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655323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 口边祎明【摘 要】新闻报道时宜性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的缺失势必造成不良的后果,尤其容易造成受众逆反心理,这对新闻报道的危害最大,甚至会对社会舆论产生消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将新闻时宜性同受众逆反心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探索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危害、成因以及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这一现象带来的传播负效应,保证我国新闻媒体能够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关键词】新闻报道;时宜性;逆反心理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一直以来强调的是真实和新鲜,并将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作为评判新闻价值大小的标准。但是,现在许多新闻在盲目

2、地追求这几个要素,而忽略了对于新闻的时宜性的考虑,而这种不合时宜的新闻报道导致了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造成了新闻报道被扭曲的理解,更使得作为宣传工具的新闻报道产生了宣传的负效果,不仅没有达到宣传的目的,甚至还呈现出与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新闻的时宜性同新闻报道逆反心理的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个关系对于新闻报道所产生的影响。一、新闻报道中受众的逆反心理及其主要表现(一)受众逆反心理的概念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中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当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与传者

3、意图相对立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受众逆反心理既会出现在个体受众之中,也会出现在群体受众之中。(二)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受众的逆反心理是一种与新闻导向相反的心理和行为,新闻报道所崇尚的,受众却反对,而新闻报道所反对的,受众却支持。这种与报道初衷相违背的心理和行为有以下几类表现:第一,强化原有观点。这主要是指新闻媒体的观点同自己的原有观点不同时,受众并未跟随媒体的方向,而是更加地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第二,做出与新闻报道的倡导方向相反的选择。这主要是指受众对于并不了解的事物,原本没有自己的观点,但经过新闻宣传对于宣传的观点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对相反的观点却产生了认同感,选择了与新闻宣传的观点相反的观点。

4、第三,对于传播者的不满。这里主要是指对于记者、编辑以及媒体等的不满或批评,甚至是进行攻击和谩骂。二、新闻报道的时宜性问题新闻报道的时宜性是指“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或者说为了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在发布新闻报道的时候,要考虑发布的最佳时机,以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是否符合时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第一,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媒体的新闻报道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时,这个报道就是符合时宜的,并会发挥出其最佳的传播效果;当媒体的报道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时,便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达不到预期的传播目的

5、。比如,人们过去崇尚“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对女性的评价标准,而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广为接受,女性意识的崛起使人们不再将旧的观念作为标尺。如果把握不好主流的价值观,那么新闻报道就会被看作违背社会的“非主流”,成为了“叛逆者”,被社会所孤立。第二,是否与当前社会大众的主流观点相一致。社会大众对一些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当新闻报道的内容与自己的原有知识储备或观点相一致时,报道的社会效果会被逐渐最大化;相反,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进而使受众产生抵触情绪。第三,新闻报道的发表时机是否合适。这也是新闻报道时宜性的考虑要素之一。当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了固定一致的观点时,发

6、布的新闻报道顺应舆论就会巩固受众的原有观点得到大众的认可,但不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而在这时发布的报道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认识时,会受到大量的批评,但是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舆论呈现两极化时,发表的报道有利于其中一方,就会对舆论的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发表时机的选择对于发挥报道的作用,引发与引导社会舆论是至关重要的,新闻报道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是否符合受众的审美标准,是否是当前社会的焦点等也是考量新闻时宜性的重要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新闻报道是否符合时宜并不能用来判定该报道能否取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度,符合时宜的报道并不一定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而不合时宜的报道

7、也有可能掀起巨大的舆论浪潮。三、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所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现象及其危害报道时宜性的缺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合时宜”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不仅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报道目的,反而激发了受众的逆反心理,使该报道起到了相反的传播效果。2011年5月29日,新华网刊登了台湾居民屋顶插五星红旗抗议拆迁和资本主义这样一篇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报道讲述的是台北市敦煌路突然出现一排五星红旗,引起众人围观。经了解,原来是一黄姓屋主和地主有拆迁纠纷,官司败诉,他痛批台湾司法和行政“都为资产阶级服务”,就插五星红旗表达抗议,并且对此很自豪。当被记者问及这种方法是否有用时,屋主答道:“五星红旗有用,我要凸

8、显(不公),不管有没有用,台湾的行政司法为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在服务。”这篇报道一经刊发,便被多家媒体转载,也引来了众多的网友围观。但是,笔者在网友的评论中惊异地发现,网友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并不赞同报道中主人公对于大陆和台湾的看法,这就说明该报道激起了受众的逆反心理,受众并未接受报道中隐含的观点,相反,却引来了冷嘲热讽的评论。这样的新闻宣传只能起到反作用。这则事例就是由于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而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现象的典型。这样的报道虽然从新闻报道专业本身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警惕。首先,这对党和国家的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潜在隐患,这种宣传的负效果的危害要大于外媒的直接宣传,使我们

9、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更无法顺畅地进行宣传活动;其次,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媒体树立媒介公信力,拉远了媒介与受众的距离;再次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四、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所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现象的成因这种由于“不合时宜”而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由许多原因引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对于当前的舆论趋向没有清晰的认识所造成的逆反心理。这是制造逆反心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此类的错误往往触及了社会的某些敏感神经,是受众平时格外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而媒介所宣扬的事情恰恰与受众的已知知识储备和大众舆论相反,便对此报道产生了反感,形成了逆反心理。上面所说的台湾居民屋顶插五星红旗抗议

10、拆迁和资本主义这则报道之所以产生了负效果,主要原因就是报道并没有考虑到此类题材报道的舆论背景。第二,没有考虑到我国国情所造成的逆反心理。在进行新闻宣传时,没有考虑到这个从外国直接引进的题材在中国是否合适,有些问题在别国是一种涵义,而在我国却很有可能成为另外一种涵义,甚至是相反的涵义。比如“总统儿子也失业”这篇报道,这篇美联社的报道在美国本土来说,是一篇诙谐幽默讽刺总统和表达对国家经济形势不满的报道。而在我国,受众会主动结合我国一些现实存在的诸如腐败、官僚作风等一系列问题,对其的理解完全背离了新闻的初衷。第三,发布时机不当所造成的逆反心理。发布时机的把握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时机把握不当

11、,就会导致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以上的两个例子都选择了不当的时机发布报道,这就更加加深了受众的逆反心理,无形中增强了新闻宣传的负效果。第四,新闻报道一味地追求猎奇,盲目地迎合受众的好奇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起因。从此类报道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他们的题材都极具新奇性,能够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新闻的阅读量也十分可观。但是,它所产生的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媒体显然只是片面地注重了报道的新鲜性,而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问题。五、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有效地避免这种有害的逆反心理责任主要在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第一,新闻工作者应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将心

12、理学的知识引入平时的新闻工作。尤其是对受众的心理应予以充分重视,将心理学知识作为考察新闻报道有无问题的重要参考。新闻工作者应该树立这样一个意识,那就是这篇报道的刊发受众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新闻宣传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负效果产生的几率,保证其正确的宣传方向。第二,新闻工作者要充分注意新闻的时宜性和受众逆反心理的关系。合不合时宜对于新闻报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更是对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新闻工作者在刊发报道时必须考虑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当时社会的舆论背景以及发表时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发表的内容、时机等等都必须加以考量,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要具备准确全面的形势分析能力。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新闻报道的新奇与阅读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新闻人,新鲜性和趣味性固然重要,但也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必须以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为基础,要将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否则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总之,新闻报道时宜性的缺失所造成的受众逆反心理现象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于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并且很容易被新闻工作者所忽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重视和研究这一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报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保证国家的和谐稳定。 (作者边祎明: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