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

上传人:w****6 文档编号:270698758 上传时间:2022-03-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 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一)写人篇(含解题技巧+例题精析+真题演练)一、考点分析 写人的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二、常考题型: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2.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3.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品质。三、方法点拨根据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要求,在阅读写人类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2.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3.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把握文章

2、的内容; 4.分析写作目的,深化认识理解。四、解题步骤人物描写方法作用(依次分析,有一个答一个):(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2)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3)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4)为下文作铺垫(5)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答题公式:1.运用了xx描写,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谁xx性格特点或XX品质。(外貌描写) 2.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或写出了什么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答题步骤举例(1)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2)怎么用的 通过“”等动词/表情(3)表达效果生动形象/传

3、神(具体准确)地(4)句意、情感表达(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抒发了(情感)答题要点: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的作用?这段话用了的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正面、侧面、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性格、精神、品质、身份、地位、状态、境遇、情感等)。五、例题精析 我的老师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尽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

4、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5、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

6、清晰,那么亲切。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

7、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1请从第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2第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_,其正确的写法是_。3阅读段,完成下表。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刘老师的品质特点刘老师笑谈残腿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4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六、真题演练多黑的

8、天到头了也得亮我从来没想过姥姥也会有老的那一天。从我记事起姥姥就是个梳着小纂儿的老太太,几十年了不曾年轻也不曾衰老,直到有一天哥哥从泰山给姥姥买回来一根写满寿字的拐杖,姥姥如获至宝,我这才意识到姥姥老了。 老了的姥姥盘腿坐在床上,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这么连轴地睡,还不很快就睡过去呀,我害怕了。我试过,一上午陪着她又说又笑她会一直不睡。于是我给她分配了工作。我家定了三份报纸,一份新京报,一份北京青年报,每周还有一份南方周末。我跟姥姥说这三家报社回收旧报,凡是看过的,你按大小张和有图片、没图片的分类叠整齐。“每天的工资是15块钱,你做不做?”姥姥想都没想:“做,做!闲着也是闲着。”姥姥越来越糊涂了

9、,有时把南方周末叠进北京青年报里,又把北京青年报混进新京报里。我A吓唬她:“有你这么不认真的员工啊?你这是上班,又不是家庭妇女干家务活,要严格要求自己。”姥姥真是个好同志,从那以后再也没错过。她的办法是数大字,北京青年报是5个大字,南方周末是4个大字,新京报是3个大字。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姥姥每天把全家翻得乱七八糟的报纸一张张地分类叠好,晚上交给我。有时我故意把叠好的报纸再翻乱了,她就仔细地又整理一遍,不厌其烦。每月的30号,我这个3家报纸的“老总”都准时地给姥姥发450块钱。每次我都把钱换成新的,姥姥一张一张地数好放进她的手绢里包好,再放进她的抽屉里。姥姥还是老了,报纸叠着叠着也挡不住昏睡了。

10、我又布置了新工作。“姥姥,我们单位回收瓜子仁,出口欧洲。质量要求严,不能用嘴嗑,要用手剥。仁要完整的,不能碎。剥一小瓶(普通的玻璃杯)15块钱,你做不做?”姥姥真是见钱眼开:“做,做!闲着也是闲着。”姥姥每天三五斤地剥着瓜子,家里地上、床上、桌子上到处都是瓜子皮,姥姥屋里像个瓜子加工厂。有时看姥姥太累了,就说这几天单位清点货物,暂时停工,你先歇两天。虽然她的两只手的大拇指、食指的皮都变硬了,但我心里依然高兴。姥姥不瞌睡了,饭量也大了,人也精神了。晚上睡不着,起来看着这一杯一杯的瓜子仁。B我把它们倒在桌子上,再一粒一粒地捡回去,偶尔放进嘴里嚼一嚼,咽下去的却是滚烫的泪水。50年了,心跟着姥姥一起

11、走。小时候是她扯着我,长大了是我扯着她。我怎么从没想到终有一天我是扯不住姥姥的!多少个艰难的时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支撑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我的缺点,改正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可是姥姥要走了,这一切她会带走吗?即使都会留下,我怎么还是那么无助、那么害怕呀。 我知道,大幕总要落下,演出一定会结束。只是我盼望它落得慢一点,结束得晚一点。 知道姥姥走了的那天我在东北拍戏。晚上6点刚过,哈尔滨已经天黑了,小姨发来一条短信:“6点10分,姥姥平静地走了。”看了短信,我竟然很平静

12、,无数次地想过姥姥的走,天最终是要黑的。我一滴眼泪也没掉,只是不停地在纸上写着“刘鸿卿”3个字,姥姥的名字。 姥姥,你不是说过吗,“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1.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帮姥姥赚钱的两件事。 2.请按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请在圈点评注栏内作答。 3.姥姥说:“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如何理解这句话? 4.饱含真情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姥姥曾经给予作者莫大的爱与影响。通读全文,说说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 5.仿写句子。 亲情是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亲情是一阵春风,轻轻地抚平了心中的每一个皱褶; 【参考答案】例题精析【解析】本篇阅读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字形,修辞方法,记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