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61740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电视新闻话语方式的转变 李婷婷【摘 要】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新风尚。改进文风,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关乎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改进文风对新闻表达样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界以此为契机,努力进行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新闻话语方式变革。本文主要从新闻语言的角度探析电视新闻话语方式上的创新实践。【关键词】电视新闻 新闻语言 表达样态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亲民而务实,其中,“改进新闻报道”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更是强调了改进文风的重要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以来,不念讲话稿,不说官话套话,在文

2、风方面率先垂范,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新风尚。改进文风,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关乎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所以,新闻界必须在改文风上务求实效,改进表达方式,增强表现能力,积极探索新鲜的新闻话语方式,使新闻报道成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陈力丹认为,人的语言现象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语言和话语,语言是抽象的、系统的一种表达规则,一旦运用某种语言系统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或写作,形成的口语或文本即是“话语”;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这种活动,便是所谓的“新闻叙事”,产生的口语或文字作品即“新闻话语”。改进文风对新闻表达样态提出了更高的

3、要求,新闻界以此为契机,努力进行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新闻话语方式变革。本文重点探讨新闻表达样态中新鲜的电视新闻话语方式,主要从新闻语言的角度探析电视新闻话语方式上的创新实践。一、报道视角平民化,新闻语言草根化,解说词群众化电视新闻的报道视角不同,所采用的新闻话语方式也风格迥异。近年来,全国各地电视台涌现了许多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的民生新闻栏目。这些栏目关注群众的生存状况、喜怒哀乐,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进行报道,以人为本,报道视角越来越平民化。2002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是此类新闻的开端,后来各电视台涌现出更多的民生新闻栏目,他们敢于揭露曝光生活中的假丑恶,对新闻事件反应迅速,受到广大市

4、民群众的欢迎。中央电视台近年来的“走基层”系列报道贴近百姓生活实际,关注普通百姓的身边人、生活事,想百姓所想,感百姓所感,使普通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是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有力弘扬。2012 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又开展“新春走基层”系列活动,派出大批记者深入基层,采集制作了许多既真实可信又感人的报道,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高度认同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如反映春运难的农民工“邵全杰的回家路”,西藏先天性心脏病人小央金的故事,系列报道“回家的礼物”中的农民诗人杨成军,新闻频道播出的连续报道“杨立学讨薪记”等。新闻语言是一种传播信息的语言,需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其传播目的是使受众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

5、息,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电视新闻语言是通过电视这一媒介,向受众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是构筑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在新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语言经历着新变化,呈现出“草根化”的发展趋势。草根化的电视新闻语言往往能拉近与普通群众的距离,使新闻带上乡土情、泥土味。比如在报道中吸收“给力”等网络热词,大量使用群众原汁原味的生活话语,这种富有亲和力的新闻话语更能打动人心。解说词的作用是对电视画面进行补充,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滔滔不绝讲道理式的解说词只会让人厌烦,而现在的解说词开始大量运用口语化的群众语言和当地方言,让观众听起来亲切,传播效果更好。二、话语形态多元化,话语内容广泛化,话语风格

6、多样化在当代传播实践中,电视新闻无疑是叙述话语形态最为丰富的叙事文本结构之一。每种话语形态都以其特有的叙述结构特征,体现出叙述者的存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随着其话语形态日益呈现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媒介叙事结构的复杂程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看,电视新闻话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根据其话语主体的不同,叙述话语分为叙述者话语(即画外音解说)和人物话语两种形态,人物话语又分为同期声的直接话语和由叙述者转述的间接话语;其次,根据其物质形态的差异,电视新闻话语大体分为影像话语和有声话语等不同形态;再次,根据其语用性质的不同,电视新闻话语可以划分为叙事性话语与情态性话语等不同形态,前者着重

7、讲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后者侧重于对事实的理解和评价。伴随着话语形态的多元化,话语主体也趋于多元化,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和一个畅所欲言的话语平台,这些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湖南卫视的岳麓实践论、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等。另一方面,新闻播报形态也日益多元化,较多地采用了“说新闻”和“演新闻”的形态。“说新闻”是口语化色彩较重、以表层语言为特点的“告知”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更贴近麦克卢汉强调的“人际传播”方式,具有更强的新闻感染力。如北京电视台的“7日7频道”就是通过主持人口语化的讲述,记录原汁原味的现实生活,用以人为本的平民化视角关注社会生活,报道中少有

8、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多是发生在京城老百姓身边的软性新闻。主持人的大众化形象、贴近生活的报道内容加上“说新闻”的播报形态,让这类节目大受市民群众的欢迎。而“演新闻”这一样式突破了“播”、“说”新闻的形式,以“演”新闻来吸引听众,新颖、冲击力强,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收听率较高,娱乐性便是这类节目的卖点。视听一体化是电视新闻话语的基本结构特征,现在电视媒体更加注重新闻话语的视觉化、听觉化与叙事具象化,希望能对观众心理情感体验产生更加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电视新闻报道的话语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范围进一步拓宽。从时政新闻到社会新闻,从服务政府到关注民生,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地方台都先后涌现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

9、栏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话语内容。随着话语内容的拓宽,话语方式、节目形态、话语风格也更加多样化。电视节目语言传播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语言传播风格是多样的,不同类型节目的话语风格也是不同的。新闻类节目的主导风格是端庄大方、真实可信,而娱乐类节目的主导风格是活泼生动、轻松自在,服务类节目的主导风格是热情周到、亲切自然,而教育欣赏类节目的主导风格是高雅内在、富有韵味。以往主流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庄重严肃为特色,语言非常严谨,不免显得有几分呆板无趣。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下班后是抱着休闲放松的态度来看电视的,所以新闻话语风格适度的软化、生活化是符合受众需求的。201

10、3年3月3日,新闻联播节目中主持人讲到中国梦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前方路上难免有沟有坎有石头,但只要理清路线图,不停步、不走偏,卯足劲儿向前去,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脚步。”这段话运用了老百姓生活中的话语如“有沟有坎”、“卯足劲儿”等,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把严肃的大道理解读得深入浅出,这种新闻话语风格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三、传播方式互动化,报道方式白描化,画面语言鲜活化互动是新闻语言运作的主要方式,过去传播者对受众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方式已经越来越难满足受众需求,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成为主流,比如邀请观众参与、开通热线、微博互动等。在央视的走基层系列报道中

11、,广大网民的参与性、互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体现出鲜明的互动化传播方式。他们不仅仅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甚至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推动者。观众不仅积极参与到报道话题的交流中来,而且通过微博、博客等方式推荐身边的草根人物和感人事迹,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多彩、原汁原味、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深度互动。白描式的报道能让受众对新闻现场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新闻联播创造了以“新闻连续剧”形式播出连续报道的白描式播报新形式。从2012年1月14日起,新闻联播连续播出4集来自w杨立学讨薪记,此后播发的开往春天的校车、关注西藏先心病患儿等报道,都以“连续剧”形式全程关注人物命运,这些对电视新闻报

12、道形式的创新举措,大受群众欢迎。报道的画面语言也积极改进,力求新鲜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13年6月1日,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习近平抵达西班牙港开始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国事访问。画面上呈现的有现场乐队进行演奏,他们用欢快的乐曲欢迎中国贵宾。习近平在欣赏演出时还同鼓手们一起敲击钢鼓,现场气氛友好热烈。这种新鲜活泼的画面出现在新闻联播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摆脱了以往严肃的、呆板的、模式化的画面语言,呈现出鲜活的、立体的画面语言,给观众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让观众仿佛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场友好热烈的气氛。结语从近期我国主流电视媒体的报道来看,新闻界新一轮文风改革进一步落实,电视新闻报道

13、呈现出新鲜的新闻话语方式。但改文风并非易事,电视新闻话语方式变革也并非易事,新闻工作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于新闻文风的改进、对于新鲜新闻话语方式的探索和追求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参考文献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黎斌、闫林,从走基层报道看网络时代新闻话语方式转型,新闻战线,2012(6):29、30张军华:影像 话语 文本叙事分析视野中电视新闻传播,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4-128杨海峰,浅谈电视新闻语言的“草根化”趋势,新闻界,2011(5):64陈晓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35(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责编:叶水茂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