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

上传人:zha****62 文档编号:269979257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研组工作筹划(共7篇) 第1篇: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新课标精神,音乐教研组根据教务处的工作计划要点,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扎实课堂教学和努力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我们音乐教研组将从创新思路、注重实效、努力加强本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的针对性、特色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建设。以提高学生“乐学”音乐为目标,以积极勤奋的工作态度,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为我校的艺术教育全力以赴,使音乐组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实施要点 1、在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音乐教研组形成的“团结协作、群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

2、,反思与总结,扎实有效的进行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2、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确立终生学习、全程学习的思想观念。要求全组教师平时多看书,看好书,不断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撰写论文。 3、认真领悟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重点和难点,用好、用活教材。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使教研活动课型化、课题化。 4、充分发挥教研组每位老师的专长,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音乐教研组。 5、做好合唱、舞蹈、口风琴、冬不拉等兴趣小组工作。目标明确,注重实效,责任到人。 6、为确保学校开展好各类活动,组内成员要积极

3、、认真完成学校分配的机动任务。 三、主要措施 1、本学期要继续学习新课标与新的音乐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课程要求,大家一起开展互相听课的活动,一起探讨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全体成员的共同进步。 2、配合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学常规的情况,每位教师做到以下要求:备课深,上课实,教学活,手段新,活动趣,辅导细,质量高。 3、加强备课研究,杜绝照抄照搬教案,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课堂教学结束后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反思,提高教后反思的质量。 4、加强教学研究,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加强音乐教学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教材分析、上公开课、说课等丰

4、富的活动形式,不断提高音乐课的质量。为参加昌吉州首届音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献课赛活动做准备。 5、每位教师结合实际写出音乐学科特色和自己个人教学特色的论文,争取学期结束人人都有论文发表和获奖。 6、组内教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做到认真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 7、继续抓好各类兴趣小组的训练,做到认真有成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8、全体组员齐心协力,参加学校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力争入选。 四、本学期具体活动安排: 八月份: 1、召开全体音乐教师工作会议,布置新学期教学工作。 2、制定本学期音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 3、制定兴趣小组工作计划,指导教师的分配,并立即开展

5、兴趣小组活动。 九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新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提高课堂质量。 2、认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3、教研组活动业务学习:主讲人:哈那提 4、上交开学初工作计划、教案、读书笔记。 十月份: 1、半期检查,上教活动资料。 2、认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3、教研组活动业务学习:主讲人:杨艳云。 4、安排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小学、中学各抽一个年级)参与小学音乐教师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十一月份: 1、教研组活动业务学习:主讲人:谭咏菲 2、为校园歌手比赛做好选拔和辅导工作。 3、认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4、音乐教师组内研讨课。 5、开展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二月份: 1、组内研讨课交流活动,

6、2、教研组活动业务学习:主讲人:张亮。 3、配合教务处进行音乐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4、做好期末成绩考核工作。 元月份: 1、做好学期总结工作,收集本学期各种资料。 2、做好教研组作期末总结。 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能够扎扎实实地加强本教研组的管理建设,努力提高本教研组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特色性和实效性;在平时的工作中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我校音乐教研组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获得提高和成功! 第2篇: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

7、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和教育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编写音乐教科书,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

8、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

9、,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教材编写的思路是: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新编的音乐教科书中,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为此,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 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

10、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

11、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 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如小学一年级的单元主题为: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爱劳动、聪明的小动物、小小音乐家、过新年等等。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

12、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音乐艺术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故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

13、视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 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 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中小学的音乐创造实践 是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中(律动、舞蹈),也表现为节奏和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

14、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演唱、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联系;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能力。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能够互相联通、互相迁移,以提高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5、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 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小学低年级字母谱,中高年级简谱,中学出现五谱。在识谱的要求上,降低过难的识谱要求及过高的技能技巧,不提独立识谱的过高要求,按不同年级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