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语文学案(一)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0KB
约2页
文档ID:270219995
初三语文学案(一)_第1页
1/2

初三语文学案(一)一. 知识点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北宋文学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熙宁四年(1071)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令王安石愤怒,便让御史言苏轼过失苏轼自请 出京任职,被派往杭州、密州等地,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作品有《水调歌头》(明 月儿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1. 苏轼词超尘拔俗、潇洒闲逸的清旷风格苏轼词中数量较多、又能代表其思想个性的,是那些表现他超尘拔俗、潇洒 豁达、乐观开朗的清旷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打破时空限域,为亲人送去美好祝愿,表现了他超脱、 旷达的人生态度,将自然与人生高度契合2. 意象“月"的内涵(1)以月表现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内心的愁苦之情如: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回答1-3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阚,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 高的评价?2.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 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 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 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3.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的理解。

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月夜忆舍弟边秋一雁声 月是故乡明 无家问死生 况乃未休兵边秋一雁声 月是故乡明 无家问死生 况乃未休兵杜甫戍鼓断人行,露从今夜白,有弟皆分散, 寄书长不达,【注】①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都处于 战乱之中,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②问死生:探问生死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四.写作提升(作业)中国人对月亮的喜爱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月亮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与中华民族的伦 理、审美、哲学等密切相关的文化符号,它可以入诗,入画在中国人的心里,月亮代表着圆 满的爱情,代表着故乡,代表着团聚请以“月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300字左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