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270696933 上传时间:2022-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答案:B2

2、(2015烟台一模)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某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20,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

3、A错误;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只能说明黑线姬鼠个体数量减少,但是生物种类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的变化情况,B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为种群密度,这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空间特征,C正确;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由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的,比如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同,植被的类型也会有所差异,不属于群落演替,D错误。答案:C3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

4、、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答案:D4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解析: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年龄组成,幼年个体占比例高于下半年;该种群位于湖

5、泊中一个岛屿上,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雌与雄的比例下降,说明雄性个体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答案:B5下图中曲线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表示其死亡率。则()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曲线可知,种群在c点之前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但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不断下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6、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时对应的时期;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曲线不能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答案:C6(2015咸宁模拟)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解析: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A正确;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遭到严重自然灾害,故B正确;由图可知,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

7、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生物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所以R时和T时的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群落演替在各时间段均会发生,故D错误。答案:D7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的种群数量的比值,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较前一年增加;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和前一年一样;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较前一年下降。由图可知,在前3年种群数量每年都是增加的,第3年时与前一年相同,36年间每

8、年种群数量都在减少,而“S”型曲线是种群数量先增加到一定值后不再增加,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不会减少,A错误。第39年间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故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比第5年的少,B错误。由图可知,第13年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3年时,乌鸦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但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D正确。答案:D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2两曲线中能反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是BBt0t2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t1t2期间为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Dt2时该种群增长倍数为0解析

9、:由题图1可知该鱼群迁入某池塘后,种群数量增长迅速,随着种群(鱼)数量的增多,由于空间、食物、天敌等原因,鱼群的个体间斗争加剧,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速率开始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速率变为0,因此,该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应该为“S”型,A正确。t0t2期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均为正值,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可以判断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对应时间为t1,种群数量超过K/2时可适量获取动植物资源,C正确。种群增长倍数是指下一个单位时间的个体数量和上一个单位时间的个体数量的比值,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均为0,种群数量不再变化,增长倍数应该为1,D错误

10、。答案:D9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D草本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解析: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曲线a)增多,但个体数(曲线b)减少。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的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食物链发生变化。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相对于

11、灌木阶段,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较少,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答案:D10(2015衡水调研)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由

12、于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由于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因此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答案:B11(2015河南郑州一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

13、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答案:A二、非选择题12(2015大同质检)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2)草原上,鼠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_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3)图A中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的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中曲线所示该种群在前_年呈“J”型增长,在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年,在第_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图B中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型,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

14、点为_。图B中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2)对于体型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3)据图A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值大于1且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呈“J”型增长。若大于1,则种群数量增多;若小于1,则种群数量减少,所以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在第1020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由图B分析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甲、乙两种群都呈“S”型增长。乙种群在t5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答案:(1)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5101020“S”t5增长型13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该森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坐标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特征的最重要因素,要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应采用_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取样统计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