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鉴赏《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3.49KB
约7页
文档ID:270462290
古诗词鉴赏《晚登三山还望京邑》_第1页
1/7

古诗词鉴赏《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北朝谢眺渝漆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尊, 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髯不变?译文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己停办的欢乐宴会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留下雪珠般的眼泪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注释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渝,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 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 丽”的意思飞蓦:上翘如飞翼的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方:将滞淫:久留怀:想念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鬓:黑发变:这里指变白创作背景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眺出为宣城太 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 当是谢眺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 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 从濡桥到长安的距离赏析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 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 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 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 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 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 见只“白日丽飞瓷,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 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著”、“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薨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 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眺炼字的功夫。

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 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 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蓑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 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 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 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 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 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 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 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 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 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 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 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 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 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 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

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 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 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 “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 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 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 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 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 处如果将谢眺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 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眺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 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眺则 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 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 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 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 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 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 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 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 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 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 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 珠像雪物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 髯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 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 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 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 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 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 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 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眺诗存 在着钟峰所说“篇末多踱”的毛病有关谢跳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

由 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 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 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 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 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 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眺惊人诗句来”(《云 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