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7兼爱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795517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7兼爱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7兼爱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7兼爱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7兼爱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7兼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7兼爱(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7兼爱语 文2021内 容 索 引晨读篇 闻鸡起舞课前篇 一起预习课内篇 一起思考课外篇 一起阅读素养篇一起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晨读篇 闻鸡起舞文化典故典故墨子为木鸢出处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 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 ,拙为鸢。”(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解读墨子制造木鹰,用了三年时间

2、才做成,但飞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说:“先生的灵巧,到了使木头制作的鹰都能飞的程度。”墨子说:“我不如制造车 的人灵巧。他们用尺把长的木头,不用一个早上的工夫,就能使它牵引三十石的负荷,能走远路,承受的压力大,使用寿命长达几年。现在我做木鹰,三年才完成,飞一天就坏了。”惠子知道这件事后说:“墨子最巧,他巧于制作车 ,拙于制作木鹰。”这个寓言意在说明工艺技巧的高低,要以其成品的实用价值的大小来检验。但是,也有人认为,造木鹰属于发明创造,造车 属于常规生产,二者不可相提并论。诵读鉴赏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

3、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鉴赏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诗开头两句,像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课前篇 一起预

4、习作者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出身平民,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后嫌儒家的“礼”过于烦琐,创建了墨家学派。作品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伦理秩序渐趋瓦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于变革之中。当时的社会,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强凌弱、众暴寡、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了底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剧。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墨子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平的倡导者,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首

5、先提出了为广大百姓着想的“兼爱”思想主张。 相关常识墨家墨家学派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是诸子百家之一。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有人与人之间平等地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等。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古今异义 6.文化知识圣人:一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

6、最高超的人;二专指孔子。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文白对译课内篇 一起思考文脉图解文章主旨本课阐述了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思想主张。文章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从正面指出治乱的办法是“兼相爱”,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和实施“兼相爱”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的重要性,最后告诫人们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文本研读研读任务一朗读吟诵理解重点语句任务设计1.如何理解“兼爱”?点拨 “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兼相爱”指的是一种

7、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与孔子所谓“爱人”的主张有所不同。2.文章第一段是如何说理的?点拨 第一段先用比喻论证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作者用形象、易懂的比喻,说明“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 的重要性,以此来引起下文。3.墨子说:“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那么他是如何分析产生这种混乱的原因的?点拨 墨子从彼此两方面进行分析:君自爱不爱臣,臣自爱不爱君;父自爱不爱子,子自爱不爱父;兄自爱不爱弟,弟自爱不爱兄。这种“利己”“亏他”的现象,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即使是小偷、强盗也

8、是这样的,偷盗别人的家来使自己家得利。以至于“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的混乱,全部都在这里了。 损人利己是天下混乱的总根源。研读任务二思考体会领悟人生道理任务设计4.“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灵丹妙药,它对当时的社会有效吗?点拨 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此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难以施行。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

9、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5.孟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究竟有什么区别?点拨 (1)儒家“仁”的核心价值强调“忠孝”,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就是说,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但不需要用仁德对待。对于老百姓呢,只需要仁德,但不需要亲爱。所以孟子的仁爱是有等级的,有先后次序的,并不是平等无差别的爱,这就是“仁爱”。(2)墨家“兼爱”的核心价值倡导博爱,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墨子直接把别人的国家看成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把别人看成自己。爱自己多少,就要爱别人多

10、少;爱自己父母多少,就要爱别人父母多少,一视同仁,一律平等。这就是“兼爱”。墨子的兼爱实际上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互关爱,团结互助,没有怨恨,没有矛盾,没有战争,这也正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6.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点拨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7.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自利”,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

11、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点拨 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狭隘,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有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研读任务三反复涵泳鉴赏艺术技巧任务设计8.兼爱一文在说理和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点拨 (1)在说理方面,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有很强的逻辑性。文章开头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的观点,接着分析

12、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起不相爱”,接着又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最后总结“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文章中每一段的开头句都是一个小的分论点,但段与段中间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逻辑严谨,结构富有层次感。层层推理,正反对比。本文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论证道理,由小及大,层层推理,正反对照,通俗易懂。行文中作者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其相互间的利害关系,如君臣、父子、兄弟、大夫和诸侯之间的爱与不爱的关系及其正反不同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对比,由浅入深,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使要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2)在语言方面,文风质朴,不重文采,重在以理服人。没有铺陈扬厉的气势,也没有辞藻华丽的语句,读起来更没有佶屈

13、聱牙之感。在兼爱整篇文章之中,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浅白朴实的文气,让我们在赞叹墨子论辩色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清新质朴的文风。多维探究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观念和“自爱”“自利”的观念是矛盾的吗?点拨 观点一:矛盾。墨子在兼爱中列举父子、兄弟、君臣的例子都是强调彼此之间的“爱”,而没有正面论述个人的“爱”与“利”。在论述盗贼和大夫诸侯时,也是强调彼此之间的“爱”,对“治天下为事”的圣人,则要求其对天下的责任,丝毫没有阐述到个人的“自爱”与“自利”。观点二:不矛盾。“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反对“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

1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益处、互利、谋利等,似乎并无特异之处。但是,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而不是对立面,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与“自利”,也不断然否定“自爱”与“自利”,而是讲求“兼相爱,交相利”,提倡父子、兄弟、君臣等的互利、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关键。因此,“自爱”与“自利”不是狭隘的自私,不是被任意贬低、排斥、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被肯定、可拥有的现实利益,“自爱”与“自利”应该具有更为深厚的内涵。课外篇

15、 一起阅读材料一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墨家逻辑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体系,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墨家经典著作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学八条”。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并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这可以说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科学思想在战国时期兴起、发展,至秦骤衰,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把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相联系,而墨子的科学思想把自然作为科学认

16、识活动的独立对象,强调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理性分析。这样,墨子科学思想就和上述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大相径庭。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也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规模。工匠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墨家的科学活动是伴随着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展和工匠阶层兴起而兴盛的。由于手工业技术被抑制,墨家科学思想也难以深化。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对一个思想体系来说,一部分的湮灭当然会影响另一部分的发展。墨子的政治思想不被重视,这对墨子科学思想的流传发展是不利因素。传统社会的价值理念是“重人文,轻理工”,知识阶层奋斗的目标是熟读儒家经典,以期金榜题名。失意者则在老庄和佛学中寻求解脱。工匠和知识分子的活动被远远隔开,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不仅墨子科学思想的湮灭是不可避免的,连一般的研究自然的科学活动也受到阻碍。墨学的复兴是在清末民初。当时列强环伺,民族危机严重。危机促成一股奋发图强、自立救国的思潮。欧洲列强“船坚炮利”,使中国“木船土炮”相形见绌,迫使人们承认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墨经再次受到重视。近代中国学者从墨子思想中主要汲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