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好人物新闻 缘何要在新闻中写人如何在新闻牛写人,而且写好人的活动,是当前改进新闻写作的重要一环用新闻写人物起码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短,三五百字或是一千左右就可以把一个人物报道出来,打破了新闻中一种狭隘观念——人物报道非长不可,一落笔就得几千字不行二是快,字数不多,写起来快,非常符合现在信息快速传播的要求怎么写人物新闻消息原本篇幅就短,所以有的记者说,用几百字或千把字写好一个新闻人物是比较困难的,这的确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确人物新闻与人物专题、人物专访等写作的不同要求写人物专题、专访都要有大量细致、生动的材料,在情节、结构上又要有艺术感染力,在变现手法上需要形象描写更多些,刻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而人物新闻则主要是抓住新闻人物的主要事迹和闪光点,用极简明的文字迅速地反映出来,切忌高、大、全应当看到,一个人的事以消息的形式发表,具有突出报道的作用,在引起受众注意等方面往往胜于长篇报道,这样的人物新闻写作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重点,也就是具有突出新闻价值的一件事或一个事迹,只有如此处理,才能用较少的文字把人物写深写活。
例如,在玉树地震的各类新闻报道中,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人物新闻占了相当的比例,广大观众几乎每天都能在电视荧屏上看到大量的人物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消防官兵、交通警察和志愿者,虽然报道篇幅很短,但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综合新闻怎样写人有些综合新闻只堆砌实例,“见物不见人”的毛病更突出些,但是在综合新闻中要写人,绝不意味着都需要在新闻中端出具体人物的具体活动,那样势必使新闻增加大量的实例,造成冗长琐碎在有些情况下,要求写稿人采用概括的手法来写人,反映出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事件中人民群众的活动和精神状态,以及]呼声、愿望等等,这样的综合新闻,可能看不到一个有名有姓的具体人,却通过一群人或一个集体的活动或特征,运用漫画式的粗线条,有力地描绘出了人也就是说,综合新闻写人,更宜采用概括的手法,抓住那些带有典型性的场面、气氛和言谈行动,概括出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这样写,尽管在新闻中找不到一个具体人的活动,却不能认为新闻中没有“见人”我们又应该注意,新闻的概括同文学的概括是不同的,新闻要求事实本身绝对真实,而“文学“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就概括的某种意义来说,两者又有其一定的共同点!新闻的概括不允许虚构,要从大量的事实中找出代表性的特点,要求“看得见,摸得着”,切忌抽象、空泛和一般化。
当然,有许多综合新闻,既运用了概括情况,又巧妙地穿插一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活动,更会增添新闻的声色,这又可称”隐显”手法隐者,省略其枝蔓;显者,突出有代表性的典型人和事怎样才能写妇人新闻要写好人,首先得熟悉人,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要贯彻到采访和写作中却不那么容易例如,走进工厂,骤然看去,好像到处都是设备,机器运转、马达轰鸣,人的操作是按照一定的生产秩序进行的,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如此;来到农村虽然看不到“那些物”,可是跟干部、农民谈谈,开口是水、种、肥等生产措施,闭口又是春耕、夏锄、秋收如何,表面看来也是年年如此;到了学校,看到教师年复一年的教课,学生们上课听讲和课外自学也是天天这般新闻中要写人的活动,把采访工作停留在这一步上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7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采访人的方法要有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搜集材料的主要精力从着重关注“事”,转到“人”的身上去,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新闻中写人的局面,但却不是说在了解情况时就不完全了解“事”了,而是在熟悉“人”的过程中自然就了解到“事”搞过几年新闻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了解“人”要比单纯了解“事”困难得多,尤其是接触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谈何容易。
这就要求写稿的人,随时随地同报道对象打咸一片,和群众的思想融为一体其次是新闻写作要有创新有些新闻尽管写到人,但多半是概念化的例子,只作为说明报道主题的死材料,而不是新闻的主题,因此左人名之下不外乎加些“积极钻研”,“奋发图强”“不畏艰难”等字样,这样写人,在新闻中还是抽象、缺乏血肉和个性,显不出现实环境里活生生的人新闻中写人也应尽量让人活起来,既要注意抓取那些有助于阐明主题的人物,又应善二从人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最后是要把新闻和人物结合起来报道不论是人物性报道还是综合新闻中写人,都必须是新闻人物,例如生产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农民、技术上取得革新的工人等,可是有些报道常常把成就和人物割裂开来,在报道成就时往往就成]就写成就,没有进一步对创造成就的人物做出有血有肉的介绍,而在报道人物时,又往往只写其成长学习过程,却丢了最近的成绩,使八物和新闻分离开了实践证明,新闻中要写人,而且要写好人,记者一定要从改进釆访和写作上下一番功夫作者单位:肇东广播电视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