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

上传人:x****x 文档编号:269889438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2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XY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A含氧酸酸化合物B溶液分散系混合物C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3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氧化物:CO2、NO、SO2、H2OB碱:NaOH、KOH、Ba2、Na2CO3C铵盐:NH4Cl、NH4NO3、2SO4、NH3H2O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

2、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B有丁达尔效应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6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SOBa2=BaSO4来表示的是ABaCO3H2SO4=BaSO4H2OCO2BBaCl2Na2CO3=BaCO32NaClCBa2C

3、uSO4=Cu2BaSO4DBaCl2Na2SO4=BaSO42NaCl8双选下列各组离子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Cl、Fe3、NO、OHBHCO、Cl、Na、HCBa2、Cl、CO、KDNH、K、OH、Cl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Mg22OH=Mg210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反应中有颜色变化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H气体法BI

4、沉淀法CFe3显色法 DCa2气体法1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12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能引起下列离子浓度减小的是AHCOBClCOHDCO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单质一定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B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14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A金属镁与

5、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Mg2H2Cl=MgCl2H2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2SO=BaSO4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Na2CO32H=2NaCO2H2O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2HCOBa22OH=BaCO32H2OCO15下列反应完成后有沉淀生成的是A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加足量CH3COOH溶液BBa2溶液与KNO3溶液加足量稀硫酸C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加足量稀硝酸DCa2溶液与FeCl3溶液加足量稀硝酸16下列各组微粒中,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作氧化剂的是AFe、H2O、CO2BFe3、MnO、NOCCl2

6、、HClO、Mg DClO、Cl、Ag17根据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AFe3Cl2I2BCl2I2Fe3CI2Cl2Fe3DCl2Fe3I218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u22OH=Cu2CuCO32NaOH=Cu2Na2CO3BCO2H=H2OCO2BaCO32HCl=BaCl2H2OCO2CCa2CO=CaCO3Ca2BaCO3=CaCO3Ba2DHOH=H2O2KOHH2SO4=K2SO42H2O19已知有如下反应:2Fe32I=2Fe2I22Fe2Br2=2Fe

7、32Br2FeI2=2Fe2I,试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Fe3Br2I2FeBBr2I2Fe3FeCBr2Fe3I2FeDFeFe3Br2I220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NaNO2是氧化剂B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为6molCNH4Cl中的N元素被还原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二、非选择题2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下列阴离子:OH、SO、CO、Cl。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则溶液中不可能有_。当溶液中有大量的Ba2存在时,则溶液中不可能有_。22已知离子反应:RO6I6H=R3I23H2O,试根据离子方程式必须质

8、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判断:n_,R元素在RO中的化合价是_。23将1molL1的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色,得到的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棒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这表明_,这种现象称为_。向其中加入饱和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原因是_。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要保证全部的杂质分子和离子完全除去,实验中必须_。24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KClO3HCl=KClClO2Cl2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

9、配平。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只有还原性 还原性和酸性只有氧化性 氧化性和酸性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mol。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是Cl2的_倍。25有五瓶损坏标签的试剂,分别盛有AgNO3溶液、稀硝酸、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为了确定各瓶中是什么试剂,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用小试管各盛少量多次进行两两混合反应,反应现象为:A与B、A与E产生沉淀,B与D、B与E产生沉淀,C与E、D与E产生气体,而C与D无反应现象。由此,可判定各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A_、B_、C、_、D_、E_。另外,请写出下面要求的

10、离子方程式:A与E:_。B与E:_。C与E:_。26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写出步骤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Y和Z充分反应,生成的不溶物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为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B点拨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A错。由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构成的物质也是混合物,如O2和O3,C错。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有些含氧的物质,如H2SO4不是氧化物,D错。2、答案D解析有的离子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故D项错误。3、答案A点拨B中的Na2CO3虽俗名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但它属于盐。C中的NH3H2O为碱。D中的Mn2O7为酸性氧化物,而Al2O3为两性氧化物。4、答案A点拨B项:CaOH2O=Ca2,属化学变化;C项:O3为单质;D项:CuSO45H2O为结晶5、答案C点拨此题虽然属基础题,但涉及的知识较多,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而溶液中溶质粒子小于1nm;故只有胶体才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加热蒸干时,氯化铁水解为氢氧化铁,灼烧后,氢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