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滁河防洪规划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2.23KB
约16页
文档ID:269985630
2022年滁河防洪规划_第1页
1/16

精品学习资源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概要前 言滁河位于江淮之间,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干流全长约 269km;滁河流域地跨安徽省合肥市、 巢湖市、滁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所辖的 9个县〔区、市〕, 流域面积约 8000km 2,其中安徽省 6250km 2,江苏省 1750km 2;流域内耕地面积 458万亩,人口 290万人;为治理滁河,水利部原淮委和皖苏两省滁河规划小组于 1958年和 1969年先后编制了《巢滁皖流域规划》和《滁河流域规划》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依据水电部〔 74〕水电计字第 41号文的要求,会同皖苏两省于 1978年 12月编制了《滁河防洪规划报告》 ,并于 1979年 3月报送水利部;两省以历次规划为指导, 按规划部署兴建了大量防洪工程, 为战胜之后发生的历次大洪水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 6、7月滁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经两省军民奋力抗洪抢险和实行民垸分洪措施,保证了津浦铁路安全,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灾情仍较严峻; 1991年大水后,国务院在上海会议上提出“群体防洪”, 津浦铁路穿越滁河圩区路段实施防洪自保的要求;在确定铁路自保后〔铁路自保工程已于 1993年5月1日完工〕, 加之水情、工情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原滁河防洪规划应作相应调整,因此,需对 1979年上报的《滁河防洪规划报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长江委遵照水利部的指示,在皖苏两省的协作下,进行了大量方案的争论,编制提出了《滁河防洪规划报告〔 1994年修订〕》;1998年 10月长江委以计综 [1998]358号文征求了两省看法,两省均表示同意规划报告拟定的规划原就和规划标准;同年,长江委以计综 [1998]452号文上报水利部,恳求尽快组织审查;2002年 4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滁河防洪规划预审会,会议听取了长江委关于《滁河防洪规划报告〔 1994年修订〕》主要内容的汇报和安徽、江苏两省的看法,并进行了争论;依据预审会的争论看法,长江 委对有关问题进一步作了补充争论;2003年 7月滁河流域发生了大洪水, 滁州、全椒县城被淹, 津浦铁路一度中断运行,滁河防洪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在安徽、江苏两省的协作下,长江委 进一步收集了滁河流域的最新水情、 工情和社会经济等基本资料, 在《滁河防洪规划报告〔 1994年修订〕》的基础上,依据人水和谐的新思路,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复核和补充, 完善防洪总体布局, 按规划编制标准要求, 于 2004年 10月编制提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4年修订〕》〔征求看法稿〕;同年 11月以长规计函[2004]93号文“关于征求《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4年修订〕》看法的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函”向皖苏两省征求看法,江苏省于 2004年 12月以苏水便函 [2004]140号“关于《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4年修订〕》的修改看法”回函长江委,安徽省于 2005年 1月以皖水规计函 [2005]17号文“关于报送《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看法的函”回函长江委;对两省提出的看法和建议, 长江委支配长江设计院进行了仔细的补充争论工作,并专程到两省对有关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协商; 2005年 8月安徽省以皖水规计[2005]213号文“关于报送《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4年修订〕》补充材料看法的函”回函长江委,期望尽快完成、上报《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以利推动滁河治理工程的实施;在此基础上,编制提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4年修订〕〔送审稿〕》;2006年 1月 16~ 18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对长江委以长规计 [2005]618号文报送的《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4年修订〕〔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会议认为《规划报告》指导思想明确、内容较全面、 规划方案基本可行,基本同意该《规划报告》 ;会后,长江委依据专家看法对报告有关章节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本报告;本报告高程均为冻结吴淞高程系统,以米计;1 综述1.1 流域概况滁河流域位于江淮之间, 系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 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丘陵山区,干流基本平行于长江东流,沿途流经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 和江苏省的南京市,于江苏省大河口汇入长江;干流全长 269km,其中安徽省境内长197km,江苏省境内长 116km〔部分河段为两省界河〕 ,见图滁 -1;滁河流域面积约 8000km 2,在安徽境内为 6250km 2,占78.1%;江苏境内 1750km 2,占21.9%;滁河主要支流有 8条,全部位于左岸,自上而下分别是安徽境内的小马厂河、大马厂河、襄河、清流河、来安河、沛河,江苏境内的皂河、八百河;滁河右岸主要为自然分流河道或人工分洪道, 自上而下有驷马山分洪道、 朱家山河、 马汊河分洪道、岳子河、划子口河等,可分泄干流洪水入长江;流域内现有塘坝约万座, 有效库容亿 m3;小型水库 585座,有效库容亿 m 3;大中型水库 23座,总库容亿 m 3;水库总掌握面积 1868.1km 2,占全流域的23.3%,其中黄栗树、沙河集、城西、屯仓、金牛山等五大水库集水面积共1045km 2,总库容亿 m 3;水库大多以浇灌为主要任务, 具有肯定的滞洪削峰作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用;流域内无湖泊滞洪, 只在干支流交汇处有小块滞洪凹地 〔如荒草圩、蒿子圩、汪波荡〕,其中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蒿子圩〔皖苏两省各一个〕 、汪波东荡为四个分蓄洪区;滁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分;据 1963~2002年降水资料统计, 流域内各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00~ 1040mm,面平均雨深为 997mm,其在地区上分布比较匀称, 分布趋势是中下游地区略大于上游地区; 降水在年内的安排与季风活动相应,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6~9月;各站 6~ 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 600mm,占年降水量的 55~60%;流域内总耕地面积 458万亩,人口约 290万人;2000年统计圩区总面积888.83km 2,耕地万亩,人口万人,其中安徽省圩区 478.23km 2,耕地万亩,人口万人;江苏省圩区 410.61km 2,耕地万亩,人口万人;圩区内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亿元;流域内有扬子乙烯、 全椒柴油机厂等国家大型骨干企业; 有津浦铁路, 扬子乙烯、南化、南钢三条铁路专用线, 104、312、205国道;有滁州、全椒、来安、六合等城市和南京化学工业园等;1.2 防洪现状及存在问题1.2.1 洪水与洪灾滁河洪水集合快而河道泄流不畅,当全流域普降暴雨时,几乎 90%面积产生的洪水会快速集合于只有约 10%左右面积的圩区,致使滁河圩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仅 1949年以来,就已发生过 13次较大的洪水灾难,平均约 4年显现一次;1991年的洪水破圩主要分布在干流古河以下至六合以上, 6月份洪水破圩 10个,7月份洪水破圩 25个,其中重复破圩 7个;2003年洪水破圩主要分布在干流古河以下至六合以上, 集中在干流襄河口至汊河集河段及支流清流河、 来安河下游河段,破圩 39个;1.2.2 防洪工程现状与现有防洪才能滁河流域经过不断治理,目前已初步形成堤防、分洪道、分蓄洪区、水库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工程体系;〔1〕 堤 防滁河干流堤防总长,其中安徽省堤防长,江苏省堤防长;〔2〕 分洪道滁河流域现有分洪道 5条,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驷马山分洪道、朱家山河、马汊河分洪道、岳子河、划子口河;其中:驷马山分洪道现状断面按过流才能 500m 3/s〔金银浆水位、 南京潮位时相应流量〕 开挖,目前受乌江闸阻水的影响,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在相应水位条件下过流才能达不到 500m 3/s;在朱家山入口水位,入江口水位 时,朱家山河分洪流量为 120m3/s;马汊河分洪道二期工程设计流量 1018m 3/s〔小头李水位、南京潮位时相应流量〕 ,由于桥梁下未挖至设计断面、桥梁阻水等缘由,设计水位条件下泄洪流量约为 840m 3/s;岳子河入江口处节制闸设计最大泄洪流量为 47.74m 3/s;划子口河入江口处节制闸设计最大泄洪流量为174m3/s;〔3〕 水 库流域内有防洪作用的大中型水库 23座,总库容亿 m3;其中防洪作用较大 的水库有黄栗树、 沙河集、城西、屯仓、金牛山五座水库, 其集水面积共 1045km 2,总库容亿 m 3;水库大多以浇灌为主要任务,具有肯定的滞洪削峰作用;〔4〕 分蓄洪区滁河干流金银浆至汊河集河段左岸自上而下设有荒草二圩、 荒草三圩、蒿子圩和汪波东荡 4个分蓄洪区,总面积 19.4km 2; 滁河干流防备洪水的才能是一个综合指标,在汇流条件和泄流才能变化较大,又有长江潮位顶托的遭受组合, 要具体运算是比较困难的;分析1970年~ 2003年滁河 34年水位资料,滁河干流防洪才能现状可防备 1975年、1987年洪水,其重现期约 8~10年一遇;1.2.3 当前防洪形势及存在问题1991年大水后,滁河防洪问题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铁路自保工程按国汛[1991]19号文要求顺当实施完成,但由于各方面的缘由,滁河的防洪建设并没有 准时全面开展, 滁河的防洪才能仍旧较低; 2003年大洪水, 滁河流域的洪灾缺失高达约 20亿元,暴露出堤防、 分洪道未按规划完成, 城市防洪圈未封闭等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才能不足的冲突非常突出;滁河洪水集合快, 由于干支流及分洪道行洪才能不足,遇大洪水溃垸频繁,导致洪灾缺失严峻;〔2〕滁河干流堤防总长,除红山窑闸以下长约的堤防到达《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 的标准外, 其它干流河段及支流堤防大多数未达标; 分洪道泄流才能未到达规划制定的标准;〔3〕 城市防洪建设滞后,防洪才能较低;〔4〕 分蓄洪区围堤防洪才能较低,分蓄洪水靠暂时扒口,不能做到准时、及量;分蓄洪区未实施安全建设工程,一旦分蓄洪,区内财产缺失较严峻;〔5〕 流域病险水库较多,亟待进行除险加固;〔6〕 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 水情测报系统未全面建立, 工程治理设施较缺乏,治理手段落后,遇超标准洪水缺乏有效措施;1.3 水文分析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滁河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 由于流域内水文测站所测水位、 流量受人类活动〔如水库放水、堰闸节制、分洪道分洪、分蓄洪运用等〕影响较大,所测流量、水位成果已不能反映流域自然来水特性,因此采纳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通过暴雨间接推算洪水时, 假定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同频率; 设计洪水运算要求的是汊河集以上和全流域设计面暴雨量, 依据本流域资料条件, 水文分析运算采纳直接运算法, 即依据流域内实测面平均雨量直接进行频率分析, 进而确定时程安排和面分布雨型,在此基础上运算设计洪水;1.3.1 以往水文分析成果概述〔1〕 1979年规划水文分析成果依据汊河集以上 1974年以前的面暴雨频率和南京、蚌埠站的面暴雨资料, 分析确定 1954年洪水和 1969年洪水均为 20年一遇,考虑雨型和分布的差异, 1979年规划采纳 1954年洪水作为设计洪水, 1969年洪水作为校核洪水;〔2〕 1994年规划水文分析成果1994年规划在争论历次规划水文分析运算成果及近 20年降雨和水文观测资 料的基础上, 考虑到、、典型洪水, 其最大 7天面雨量频率均相当于 20年一遇,、洪水最大 3天面雨量频率均接近 20年一遇,1994年规划采纳、、典型年洪水过程线作为设计洪水过程线;1.3.2 设计暴雨依据1963~ 2003年降水资料统计, 滁河流域内各站均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