章历史之谜第一节历史是什么哲学研究应该关注历史1、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尤其是黑格尔,按照传统的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历史哲学体系主张从世界观的高度认识历史本质2、批判历史哲学批判历史哲学的兴起,是以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标志的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主要强调历史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新黑格尔主义:主要注意的是历史学家带给历史的原则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布拉德雷、意大利哲学家克罗奇、英国哲学家柯林伍德3、两者的比较与思辨的历史哲学不同,批判的历史哲学的研究目光从历史本体移向了历史认识,这种转移标志着西方历史哲学的进步与成熟。
第二节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源自经济学看不见的手,意味着虽然历史上的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行动的,但却有某种力量像“看不见的手”那样使历史在整体上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创造了哲学的希腊人对于历史规律性是陌生的,哲学追求的是普遍性,而历史对于他们却是变动不居的,“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20xx年2月11日星期四历史哲学之父维科第一个详细地探讨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他把基督教的“上帝创造历史”置换成“人创造自己的历史”维科把天意作为神的立法把人们追求私利的激情,把足以使整个人类都混乱不堪的三大恶习:野蛮、贪婪、野心转化为战士、商人、和统治者的德性康德1、 一方面,单个的个人乃至整个的民族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追求着自己的意图的实现,在这种意义上,人是自由的,历史无非是自由的历史2、 另一方面,历史的结果却往往违背人们的初衷,甚至是没有任何人期望过的,显示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自然意图”黑格尔理性的狡计1、 一方面,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只不过是理性的自我展示和实现,因而“理性统治着世界历史”2、 另来一方面,和康德一样,必须在理性和世界历史中间找到一个中介,或者说理性用来统治世界的工具,这就是人的意志和活动。
世界历史个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世界历史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开创了新纪元,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成为统治者的民族从维科到黑格尔,西方近代历史哲学一直力图辩证地把握历史发展必然性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历史发展的模式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历史有没有一种意义,有没有一个目标历史是向着某种目标的进步,还是从一种理想状态的倒退塞涅卡主张“顺应自然而生活”基督教认为人类自从犯了原罪就一步一步坠入罪恶的深渊维科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历史伏尔泰人类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当然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的、连续的前苏联学者古留加前进发展的思想是这个时代的一大成就以往的时代从不考虑要为自己的存在辩护启蒙运动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新的时代卢梭科学和艺术的进步非但没有起到敦风化俗的作用,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反而败坏了社会的风尚,造成了人类的不平等,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导致了人类的没落康德从内在目的论学说出发对卢梭的问题进行回答在他看来,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都仅仅以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真正的目的康德的学生郝尔德人类的历史是各个民族此起彼伏、各个时代前后相继的大舞台,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繁荣、衰败的过程。
历史的进步给每一个人甚至整个民族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幸福,反倒有可能是灾难和毁灭在一定的意义上,历史的进步是建立在废墟上的总结从维科经伏尔泰、卢梭、康德到赫尔德,历史进步的观点最终得到确认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文化的发展类似于有机体的生命,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衰败的周期性特征汤因比从经验论出发论证,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文明的灭亡也不是一个必然的命运 文明的产生就在于人们对于种种困难的挑战做出了成功的应战雅思贝尔斯世界历史的四个阶段1、 史前时代(间歇期)人类在史前的进化,就是构成人性基本因素的发展2、 古代文明(间歇期)文字的发明使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件3、 轴心期(突破期)精神的新特点:人们全都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为了解放和拯救而开始探寻根本性的问题,并开始了思想的交流和冲突轴心期的主要成就就是精神和理性的觉醒4、 科学技术时代(第二间歇期)20xx年2月12日星期五第七章生存的困惑第一节我是谁斯芬克斯之谜俄狄浦斯的悲惨命运实际是其回避人类的终极之问的过程康德把认识自我的问题分为四种:1、我能知道什么2、我应该做些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4、人是什么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统摄所有问题的核心。
从历史上讲,对自我的认识活动大体有两条路:一种,自上而下,围绕“人是什么”勘定人的形而上的位置一种,自下而上,“我是谁”通过对具体的人的生存的反思揭示人的整体的实存结构及其意义 第一种:人是什么这一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昭示了提问的先在结构1、 作为探究的对象(人或者人的本质)已被先定为是存在的,其实可规定可认识的2、 提问者本身也是先行给定的,它的存在是超出提问之外的3、 提问追求的是独立于个人而存在的类的普遍性和客观本质4、 维系这一提问的先在结构核心是理性第二种:我是谁这一提问方式是从具体的人的自我反思、自我理解出发,通过对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