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

上传人:邱** 文档编号:270690596 上传时间:2022-03-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3469(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椎间孔: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的孔,有血管神经动过2骶管裂孔: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突出骶角,骶管麻醉以骶角为标志。3骶角:骶管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为标志4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胸4下缘,记肋标志。5翼点额顶颞蝶会和形成的H形疯,内有脑膜中动脉,骨质薄,易骨折致颅内出血。6鼻旁窦位置:位于鼻腔周围颅骨内,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内衬粘膜,与鼻粘膜相续,有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4对,可减轻颅骨重量,产生共鸣。开口:上颌窦、额窦、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

2、晒隐窝临床意义:鼻腔粘膜与鼻旁窦粘膜相延续,易引起发炎;上颌窦开口高于窦底,引流不畅;窦底邻近上颌磨牙牙根、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7颞下窝上颌骨、颧骨后方的不规则空腔、容纳咀嚼肌、血管神经。此窝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通翼腭窝。8翼腭窝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此窝向外颞下窝,经眶下裂通眶,经蝶腭孔通鼻腔,经圆孔通颅中窝,经腭大孔通口腔,经翼管通颅底外面。颈椎:椎体椭圆形,有横突孔,棘突短平而分叉(C1、C7除外)。胸椎:椎体心形,有上、下肋凹,棘突长而倾斜。腰椎:椎体粗壮肾形,棘突宽短、呈板状。9关节腔关节软囊滑膜层、关节面共同围成

3、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负压、对维持关节稳固有一定作用。10关节盘关节腔内纤维软骨、位于两骨关节面之间,附着于关节囊,呈圆盘状,中间稍薄。关节盘可调整关节面更为适配,减少外力冲击震荡,增加关节运动范围。11椎间盘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中央为髓核,周围为纤维环同心圆排列,富于韧性,可缓冲外力对脊柱震动,也增加脊柱运动幅度。14浅筋膜:位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含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结等15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致密结缔组织。包被肌肉等,形成肌间隔16腱鞘:包围在肌腱外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作用:固定腱的位置,减少摩擦主动脉裂孔-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

4、食管、迷走神经腔静脉裂孔-下腔静脉。1.上消化道口腔、咽腔、食管、胃和十二指肠2.咽峡口腔、咽分界,: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3.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上段有防御和保护作用。7.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2.5cm,壁薄光滑,缺少环形皱襞,溃疡好发。8.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将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在右膈脚上。是手术寻找十二指肠标志9.回盲瓣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形成的,防止食物逆流10.麦氏点阑尾根部体表投影,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11.直肠壶腹直肠与乙状结肠交接处管径细

5、,向下肠腔的膨大称直肠壶腹,对直肠或乙状结肠检查有一定意义12.齿状线肛柱下端、肛瓣边缘围成的锯齿环行线,是粘膜与皮肤的分界,上部有内脏神经、下为躯体神经,是内外痔的分界。16.肛门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行肌的下部。此环对肛管起重要扩约作用,手术易置大小便失禁.精品.18.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胆囊动脉过,手术寻找胆囊动脉标志。20.肝胰壶腹胆总管、胰管合为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1.连结相邻两个椎弓板的弹性纤维。黄韧带2.十二指肠悬肌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是临床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4.肾窦由肾门深

6、入到肾实质内的盲囊状腔隙,其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5.阴道穹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阴道上端的环形间隙,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侧穹。6.卵圆窝.为房间隔右侧面下部的一个浅窝,是胎儿时期卵圆孔出生后闭锁的遗迹,房间隔缺损多在此处发生。7.心包腔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8.虹膜角膜角眼球前房的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虹膜角膜角。9.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和形态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团。1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成块片状的部位,色灰暗5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其中由假单极

7、或双极神经元等感觉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为感觉神经节,由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与支配内脏活动有关的称内脏运动神经节7马尾:由于脊髓比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要在锥管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这些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8锥体交叉:在锥体下端处,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越过中线,左、右交叉,在表面形成斜行的交叉纤维束,阻塞了前正中裂,称为锥体交叉。15基底核:为位于大脑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因靠近脑底,故称基底核。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构成。1硬脑膜窦: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损伤时易形成颅内血肿,是颅内静脉回流的主要途径。

8、如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等。18蛛网膜下隙: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和血管。19蛛网膜颗粒: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菜花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20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组成,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此环可以调整大脑的血流供给和代偿,维持脑的营养供应和机能活动。、2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动脉是指运血离心的血管,静脉是指引导血液回心

9、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管壁仅由内皮及其基膜组成,口径在微米之间的血管。3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集处的夹角。4门静脉:为短而粗的静脉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是肝的功能性血管,主要收集食管腹段、胃、小肠、大肠(至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等的静脉血。5房室交汇点:是冠状沟和后室间沟相交汇处,是心脏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6运动员心脏:由于适应运动训练需要的高功能、大储备而发生的心脏肥大称为功能性肥大或称运动员心脏。精品.7心包:是包裹心脏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结缔组织膜,由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组成。8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

10、功能单位。9心传导系:由特殊的神经性心肌纤维构成,主要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和室内传导系统。10淋巴:血液经动脉至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时,部分物质经毛细血管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11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分,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的具有较大通透性并可收集淋巴的管道。12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逐渐汇合而成并与静脉结构相似的淋巴管道。13淋巴干:由淋巴管汇集而成的淋巴管道,其有九条组成。14淋巴导管:由淋巴干汇集而成的淋巴管道。全身九条淋巴干汇成两条大淋巴导管,即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精品.名词解释1:椎间孔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

11、围成的孔称为椎间孔,孔内有相应的脊神经和血管通过。2: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的角,该角平对第4胸椎下缘,向两侧接第2肋软骨,体表易于触及,为肋计数的标志。3:肋弓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的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弓形的肋软骨缘称肋弓,它是触摸腹部脏器的标志。4:翼点位于颞窝的内侧壁上,颧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由蝶、额、顶、颞四骨连接而成,多数呈“H”形,少数呈“N”形,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硬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时易骨折,并常伴动脉断裂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5:椎间盘是指连结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部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的纤维环

12、和中央部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髓核构成,具有缓冲震荡和增加脊柱运动幅度的作用。6:界线即小骨盆上口,由骶骨的岬和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把骨盆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真骨盆)。7: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上面三者之间形成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通过。8:腹股沟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腹股沟三角是下腹壁的薄弱区,若腹腔内容物从此处膨出,则形成腹股沟直疝9:弓状线(或称半环线)由腹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构成腹直肌鞘,在脐

13、下约4-5cm,三层扁肌的腱膜全部形成腹直肌鞘前层,其后层缺如。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边界称弓状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10:股三角位于大腿前面的上部,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三者共同组成的三角,称为股三角,股三角的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其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容纳股深淋巴结、脂肪组织)。11:咽峡是由口腔入咽的交通要道,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是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下方的舌根共同围成的孔道。12:齿状线在肛管内,由各条肛柱的下端和肛瓣依次连结形成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此线是

14、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该线以上为粘膜,下部为皮肤;两者的神经分布、血液供应和回流以及淋巴引流的方向都完全不同。(此齿状线下方有宽约厘米的环形区域称肛梳或痔环。)精品.13:胆囊三角(又称alot三角或肝胆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多经此三角到达胆囊。故此三角是胆囊手术时寻找并结扎胆囊动脉的标志。14:肝门位于肝的脏面左右两条纵沟之间的横沟,称肝门,是门静脉、肝管、肝固有动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门户。15:麦氏点(又称McBurney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称麦氏点(McBurney点),在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段的交点上。麦氏点的压痛、反跳痛对诊断阑尾炎有重要参考价值。16:肾门肾内侧缘的中部陷凹,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进出,称之肾门。肾门的体表投影称肾区,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17:肺门(或肺根)位于肺内侧面中央部的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称为肺根。18:声带位于喉腔中央前庭裂的下方,是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声襞构成,是发音的器官。19: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位于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坏形,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是胸膜腔的最低处,深吸气时肺缘不能伸入其内,胸膜腔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