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270696766 上传时间:2022-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2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5湖南株洲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使生产者体内的物质加快传给其他生物利用并分解,B正确;自养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有的细菌不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属于生产者,D正确。答

2、案:A2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A如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B和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D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B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D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解析: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

3、是生产者,而终点一定是处在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猫头鹰并非处在最高营养级,A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两者在图中并未体现,B正确。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只有青蛙,所以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应下降,C错误。在草老鼠蛇鹰和草老鼠猫头鹰鹰这两条食物链中,蛇(次级消费者)与鹰(三级消费者)之间,鹰(三级消费者)与猫头鹰(次级消费者)之间,除具有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D错误。答案:B4图14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中有关数据检测结果,其中图1表示各营养级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富集量,图2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图3表示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图解,图4

4、表示能量金字塔示意图。以下依据图14所绘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图1所对应的食物链:丙甲乙丁B图2所对应的食物链:丙丁甲乙C图3所对应的食物链:DABCD图4所对应的食物链:戊乙丙甲丁解析: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增高,有毒物质的富集量增多,故图1对应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错误。图2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由于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然后依次递减,故图2对应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B正确。分析图3可知,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由于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图3对应的食物链是DA,C错误。图4表示能量金字塔示意图,其中乙、丙处于同一营养级,即其食物

5、链为:,D错误。答案:B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解析: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答案:D6下图是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B第二营

6、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A是100 J/(cm2a),其中20 J/(cm2a)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所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B,即80 J/(cm2a)。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故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有50 J/(cm2a)用于呼吸散失,剩下的30 J/(cm2a)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图中的15 J/(cm2,a)是第三营养级的摄入量,因为

7、不知道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不能计算出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7(2015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 000 kJ解析:昆虫的同化量为410210200(k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占比例为70200100%35%,A正确;摄入

8、量同化量粪便量,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未利用的能量属于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20020%1 000(kJ),D正确。答案:C8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解析:由题图可知,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a1是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散失的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存在,热能不能再被其他营养

9、级利用,这也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重要原因。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6a1。答案:B9(2015安徽合肥质检)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A、B、C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由题图信息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答案:D10某同学绘

10、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A1B1C1D1,而D1A2B2C2D2,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1/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可表示为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答案:C1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

11、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A100 kgB44.5 kgC25 kg D15 kg解析:求生产者的最少消耗量,应以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求得至少消耗A约25 kg。答案:C1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分析与相关原理不符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解析:捕食链中的生产者获取能量的方式是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

12、在有机物中,而消费者获取能量的方式是捕食,产生的能量用于各种生物活动,A错误。枯枝败叶中的能量,只可被分解者利用,但不能被生产者利用,B正确。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6福建龙岩调研)如图表示某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A为_,图中所示成分组成_。(2)蛇能依据蜥蜴的气味捕杀后者,蜥蜴也能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而躲避猎捕,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除了天敌,影响蜥蜴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_(答出两点即

13、可)。(3)鹰所占有的营养级为_营养级。若要使鹰的同化量增加m,则至少需要消耗仙人掌的同化量为_。(4)在人为干预下,该沙漠地区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沙漠提供了各种生物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仙人掌属于生产者,是本生态系统的基石;蚂蚁、蜥蜴、蛇、鹰属于各级消费者;A为分解者;图中所示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2)蛇能依据蜥蜴的气味捕杀后者,蜥蜴也能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而躲避猎捕,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除了天敌,影响

14、蜥蜴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食物、气候、传染病等。(3)分析图示可知,鹰所占有的营养级为第四、第五营养级。若要使鹰的同化量增加m,计算“至少”需要消耗仙人掌的同化量,则应该按照20%的能量传递效率并依据最短的食物链进行计算,由此可得至少需消耗的仙人掌的同化量m20%20%20%125 m。(4)在人为干预下,该沙漠地区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发生明显的改变,表明群落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取代,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答案:(1)分解者生物群落(2)调节种间关系食物、气候、传染病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第四、第五125 m(4)(次生)演替14根据图,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1)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若图1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2)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储藏的能量为1106 kJ;B种群干物质中储藏的能量为2104 kJ,D种群干物质中储藏的能量是2.5104 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