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69563707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篇1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

2、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

3、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二、学情、学法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设置分组实验,以竞赛的方式探究试验结果。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通过仔细

4、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教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四、课前准备实验器材:CuSO4 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

5、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天平、酒精灯。五、教学程序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上课之初、以一则诱人的邮寄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从而留下问题和悬念,让学生写出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 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面中激发学习动机。2.活动探索、建

6、立模型。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1)提出假设。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2)实验探究。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设计实验:在充分假设基础上,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NaOH

7、溶液与CuSO4 溶液反应;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NaCl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8、,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进行分类归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情感目标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9、。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二、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如在本节中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

10、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思维的火花会闪现。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在学习新课程后,新课程所体现出三大课堂教学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会使课堂焕发活力。今天我的说课也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关于化学反应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本节课是学生从定性角度向定量角度过渡的第一

11、站。同时,他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二、学情分析:现在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是怎样一种情况呢?(1)知识状况:学生

12、已经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2)能力状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探究实验学习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3)心理状况: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在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好奇和兴奋的状态,往往渴望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讨论法等作为辅助方法进行教学,整个的课堂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原则,通过“激疑探究形成”这条教学思路,最终让学生自主形成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到底这个定律是如何形成在学生头脑中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我的

13、课堂!四、教学过程:该过程由以下四部分构成(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堂之初, 我会给我的学生举两个生活小例子: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是否变化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分歧,引发了思维冲突,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二)合作探究,解决课题整个探究环节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我向学生介绍课本上未曾涉及的,对化学反应定量研究作出贡献一位科学家波义尔,他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质量不相等了,而另一位科学家是拉瓦锡,他用较精确的实验法在密闭的条件下测得反应后总质量相等。这样通过化学史料的矛盾将学生的思

14、维冲突推向一个新高度。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接着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我准备的演示实验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在做实验之前,我会强调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现象及天平的平衡状态,最终得出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相等。本环节的目的是使质量守恒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接着乘胜追击,第三部分学生的探究实验。我为学生准备的探究实验共有两组,探究实验一“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在反应容器是敞口和密闭的两种方案下进行,结果相同;实验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这个实验反应在两种方案下前后质量不相等。这样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建构了:反应在密闭条件下总质量相等。到此质量守恒思想形成。

15、接下来我会给学生重点讲一下质量守恒定律需注意点,完善理解。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带领学生继续探究质量相等的原因。我以电解水微观动画过程为例,学生会观察到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按一下ppt)。学生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之所以守恒是因为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到此,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观察讨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得以解决,质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构在学生的脑中。(三)归纳概括,小结课题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对本节课做了归纳小结。读(四)反馈练习,巩固课题准备几道小题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五、教学反思总体上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贯穿“激疑探究形成”这样一条教学主线,体现了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教学理念。正如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5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定律,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础。在前面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很多有关化学变化的例子,掌握了常见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还学习了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