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70379045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 摘 要:本文阐述了科学教导、人文教导、人文精神的含义,透露了科学学科教导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关系,并概括地论述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科学教导中举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科学 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导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科学教导的培养目标。重视素质教导,重视人文教导是21世纪教导进展的根本态势。 一、问题的背景 时代呼叫科学与人文精神结合,科学技术的进展变更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资产,给人类社会自身的进展供给了强大的物质根基。但是科技的滥用或使用不当也给人类造成危害,引发了

2、大量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人的精神文化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科技的进展本身并不成怕,可怕的是人本身的价值取向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是长期以来偏重科学教导,忽略人文教导的结果。现代人从系列的社会问题开头反思,察觉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文理性的指引,呼叫重视人文教导,重视科学教导与人文教导的平衡进展。呼叫人文精神在现代技术时代的回归,以人文的理性引导现代科技的教导、应用。 二、科学教导与人文教导的界定 科学教导是指以熟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资产的增长和全社会进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科学学识,开发其智力的教导。科学教导的根本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传播现代科

3、学研究的成果,增加人们有关自然的学识,从而提高人们熟悉、理解、操纵和改造自然的才能;另一方面是为了举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从而提高人们从事科学学识生产的才能,培养新的科学人才。 人文教导是指通过向受教导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阅历与聪慧精神,也即人文学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导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切意识和才能,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梦想与人文关切,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简言之,人文教导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导。 三、小学科学教导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国家地域、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诠

4、释,具有民族特点、国家特色。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崇高的价值梦想为核心,以人的进展为终极目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目标要构建“科学学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体系。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含有猛烈的人文精神指向。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进展对周边世界的奇怪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崇敬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赏识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养护,关切科技的新进展。小学科学教导中的人文精神可以从这些方面熟悉:对真理的

5、追求精神,即包括求真求实、勇于批判、大胆创新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即对他人、自然、社会、环境的人文关切;社会责任意识等。 四、小学科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强调了科学学科教学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教师应在整个科学教导内容的选择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都提防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科学教导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 1.发挥教材优势,落实人文教导 新的科学课程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教材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举行人文精神教导与培养的实践探索。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科学教材中的学科

6、学识本身也蕴含着大量人文学识,只要我们教师擅长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就会在人文精神教导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动物、植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后,教材安置了“我们是什么”,引导学生查看我们自己,议论我们与动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交流后透露:人类是由哺乳动物进化来的,是唯一有语言、能斟酌的动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植物、动物,我们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归根毕竟来源与动植物,从而意识到动植物是人类的挚友,人类要与动物植物友好相处,不过度砍伐,不滥捕滥杀动物,不破坏它们的家。教学时还可以引用人类乱砍滥伐森林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让学生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引

7、导学生要学会珍爱生命,要与动物、植物、自然和谐相处。 (2)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 现在我们使用的科学教材令人耳目一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图代文,可读性强。教材中往往有关于科学家、科研成果、科学进展史、科学与生活等的图片资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导材料。如:三年级教材封面中的磁浮列车、地动仪、宇航员太空身影,教材中有大量的科学史内容,一方面反映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付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科学史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关注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成就;另一方面就是留神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理解近代科学进展是与社会需

8、求精细相关的,更加要启发学生斟酌、引导熟悉科学研究成果对人类生存和社会进展的反作用。例如:三年级上册纸一课中造纸术的进展,教材安置了古代的造纸过程4幅图片,现代的造纸厂图片一幅。教学时,造纸术的进步学生很轻易察觉,教师适当补充现代造纸的一些资料,让学生熟悉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就是人文教导,要引导熟悉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我在教学中安置了这样一个议论:出示现代造纸厂的工作流程图片,让学生查看斟酌并议论两个问题:现代造纸需要那些原料?造纸厂不停的生产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学生通过议论熟悉到:造纸要用大量的木材、竹等资源,要养护资源,要俭约用纸。造纸厂要排放大量的污水,假设不经过处理,将会展现什么

9、后果?出示造纸厂任意排放污水污染周边水土的图片,让学生看到触目惊心的后果,熟悉到科技带来的影响,再引导学生斟酌议论:假设我是厂长,面对这种处境怎么办?让学生熟悉到环境养护的重要性,在交流观点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科学教材中还有大量关于科学家的故事。教学中教师通过陈述科学家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艰辛,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还可以培养学生喜欢自然、坚持执著等品质。如:珍妮古德尔,从26岁到68岁深入坦桑尼亚原始森林,与黑猩猩做挚友,查看研究黑猩猩,终究察觉黑猩猩见面时会拥抱,抚慰对方时轻拍后背。她这种执著科学、孜孜以求、奉献一生的故事令人感动;她善待黑猩猩的行为会在学生心理

10、播下爱的种子。这些德育素材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3)重视教材中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真善美的情操 审美教导是人文教导不成缺少的组成片面。小学科学教材中含有美学内容。如:三年级在熟悉自然世界的花草树木后,教材安置赏识家乡美的活动,用图画、诗歌、赞美自然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 科学教材中又有哲学的内容,能对学生举行简朴的唯物主义教导。如:民间天狗吃月亮不吉利之说,扫把星展现是祸害的说法,流星陨落意味着人的死亡之说,都能在科学学习中找到科学的答案,并能寓唯物主义教导于科学教导之中,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进展。 2.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1)在学习方式

11、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及态度,转变教学行为方式,调整教学活动的方式,使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教师要转变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更学生被动采纳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察觉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在科学课中往往有小组探究活动,学生要共同完成查看、察觉、探究、交流、归纳等熟悉活动。例如:研究磁铁各片面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第一步,要确定研究方案、同一小组的每个学生都会谈自己的方法,其他同学会一边听一边斟酌探讨这方法好不好,通过议论交流结果会形成小组的研究方案。其次步开头研究,组内

12、每人各有任务,一起完成测验操作,共同查看。在小组查看过程中,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察觉报告大家,引起大家留神,又可能引起新的斟酌,结果在交流、议论中在获得学识。在这样的彼此合作、探究的认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内心的体验得到了丰富,学习态度和责任也得到培养;学科学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培养进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学识的获得,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崇敬他人观法,也敢于在组内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乐于交流与合作。这样,课堂不仅能学到学科学识,更能培育人性;学科教学,最终才会使赋予人文指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学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三维教学目标的一同实现。 (2)在测验探究中培养学生

13、的科学精神 科学教材突出以探究为根基的学科特征,教材内容以查看、测验、斟酌、交流等具有探究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富有启发性、趣味性。 新课程强调的是在探究中察觉、获取学识,在亲历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情。这不仅符合科学察觉和认知的规律,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由于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确定要遵循教材的指导思想,安置好各种教学情景和有意义的科学测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科学测验探究活动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自己搜集资料,开展测验与调查;自己整理信息,作出结论或假设;自己写探究报告,并表达与交流。也就是让学生体验一个个完整典型的科学

14、测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学生测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崇敬测验事实,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识;当测验现象与预料不相吻合时,更要专心分析、探索理由,大胆质疑,激励并要求多做几次测验,再查看现象,分析理由,直到获得正确结果,教导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同时学生也能从测验中体验到一种团结合作、获取告成的情感得志。 (3)在课外活动中整合科学与人文精神 加强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的延迟与进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或分组合作动手实践以及在与社会、与自然亲近接触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方法,陶冶性情,达成人文精神教导与学科科学教导的自然整合。 科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学生、学校

15、实际处境,增加学生课后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阅历和将要体验的社会生活实际启程,扶助学生熟悉科学与自然、与人类的紧密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爱自然、爱社会,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对此忽略。我在上完水的查看一课,布置学生查看校园的用水处境,学生在查看中察觉:有些同学洗手水开得很大,滥用好多;有几个水龙头未拧紧,水一滴接一滴地漏;同学蒸饭洗米时水开得大,水溅出来,还把米冲走;还有几个水龙头坏了,水不停地漏。学生汇报交流查看结果时,巩固责任意识和俭约用水的意识,引导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还布

16、置一些课本以外的接触社会的“动手实践”活动。熟悉了水的特征后,布置看看我们周边的水活动。率领学生到印染厂邻近的小溪里去查看水,学生看到的水颜色是黄褐的、还有股难闻的气味,找出水变臭的理由,分析污染的理由,从深层次亲自感想水资源状况,巩固保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让学生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提升,这样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身的熟悉,巩固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熟悉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弘扬道德价值。 科学教导和人文教导二者的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导改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