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技术交底大全

上传人:wdg****h8 文档编号:269979260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线技术交底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放线技术交底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放线技术交底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放线技术交底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放线技术交底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线技术交底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线技术交底大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 术 交 底 记 录工程名称*市紫钰嘉园8# 11#楼工程编 号交底日期2011年4月20日施工单位*市建筑安装*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摘要放线工程页 数共6 页,第 页交底内容:一、施工准备1、主要材料:水泥、砂、石子、白灰、木方9*6*1500、20圆钢筋头。2、主要机具:S3水准仪2台、DJ2电子经纬仪1台、电子铅垂仪1台均已校验合格、50m钢尺2把、5m卷尺5把均有合格证。3、作业条件:1测量前场地内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场平标高为-0.50m,地面无明显上下差,无障碍物,通视条件良好,各项测量机具准备就绪。2规划局给定建筑红线点分别为:西南角、西北角、东北角三点,均为建筑外墙皮角点。3参

2、加测量人员熟悉图纸,定位放线依据总平面图,根底放线及桩位放线依据桩根底平面图,楼层放线依据各层墙柱平面图。总平面图、根底图与各层建筑、构造图的尺寸已核对完毕,测量过程中如发现有不一致的立即上报技术员。二、工艺流程1、定位放线:校核规划点 确定建筑物第四定位点 形成矩形平面控制网 验收 安装龙门板 测设引桩1校核规划点在总平面图上计算建筑物给定点与主体已施工完毕的A1#楼的距离,现场测量三定位点与A1#楼的距离,比照此数据与计算数据是否一致;测量三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与总平图上的计算数据是否一致;架设经纬仪在点2,前视点3,后视点1,看是否成90。并将2-3延长线投测到马路边石上,钉钢钉,标记为外墙

3、皮点M1。参见图6假设发现以上数据有问题及时上报技术员。2确定建筑物的第四定位点:架经纬仪在点3,前视点2,倒镜看M1,旋转90,在此方向上用钢尺丈量20m确定建筑物第四定位点。3形成矩形平面控制网:在建筑物的四定位桩上钉小铁钉,拉白线,形成矩形平面控制网。4验收:班组成员架经纬仪在4点,前视点1,后视点3,看是否成90参见图6并用钢尺丈量2点-3点距离是否与1点-4点一样,一样即为合格。自检合格报专业质检员检查,最后报技术员组织验收。5安装龙门板:验收合格后,在平面控制网外4m钉木桩,木桩钉入地面深度300mm,保证龙门桩的稳定性。同时将规划局给定的高程点引至A1西南、西北角上做标记,将建筑

4、+0.000相对的绝对高程204.420引至龙门桩上,做好标记安装龙门板,龙门板的上外表标高即为+0.000204.420,在建筑物的两侧留12m宽入口供大型机械进出场地。详见图66测设引桩:根据四定位点确定的外墙线向内200mm即为相应1轴、40轴、A轴、J轴,将四轴线的延长线分别投测在龙门板上,将A轴、J轴一侧延长线投测在马路边石、A1#楼上,用油漆分别标记,红色即为轴线引点。另一边距离龙门板6m设引桩。1轴、40轴两侧距离龙门板6m设引桩,编号分别为:k1、k2、k3、k4、k5、k6、k7、k8、k9、k10、k11、k12详见图6。引桩四周砌1000*1000砖墙保护。见图1图 12

5、、测量放线1根底放线:确定各轴交点位置 验收 放桩点 验收确定各轴交点位置:用龙门板将建筑物分成2局部放轴线,详见图6沿1-40轴、A-J轴方向用50m钢尺在龙门板上确定长、短轴各轴交点的具体位置,钉小铁钉、挂小白线;验收:班组在龙门板上沿40-1轴、J-A轴方向用钢尺复测轴线位置是否正确,自检合格后报质检员检查,最后报技术员组织验收;放桩点:依据根底桩位图及已施放完成的轴线,利用5m卷尺放桩点,桩点用铁钉标记,工人用铁钎在桩点上钻眼400mm深,灌白灰浇水;验收:桩点放完后班组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质检员检查,最后报技术员组织验收。2桩位复测及土方开挖边线:桩根底施工完毕后,重新复核龙门板上各轴

6、线位置,复核合格后各轴挂线复测桩点是否正确,发现桩偏位的及时上报。在平面控制网外1m撒白灰确定土方开挖边线。3基底放线及垫层放线:土方开挖施工完毕后,复核龙门板上各轴线位置,复核合格后各轴挂线,用线坠投测轴线至基底,并用5m卷尺测量承台、承台梁边线撒白灰。垫层施工完后同样方法确定承台、承台梁边线弹墨线。4楼层放线:预留内控点 引内、外控点至施工层校核 确定轴线位置 验收 弹墙线 预留内控点:一层底板砼施工完毕后,将经纬仪架设在K1、前视龙门板上的引点,后视,楼板边缘测设一点,架设经纬仪在K4点,前视龙门板上的引点,后视楼板边缘测设一点,两点之间弹线,同样分别架设经纬仪在K2、K3、K5、K6、

7、K11、K12确定其他直线。在楼板上形成四条控制轴线,然后用钢尺测量其他轴线。详见图6。并根据流水段在首层主要位置设置内控点在关键部位轴线交点钉钢钉,各点距离相应轴线距离均为700mm,并在具体位置如下列图根据实际情况设内控点数量;引内、外控点至施工层校核:利用电子铅垂仪逐层投测控制点,每三层将内控制点向上传递一次,每次轴线放完后架设经纬仪在40轴交J轴交点处。前视J轴交1轴交点,后视A1上引点,确定为直线合格;确定轴线位置:每层控制线内外闭合后,并架设经纬仪在10轴交H轴或30轴交H轴,前视长轴,后视短轴,看是否成90,核对无误后在此层利用钢尺放轴线,弹砼墙边线及300控制线即距离墙边线30

8、0mm弹线,供安装模板用验收:墙线施放完成后班组自检,自检合格报质检员检查,最后报技术员组织验收。5高程传递:对首层+0.00标高复测,校核后抄测于建筑物两楼梯间内墙上,用50m钢尺逐层传递,每三层复核一次标高,并在每层的砼墙上弹1m控制线。6二次放线:砌筑、阳台栏板等工程施工前,测量班组依据已放的轴线放出墙体边线。塑钢窗安装前,班组用经纬仪在建筑立面窗口边缘打垂直线。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设置 校核水准点 前视观测点、后视水准点 计算观测点高程及沉降量 测量其他观测点1水准点的设置:水准点距离建筑物约30m,共设立3处,以便于三点之间相互校核,保证观测精度,具体位置见下列图;水

9、准点的埋置方法:采用素砼柱中间预埋角钢形式,砼柱埋深2m,具体尺寸见下列图;图 42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房角、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间距30m;观测点的埋置方法:观测点均设置在设备夹层外墙距一层地面10cm位置,设备夹层外墙砼施工前预埋角钢至墙内,预埋深度为20cm,外露局部10cm,并在外露角钢上焊20圆钢筋;图 53校核水准点:每次沉降观测前必须对三水准点相互校核,出现错误的及时上报技术员。4前视观测点、后视水准点:仪器架设位置距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用50m钢尺丈量,使前后视距一致。前后视观测必须使用同一塔尺,并保证立尺的垂直度,调整仪器待成像清晰、稳定后读数。5计算观测点高

10、程及沉降量:按照下表记录观测点编号实际标高沉降量上次标高本次标高本次累计施工荷载及气象情况126同样方法测量其它个点三、质量标准:1、定位放线1减少使用经纬仪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一般规定边长100m以内的,对中偏差2mm,钢尺丈量相对误差1/20000。2建筑物的高程定位误差10mm。3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100300m,测角中误差小于5”,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4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与长轴线一样,交角限差在90+5。2、测量放线1根底放线时允许偏差按下表。L30m +5mm30m L60m+10mm60mL90m+15mm90mL+20mm2楼层放线中上

11、下层竖向偏差3mm。3桩点偏差:单桩、群桩均控制在+2cm以内。4现浇砼构造建筑允许偏差:竖向施工:每层小于8mm,全高H/1000(最大30); 标高施工:每层+10mm,全高+30mm。3、沉降观测: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每二层主体完成后进展一次沉降观测。2观测过程中应固定使用仪器、水准点、人员、施测方法。3沉降观测的各项记录中必须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荷载变化。4本工程沉降观测为三级,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量的允许偏差为+1.00mm。四、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成品保护1施工中的定位点、引桩用红砖砌墙保护详见图1。龙门板制止施工人员坐靠,测量班组所有人员负责看护。沉降观测水准点、观测

12、点焊150*150*150的铁盒保护。测量班组每周检查。2、施工平安1从事测量工作的工人需承受平安培训,每次实施测量前对参加工人口头平安交底,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2各项测量工作应在现场具备平安可靠条件的情况下方可进展。3、施工技术及质量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量的影响,经纬仪等测量工具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扶摸三脚架、基座,走动时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2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影响,观测时尽量照准目标底部,使目标清晰,对光仔细,并注意消除视差影响。3仪器磕碰或受较大震动后,将仪器拿回工程部由技术员对仪器校正,保证测量精度。4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铅垂仪、钢尺等工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检定记录。5测量的各项数据必须控制在规*允许的*围内。6三级以上风天及雨天不允许测量施工。其他工程施工对测量工作有影响的,不得进展测量施工。4、质量记录:按嘉宁软件形成定位放线记录、根底测量放线记录、桩位放线记录、各楼层放线记录、沉降观测记录等。签字栏交底人审核人承受交底人.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