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商业阅读指导笔记必读重点:一、 马云推荐序、曾鸣自序及前言二、 第一部分:智能商业基础的概念和知识点,重点之重点已在每日早上的知识分享中,梳理出关键的知识点三、 第六部分:关于未来互联网,传统产业重构的机遇与挑战马云推荐序、曾鸣自序及前言马云的推荐序: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创新指南,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的平衡1. 经济主导地位的变迁:以工厂和公司为主,演变为以平台和商业系统为主导地位2. 智能商业时代:我们不仅要成全自己,更应该成全别人,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3. 创业心态:应坚持理想主义和抱负,更需要脚踏实地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会很美好曾鸣的自序:18年研究、工作和思考的结晶,用6年时间写作而成1. 不被前行的历史抛在身后的唯一方式,就是主动拥抱变化2. 在互联网前沿的核心地带工作和思考,每一天都被问题追赶驱动,永远有新的困惑3. 智能商业的双螺旋: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在思考未来时,一个简洁而有力的思考框架智能商业的前言:勾勒未来商业的大蓝图,智能商业本质上是对未来的前瞻性判断1. “三浪叠加”的时代:零售1·0模式、2·0模式、3·0模式3·0模式的创业,相信未来,勇往直前。
2. 3·0模式探索和创业的历程: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挡不住3. 憋大招:在“第三浪”发展的早期,能看清的利益肯定都不够大坚持长远目标,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基于使命、愿景的驱动,不过多考虑短期利益,追求最后的大成第一部分:智能商业智能商业: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智能商业双螺旋的组成部分,网络协同会推动数据智能的发展,数据智能反过来也会驱动网络协同的扩张两者循环往复,推动人类商业文明超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演进网络协同:通过大规模、多角色的实时互动来解决特定问题1. 大规模、并发、多角色的实时互动2. 实时互动的网状格局替代层级制的线性沟通,是每一个企业迈向智能商业的第一步3. 社会化协同的大平台替代锁死性的供应链里数据智能:本质是机器取代人直接做决策,和传统的BI(商业智能)完全不同,这一点至关重要1. 运营决策直接由机器决定2. 大数据和算法是机器学习的本质,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快速迭代和快速优化3. 化服务: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和目标客户互动的界面把原来离线的用户化,产生一个持续的互动,这样才能实时记录用户的反馈,也才能优化算法、优化服务谁先完成这个闭环,谁就占据了最大的优势智能商业大变革:智能商业是网络和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敢于取势,勇于造势,成为新经济时代的弄潮儿和引领者。
l 文明变革: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数字文明l 智能商业三大创新方向:化、智能化、网络化1. 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立足的根基你有没有联网,有没有,是最重要的一步2. 智能化:数据智能的基本要素是数据和算法第一智能服务的核心产品:智能搜索;第二智能服务的核心产品:智能推荐3. 网络协同: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从传统的、封闭的、线性的供应链,走向开放的、价值协同网的完整过程,这中间有巨大的商机智能商业的典型特征:智能商业利用最前沿的互联网和算法技术,重构整个商业的逻辑和运营规律,全面突破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和效率1. 低成本,实时服务海量用户2. 满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3. 服务自我更新与提升的速度未来已来:未来十年,创造历史的十年在新一轮传统产业升级为智能商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几十万级的大产业,一定会出现平台级、生态级的领先企业1. 智能生态持续“爆炸”:多元物种会蓬勃发展,百亿级的公司会越来越多2. 颠覆式的技术形成新的黑洞特别是区块链对生产关系的重构,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场大变革互联网的本质:“联、互、网”互动、结网,平台生态网络协同的核心机制在于连接和互动的不断演化与深化l 联:改变物理世界的底层技术革命。
联”是指连接,是指物理世界与因特网的世界连接起来,完成所有物理世界的化1. 连接1·0时代:PC互联网2. 连接2·0时代:移动互联网3. 连接3·0时代:万物互联网l 互:让交流沟通具备无限可能互”指的是互动,是指完成“化”后,人与人、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之间都能够持续联动1. 互动1·0时代:一对多的门户广播模式比如雅虎、新浪、搜狐等2. 互动2·0时代:以关注为典型代表的创新型互动比如微博、推特等3. 互动3·0时代:社交网络服务典型代表美国的脸书和中国的l 网:互联网给商业社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网”指的是结网,意为人类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开始用网络的方式加以实现1. 结网是智能商业的起点2. 结网的前提条件是连接和互动,连接和互动的必然发展路径是结网3. 流水线是工业革命的里程碑,网络协同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里程碑智能商业双螺旋之一:网络协同l 人类文明的“点、线、网”状结构1. 农业文明的“点”状结构:让人类立足于村庄,保证基本的温饱,传承我们对世界和自己最基础的认知2. 工业文明的“线”状结构:让人类建立城市,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 数字文明的“网”状结构:让人类摆脱束缚,从固化流程中解放出来,个体创新潜力充分激发,为自己赢得更大的收益的最好方法就是为他人创造更大的收益。
l 网络协同:新经济范式革命1. 农业时代的经济范式:“点”状的自给自足、村社范围简单交换2. 工业时代的经济范式:流水线、供应链、科层制典型的“线”状特征:封闭、线性、管理、控制3. 数字时代的经济范式:开放的网络结构、自由的多元协同、分布式的自组织体系典型“网”状特征:开放、协同、共享、共建智能商业双螺旋之二:数据智能数据智能成为商业的基础:无数据,不智能;无智能,不商业l 数据化:商业创新的基础商业决策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机器学习,依赖人工智能1. 数据智能的商业将超越1913年横空出世的福特流水线,给人类整体的生产力带来一次根本性的巨大突破2. 复式记账法奠定了标准数据记录法的基础,第一次用数据直接反映生意的盈亏3. 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每一处“足迹”都被数据化地记录下来,成为各种应用推送个性化服务的关键依据l 算法化:智能商业的“引擎”,而非“工具”算法让数据中的能量得以完全喷发出来,为智能商业这辆“汽车”推进加速1. 算法:是按照设定程序运行以获得理想结果的一套指令2. 算法:是“机器学习”的核心——笨机器用笨办法,靠着算法的持续迭代优化,变得越来越聪明3. 算法:包含了我们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创造未来商业新样貌的理想。
算法的迭代方向、参数工程等,都必须与商业逻辑、机制设计,甚至价值观融合为一l 产品化:数据智能和商业场景的最终载体产品把用户、数据和算法创造性地连接起来智能商业的成功关键在于:针对某个用户问题,定义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方式,同时启动了数据智能的引擎,持续提升用户体验1. 产品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关键因素:产品的功能是否齐全、界面是否友好以及交互是否自然2. 上传:将“端”的行为数据向“云”反馈用户的每一次行为都成为一次数据反馈,算法在这样一次次的反馈中敏捷迭代,一次次更加接近用户的真实需求3. 下达:将“云”的数据智能传递到“端”产品体验不仅仅来自于端上的UI(用户界面)互动,而更多地决定于“云”上的数据智能智能商业的三大基石:数据化、算法化、产品化在反馈闭环中的三位一体”,完成对传统商业的降维打击,数字时代的商业跃升的发力点1. 数据:反馈闭环中高速流动的介质,又持续增值2. 算法:既是推动反馈闭环运转的引擎,又持续优化3. 产品:既是反馈闭环的载体,又持续改进功能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的同时,也促进数据反馈更低成本、高效率地发生活数据:让反馈成为闭环l “活”的两层含义:1. 数据是“活”的。
活数据“一定是始终且不断更新的,可以随时被使用2. 数据需要被灵活使用活数据“在不断地被消化、处理,产生增值服务,同时又能产生更多的数据,形成数据回流l “活数据”的三大特征:1. 全本记录,而非样本抽查;2. 先有数据,后有洞察;3. 数据就是决策真正的“活数据”一定要能将数据本身产生的洞察直接变成商业决策企业智能化=化+自动化产品提供反馈闭环,数据作为原料,交给算法去处理,三位一体,你的业务就变成了一个智能业务,你的商业有了数据智能这一核心引擎,你就能跑在竞争对手之前1. 核心业务化通过数字化和软件化两大步骤,将传统的服务搬到线上,这是企业智能化的第一步2. 业务环节自动化通过“能学习的决策机器”完成业务自动化智能商业的特征:向精准化升维新旧商业的区别,在于精准精准,就是精确和准确,分别对应着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l 精确:是通过协同网络的扩张,对每一人在不同场景下的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1. 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将给客户带来何种额外价值,客户才会愿意为此买单2. 降低准入门槛,扩大生态容量3. 以协同为核心的不断演化,不断扩张的过程l 准确:数据智能的背后,是商业逻辑的根本改变。
过剩经济替代短缺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将从满足显性的标准化需求变成挖掘潜在的个性化需求1. 记录数据2. 收集所有的数据3. 直接让机器做决策智能化服务的三个问题:1. 数据化往往是一个很昂匮的过程要求:找到有创意的数据化方法,能够用足够低的成本、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大的数据量2. 只有上线,才能迭代优化不上线就没有用户反馈,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优化,迭代便无从谈起3. 用机器学习的逻辑贯穿整个业务过程能否找到新的算法来挖掘数据背后的洞察?黑洞效应:智能商业胜出的秘密,智能商业的优势源泉协同网络的急剧扩张,AI技术极大增强黑洞能量,IOT极大扩张智能商业的边界 网络效应:网络协同的驱动力 学习效应:数据智能的乘法优势机器的算法越学越聪明,学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带来乘法叠加 数据压强会推动数据智能发展:平台运营建立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在“数据压强”面前,要么数据智能,要么变成肉泥,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数据智能拥有网络张力:四大优质DNA的重叠附加与彼此赋能,让有着“黑洞效应”的企业占据了指数级增长的竞争优势1. 物质资源有形,数据资源无形数据、信息是无形的资源,可以被反复传播共享2. 物质资源传播成本高,数据资源传播成本低。
数据信息的复制和使用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3. 物质资源的使用是损耗过程,数据资源的使用是价值创造过程数据越用越多,越用越值钱4. 二者的经济学原理不同数据就像一个黑洞,它总想越变越多,触达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数据传播的过程和消费过程,本身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而传播的边际成本又非常低智能商业的时代,企业成功的4个问题:1. 我的企业能否最大限度地上线实现网络化?2. 我的企业能否尽可能地引入机器的学习效应?3. 我的企业能不能在网络扩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用机器决策取代人工决策?4. 我的企业能否让自己收集的数据与更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产生交换?第六部分----关于未来* 技术革命让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生态时代 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构成智能商业生态圈的DNA双螺旋 是否拥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