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人生穷高远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70380221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拙人生穷高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守拙人生穷高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守拙人生穷高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守拙人生穷高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守拙人生穷高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拙人生穷高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拙人生穷高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守拙人生穷高远 一 小地方的生活总是宁静的,但又不时掀起阵阵波澜。青年作家郑沛成为我们拎来了40年的丰收喜悦,一部洋洋百万字、厚厚三大本、蔚为可观的守拙斋文集呈现在我们面前。全书分谈农说水、谈城说园和谈书说画等卷,内容涉及农业水利、城市创办和文学书画艺术等方面,显示出了博大广阔的学术魅力。 假设把郑沛成先生的人生体验分为读书时代、工作时代和退居时代的话,守拙斋文集的出版,可以说是对工作时代的总结,真实地反映了在这一重要时期的思想、工作、生活和为学术付出的辛勤汗水。守拙斋文集是人生工作的缩影。文集按照编年体,将的各类文章按照加入工作的依次和写作的先后秩序予以编

2、排,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点,而且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又有一个小结,可以明显地读出的工作生活和思想轨迹。刚加入工作时的郑沛成是一个水利战线上的新兵,从事的是一些水利的琐碎的技术工作,他的写作重点是谈农说水。以科普文章写作为主,以理论研究为辅,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调入城建部门工作后,郑沛成的思想渐已成熟,他没有沉迷于以往的谈农说水的欲望之地,更没有为已往取得的劳绩而沾沾自喜持续在一个熟谙的领域钻牛角尖,而是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新的写作研究尝试。他从事的是城建工作,写作研究的重点很自然的转入到了谈城说园。他一边率领本部门职工为城市创办挥洒汗水,一边关注着城市规划创办

3、、管理的进展方向,总结着城建的实践阅历,刻苦思量,大胆探讨,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重点。虽然他的文章学术色调不是很浓,但实践性强,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对县市域的城市创办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折射出一个城建行业领导者的聪慧、劳累和告成。谈书说画可以说是的雅兴之作,它贯穿于工作期间的各个阶段,只要兴之所来,工作允许,就会有所成果。它是举行艺术斟酌、求索的见证,是开展学术研究循序渐进,一个一个脚印的最好说明。它同谈农说水、谈城说园一样,构成了守拙斋文集的独具魅力,形成了作品的整体性,是人生的一个缩影。 守拙斋文集是学术实践的总结。收录守拙斋文集中的文章,虽然属于学术研究的论文,但确是独具

4、魅力的精品之作。这些作品的显著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每一篇作品,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阅历之谈,不仅经受了实践检验,而且上升到了确定理论高度,达成了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如城市特色设计一文,从中外城市进展的现状、分析城市的特色特征,高度概括,有理有据,生动活泼;二是它的创新性。他的学术文章创新性强,正如刘纲纪教授评价,像辩证布白、点与墨、摭谈用笔等,既是美学赏识,也是专题探讨,很值得一读;三是它的指导性。学术文章需要理论品质,更需要实践品质。他的学术文章来自于实践,从实践中摄取养分,融入理论斟酌,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当我们阅读文集时,千万不要疏忽了这些文章的理论价值、实践价

5、值和美学价值。在写作谈农说水系列作品中,他就得到了中科院院士刘昌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许志方等学者的扶助;在写作谈城说园系列作品中,他又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陶涛、创办部原部长叶如棠的扶助;在写作谈书说画系列作品中,他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武汉大学教授刘纲纪等名师的指示。 守拙斋文集是半生奋斗的结晶。一部洋洋百万字的文集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守拙也能致远、笨鸟也能先飞的告成范例。 二 郑沛成先生是一个杂家,走的就是这样的道路。他在农田水利方面探索时,还只是一个年轻人,学历不高,掌管的专业理论学识也对比短浅,但他肯学习,留神斟酌问题,也擅长斟酌问题。他致力于做水的文章,研究水在农业生产

6、中的作用,研究如何科学管水,如何科学灌排,如何俭约用水,还研究我国水利创办的进展史,研究历代水利工程专家的付出史,涉及的研究课题特别广泛。既有学术探讨,又有实践总结;既有理论层面的独特见解,又有通俗易懂的科技学识普及;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融学术性、学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显示出作为一位初出茅庐者在学术探索中的独特性。在城市学研究中,虽然没有提出多少高深、精辟的理论见解,但他从规划创办管理城市的角度启程,积极吸收和借鉴中外城市创办学的理论和实践学识,以地方城市创办为研究之源,着眼于小城市的进展研究,提出的城市特色设计,自然村、小城镇和城市化,建筑师的构思,古今建筑组景,城区园林绿化等,往往给人以实

7、用、可鉴、可学的感觉,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创办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书画艺术的探讨方面,可以说集合了的不少精品之作。像学书偶得、书法中的点与墨、摭谈用笔、辩证布白、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细节、漫谈摄影构图中的“空白”等,堪称的力作。甲骨文简述、篆书的沿革、浅谈隶书及其创变、浅谈硬笔书法的天性等,对初学书法者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而运动是草书的生命、狂草的审美特征、书法与禅以及中国风景画中情境的创造、写成的中国画、摄影艺术审美的新追求等研究文章,具有较高的理论探讨性,独到的见解性,对于长期在书法摄影研究中的人都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我们不妨试举几例。说:“对有一些人来说,少儿学书出于大人的压力,

8、表现一种烦扰;青年学书出于自己的爱好,表现一种青睐;中年学书为了功名,表现一种思量;老年人学书为了消遣,表现为一种超脱;殊不知学书宛如人生,需要的是落莫和献身,为书法事业,民族艺术,中华文化添砖加瓦,构筑大厦。”将练习书法的目的、境界,总结概括得入木三分。说“练习书法像煮鸡蛋一样,没有熟透时总有一股怪味”,将练习书法的告成与否比喻得多么生动、形象和深刻。说:“经典是永久的,有兰亭序、祭侄稿等等等等。流行是一时的,流行歌曲是这样的,流行书法也是这样。远离流行,甘耐落莫;面对经典,摄取养分,才有自己的再察觉、再创造。”既是对练习书法者的诚恳教化,也是对自己的经常告诫。郑沛成先生多领域探索,显示了博

9、而专的学术品性。一方面,他在理论研究中,不拘泥某一学科、某一艺术,只要力所能及,皆有涉猎,并能取得成果;另一方面,他在举行众多理论研究中,在广泛涉猎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侧重点,更加是人到中年后,他的主要精力大都用在了书画研究方面。从守拙斋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感兴趣,最下功夫,最能表达研究水平的还是对书画艺术的研究。在谈书说画的后记中说:“聊以自慰的是,学问还是有些出息的,书画文章比摄影文章写的好,而书画文章2022年比2022年写得好些,这是很值得庆幸的。如持续写下去,若干年后再出版文集,照旧能看到出息,那该多好啊。我想学海无涯,只要勤奋,这也是可能的。”这些研究文章和科普文章大多在国家级学术

10、刊物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有不少文章加入了全国性书画大赛并获奖。证明的作品达成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并非等闲之作。 三 在郑沛成先生的履历中,虽然有不少颇为迷人的头衔,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协会理事等。但他从艺、从学的起点分外低,16岁就加入工作,学历只有初中。靠着这么点学历功底,他在水利学领域尝试做学问,在城乡创办学领域中探索,在书法、摄影艺术领域打拼,一般人真是不成想象。他靠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一是自信。这种自信的精神给他带来了告成的第一步。因此,他有了谈谈科学管水,行文数万字,被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了梅川水库科教影片分镜头剧本,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采用拍摄,并在全国放映;还有不少短小精悍的作品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农业科技杂志等报刊采用。这些成果的展现,假设不是对写书作文的一种自信,或许是很难获得告成的;二是勤奋;三是唯实。郑沛成先生在谈农说水后记中说:“随着工作阅历的积累,有写点东西的欲望,但感到麻袋绣花底子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手段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白天工作忙,只能晚上学,往往学到深夜,于是就有一边干一边学一边写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向沿续到现在。” 我期望着郑沛成先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黄艳秋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