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269654346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源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排除摘 要“稳固” 是保持发射机正常运行和安全优质播出的前提, 而寄生振荡是稳固的大敌;本文简要分析寄生振荡的产生、 危害与排除;【关键词】寄生振荡产生 危害 排除1 引言寄生振荡是发射机中一种不需要产生而又寄生在线路中的振荡;寄生振荡的存在,使发射机工作不稳固,产生寄生辐射,传输信号失真,减小载波输出功率;那么,我们就要充分熟悉寄生振荡的产生及危害,并努力防止和排除;2 寄生振荡的种类依据振荡的原理和电路的形式按性质分,主要有反馈寄生振荡、负阻寄生振荡,仍有参量自激振荡;由于放大器的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之间存在各种寄生反馈,引起的振荡为反馈寄生振荡;在电子管高频功率

2、放大器中,电子管工作在栅极或帘栅极的负阻段产生的振荡为负阻型寄生振荡;在射频范畴按频段分,主要有同频振荡也叫本波振荡、低频振荡即阻流圈振荡和高频振荡;同频振荡是与工作频率相近的振荡;低频振荡是低于工作频率的振荡;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高频振荡是高于工作频率的振荡;3 寄生振荡的产生条件借助于正反馈,在肯定条件下,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而 变成振荡器;寄生振荡的产生,有两种理论体系:反馈理论 和负阻理论;为了便于分析,利用反馈理论将详细的电路抽 象成反馈式振荡器的方框图,即把它看成是由放大器和反馈 网络两部分组成的,如图1 所示;图中假设各电压都为正弦量,用复数有效值表示;3.1 振幅关系放大器的放大

3、倍数 K 可表示为输出信号幅度Uo 与输入信号幅度 Ui 之比,即而反馈系数 F 是反馈网络输出电压幅度Uf 与反馈网络输入电压即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Uo 之比,即当放大器所需的输入电压Ui 全部由反馈电压 Uf 供应,而不需要外加鼓励信号电压,即放大器的增益必需补足反馈系数的衰减,关系式为KF=1这是反馈振荡的振幅条件;3.2 相位关系当放大器的相移等于180,反馈网络相移也等于180,信号从放大器输入端经过放大器、反馈网络再回到输入端,也就是说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为正反馈;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闭合循环的总相移相移 360即无相移,又可以写成这是反馈振荡的相位条件;一个电路必需满意了振

4、荡的相位条件和振幅条件统称为振荡的平稳条件 ,也是振荡的必要条件,才能产生振荡;4 寄生振荡的危害寄生振荡使调谐放大器工作不稳固,破坏整个放大器的正常工作;危害主要有:对音频造成失真,信噪比差;工作频率偏移, 发射信号失真加大; 产生寄生发射造成频谱干扰;使发射机过压拉弧,过荷打火甚至加不上高压;剧烈振荡损坏电子管击穿元器件;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降低,整机工作不稳固无法正常播音;5 寄生振荡的检查检查有无寄生振荡,可在机箱槽路内放一氖灯,在静态情形下进行;为了防止产生剧烈的寄生振荡损坏元器件或线路,通常是不加任何鼓励信号,而只加额定屏压、小电流, 调谐栅极、屏极的调谐回路元器件,观看氖灯是否

5、发光和各级电流表的指示,假设氖灯不发光、电流表无抖动,就说明无寄生振荡;然后再逐级提高屏压,用同样的方法检查有无寄生振荡;当确认无寄生振荡后才能加鼓励;也可用示波器观看已调波形是否失真,用频谱分析仪观看信号在宽频带范畴内的频谱分布,用灵敏的伏特计来测量有无寄生振荡等;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6 排除寄生振荡的措施寄生振荡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防止和排除寄生振荡是保证放大器工作稳固,发射机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需实行肯定的措施来排除;寄生振荡的平稳条件是产生寄生振荡的必要条件,因此,排除寄生振荡的方法就是破坏它的振荡条件;第一利用仪器确定寄生振荡的频率,然后依据频率高低找出与振荡有关的元器件,再实

6、行相应措施;寄生振荡频率的高低不同,产生的规律特点不同,实行排除的方法也不一样;对于高频振荡尽量削减寄生电抗元件,特别是减小寄生电感;合理支配、挑选元器件,减小各元件之间的耦合;高频连接要短粗,减小引线电感和分布电容;在电路中接入电阻与电容、电感等;排除低频振荡尽可能减小输入、输出回路中的阻流圈电感量,以降低反馈系数来排除,或者在阻流圈电路中串、并联电阻,增加电路损耗降低 Q 值,从而破坏振荡的平稳条件;常采纳如图 2 所示的陷入电路;同频振荡是最常见的振荡,主要有两方面引起:一是由于电子管的极间电容之间形成内反馈产生振荡;二是管子外部输入、输出回路间屏蔽不良引起电磁耦合而产生振荡;因此,常采

7、纳屏极对栅极的反馈作用小、极间屏蔽强的四极管作为发射管,选用极间耦合影响小、输入阻抗低、输入与输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出回路屏蔽强的电路,如栅地电路、中和电路来排除同频振荡;7 短波 418E100KW 机排除寄生振荡措施7.1 高末级防振措施7.1.1 中和电路高末级采纳 4CV100000C 四极管组成阴地电路,四极管的 Cg1 虽小, 但发射管的输入阻抗高, 而 Cg1 的反馈作用是不匀称的,随频率的上升而逐步减小,所以须另加可调中和电容 C34 组成中和电桥电路来排除同频振荡;1 电子管的反馈通路;四极管管内参数关系如图 3所示;图中 Cg1 为屏栅极间电容, Cg1g2 为栅极、帘栅极

8、间电容, C g2 为屏极、帘栅极间电容, Cg2 为等效帘栅电容,它随频率的不同而变化;为了便于运算, 将图 3b中星形接法的三个电容 Cg1g2 、Cg2、Cg2 转换成三角形接法的 C1、C2、C3 三个电容, 如图 4 所示;其中就总反馈电容Cf 为 C g1 和 C1 之和,即Cf=C g1+C1从以上可以看出,四极管的反馈通路为两个通路,而反馈电容归结为 Cg1 和 Cg2 的关系;金属陶瓷四极管的参数为:C g1=3.2PF,C g2=92PF,Cg2=20000PF ,Ci=440PF ,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Cg1k=120PF ;就 Cg1g2=Cin-Cg1k=440-12

9、0=320PF ;将四极管的参数代入公式得:即四极管的总反馈电容Cf 等于 4.642PF;2 电桥中和电路;电桥中和电路如图 5 所示;图中 Cf 是四极管的反馈电容,它包括等效帘栅电容Cg2 的影响; Ci 是电子管的输入电容; C33 为平稳电容; C34 为中和电容, 它是一个可调电容;电桥的平稳条件是在短波发射机中,为了保持回路的Q 值稳固,的比例值一般不变;所以中和电容C34 调整好后,一般不宜再调动;而为了兼顾高、低频段的中和,应当适当减小 C34 值;知 Ci=440PF , C33=1200PF,已运算出 Cf=4.642PF ;根据平稳条件,代入数据得:实际电路中, 中和电

10、容 C34 的大小仍与电子管的灯丝电容 C29和 C30有关,它是与灯丝电容串联后所得;由于C29=2000PF,所以实际为:综上所述,当满意电桥平稳时,电桥两臂和之间相互隔离,无直通与反作用,破坏了振荡产生的条件,因而排除了寄生振荡;7.1.2 高末级其它防振措施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电子管高频放大器系统简图见图6;高末级的隔直流电容C35 改成圆筒形结构, 直接安装在电子管蒸发锅上,使高频电流沿四周匀称通过,且用宽铜皮与电子管相连接,增加隔直电容的引出线宽度而减小引线电感量,错开峰点而排除高频振荡;电子管尽量远离地面安装且将蒸发锅内的汽水别离器移到外面的储水箱中以减小分布电容 Cd 及起始电

11、容 Co;隔直电容 C35 和电子管帘栅旁路电容 C g2 的介质都采纳聚酰亚胺热压上金属薄膜排除气泡形成而减小引线电感; 槽路电感 L12 三根短路棒采纳耦合腔结构将线圈不用部分短路在零磁场内,并在侧面加装C12、L1 与 R33/R34 的 LCR 串联谐振网络以排除电感寄生谐振峰;并联使用的高末调谐电容C36、C37 和负载电容 C38、C39 选用波纹管分布参数小、寄生电感小的真空可变电容, 并在它们的底部分别跨接两只并联的无感电阻R29/R30 、R31/R32 ,从而抑制较高频率的谐振;高末级的栅极阻流圈L11 旁并上电阻 R18 后再串联电阻 R19 和帘栅极阻流圈 L16 旁并

12、联电阻 R24 后串联电阻 R25 组成的陷入电路有效地防止了低频振荡;7.2 末前级防振措施末前级采纳四极管 4CX3000A ,其屏栅电容 C g1 很小, 使极间耦合影响减小到最小;本级组成栅地电路,帘栅又直接接地,加强了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屏蔽,减小了屏栅间的直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通和反作用,降低了输入阻抗,对同频振荡和低频振荡都有抑制作用;在屏极串接了一个R15、L8 并联组合,对高频振荡可有效地防止; 屏极回路接入陷入电路即阻流圈L10 旁并一电阻 R17 后再串上电阻 R16 来防止低频振荡; 阴极输入回路中并联一无感电阻R13,对宽放负载起到很好的稳固作用;8 终止语总之,实行破坏寄生振荡的产生条件,即振幅平稳条件和相位平稳条件其中之一不成立,就能很好地防止和排除寄生振荡,稳固安全播出;参考文献1 郭宝玺 .大功率新型短波发射机射放技术Z. 广电部无线电台治理局, 1996.2 沈琴, 李长法 .非线性电子线路 M.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6.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26 台 云南省宣威市655400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