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9551928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05教育领域审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会计师教育领域审计案例分析案例一党政干部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用具购置以及学生入学等方面掌握的权力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做交易,最新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说,高校已经成为新的腐败重灾区。2001年8月2日,当“无期徒刑”的判决结果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后,高小栋的表情并没有人们预想中的那么悲戚。贪污公款97.2万元、索取贿赂50.5万元、挪用公款100万元,这样的黑色数据,提前把这位原对外经贸大学基建处处长推进了人生的黄昏。就在高被宣判的同时,南京、大连、广州等地又接连传来一批高校“贵族”倒下的消息。检察机关对他们提起公诉的案由都是:涉嫌贪污受贿。上海市徐汇地区检察院检察长吴新田认为,近

2、年来,发生在象牙塔内的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过去所没有的。据权威人士分析,高校腐败的发生和蔓延经历了三个阶段: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发展;90年代末的大面积爆发。1990年之后的10年,北京市海淀区内32所院校中,一半染上了腐败病毒,24起案件26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样的纪录,被陕西省高校一年刷新。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36起61人,其中处级干部22人。多渠道筹资提供腐败机会,一位教育界人士在分析高校腐败时指出,党政干部是腐败主力军。“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用具购置以及学生入学方面,他们手中掌握的

3、权力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做交易,搞暗箱操作。而普通的专职教师则没有这样的腐败机会。”综观高校腐败系列案件,这个结论是站得住脚的。去年8月,重庆市沙坪坝区检察院一连查处了4起高校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涉案人员全部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内的财务制度并没有随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又使得腐败行为难以被发现,腐败的机会成本大大的降低,这是高校中职务犯罪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高校“反腐风暴”即将刮起,不久前惊曝的陕西经贸学院腐败案,是陕西省教育系统建国以来最大的团伙经济案件,涉案人员中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12人。检察机关发现,只要坚持每日对帐、每月核

4、账这些基本的财务制度,一些人的职务犯罪就能轻易被避免。或许因为陕西高校是腐败案件的高发区,教育部直属高校案件检查工作研讨会于2001年4月中旬在西安召开。值得注意的事,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教育纪检委、监察局的高级官员外,还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6所高校纪委书记、监察处长共41名代表。据悉,二三十所大学的纪委书记一起研讨高校腐败案件的会议,并不多见。外界猜测,一场高校“反腐风暴”即将刮起。摘自:南方都市报案例二去年,某单位违反规定,未经公开招标,就擅自将被列为国家卫生扶贫项目的医院住院部大楼改建工程承包给某建筑公司承建。当地检察局研究决定,给予医院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案例三2003年1月,

5、某单位职工集资住宅楼工程进行招投标,在开标现场负责监督的监察局领导和专家评委发现参加投标的7家建筑单位所编制的投标文件内容雷同,连错别字都一致,立即决定中止招投标。经查证这是一起典型的串标事件,监察局随即向建设局和国税局发出了监察建议书,建议另行组织招标,并对有关单位及人员进行处罚:一是各招标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二是对参与投标的7家建筑单位共处以4.4万元罚款;三是对7名项目经理及8名预算员个人共处以12010元的罚款。同时对上述单位和个人违法行为记录在案,如再次发生,将取消其参加该区工程投标准入资格。案例四近日,内江十中原校长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法院经审理

6、查明,2008年11月9日,内江一建筑公司与内江十中签订了修建新教学楼的工程承包合同。随后,该建筑公司将工程转包给张某等4人修建。教学楼于2009年8月30日竣工,张某等人为尽快拿到学校划拨的工程款,于2009年初和2001年1月,先后送给现金共7万元。案例五:少计收入,虚列支出概述某学院2009年总收入为5603.7万元,总支出5043.2万元,审计机关于2010年12月对该校的2009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时发现:1、应作未作收入760.6万元(1)成教部当年收取学费等收入1007.5万元,已上缴财务处705.2万元,尚有302.3万元未缴学院。(2)学院将收取的土地补偿金300万元直接拨入

7、干训中心。(3)图书馆下属单位上缴的承包费4.1万元未纳入学院财务管理。(4)财务处在“代管款项”科目挂记当年收入29.6万元,其中:教务处收取的专业调整费、自费修读费、试读费等18.2万元;学生处收取的毕业生违约金、被装费等11.3万元;高职处收取的调专业费0.1万元。(5)在“应付及暂存款”科目挂记当年收入111.5万元,其中:机械系收取的检测费24万元;经管系办班、培训收入87.5万元。(6)学院将教务处当年收取的学生考试费、上机费等收入13.1万元直接记入系处基金,未作收入。2、虚列支出148.8万元该学院财务处在2009年年末将并未支出的费用列转到“应付及暂存款”科目:(1)基础部、

8、总务处、图书馆包干节余工资17.5万元、38.2万元、10.3万元。(2)图书馆、基础部流动编制补贴0.5万元、5.2万元。(3)各教学单位教学津贴及学生管理费29万元。(4)校庆办其他经费48.1万元。评析违反了高等教育学校财务制度第十七条关于高等学校“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第二十二条“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的规定,也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第一部分第五条“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规定。鉴于该学院对上述问题已有深刻认识,审计机关并未对虚列支出的行为给予单位处罚和罚款(根据有关规定可给与违反财政法规款额20%以下的罚款),但

9、要求该学院必须在2010年对上述少计的收入和虚列的支出调整有关帐目。案例六:收入反映不实概述审计署特派办对某高校2007年财务收支审计时查明,该高校自1987年以来,单独开设外汇现汇账户,收取国外捐赠收入、动迁收入、利息收入等。截至2008年3月底,外汇现汇账户尚余捐款收入102.1万美元,动迁收入41万美元,利息6.8万美元,合计149.9万美元,均未折合人民币记账(约合人民币1241.1万元),也为并入学校统一帐簿进行核算。该校截至2008年3月底累计收到校友捐赠收入39.4万元,其他捐赠收入230.4万元,合计269.8万元,存放于学校结算中心,后自行设立校友基金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未经

10、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其间共支出174.3万元,累计结余95.5万元,此项收支未并入学校会计报表统一反映。评析首先,上述外汇问题不符合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第六条(五)中关于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的外汇应当结汇的规定,以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中关于“发生外币银行存款业务时,必须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人民币记账,并同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的规定。其次,上述两项业务均不符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七条关于“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规定,造成学校少计收入1336.6万元。为此,审计机关作出如下审计决定:捐赠外汇收入及

11、利息108.9万美元,除应折合人民币901.7万元计账外,还应纳入学校统一核算,作增加学校“其他收入”处理;动迁费收入41万美元应立即结汇,折合人民币339.4万元作学校收入处理;在结算中心核算的校友及其他捐赠收入累计结余95.5万元转作学校“其他收入”予以核算反映。案例七:对外投资及收益反映不实概述审计机关对某高校2009年度资产负债审计中发现,该高校于1992年与一公司合资联办一家有限公司,该校以技术入股60万元,至2006年应分红40万元,2006年变更联营合同后,又以应分红的40万元追加投资入股,至2009年末该校的实际入股投资100万元未在该校账内反映。评析该校做法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

12、制度(试行)第132号科目“其他对外投资”关于“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对校办产业以外的其他各类投资”和相应会计核算处理的规定,同时也不符合第471号科目“其他收入”关于“取得对校办产业投资、其他对外投资的收益,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其他投资收益科目”的规定。审计机关要求该校按上述规定调增“其他对外投资”及相关科目。该校做法不仅少计学校的对外投资,也少计了学校收入,使60万元的无形资产投资及40万元的投资收益追加投资成为学校的账外资产。案例八: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概述某大学2009年末财务处固定资产账面余额11495万元,经审机机关核查发现下列问题:1、账务账与事物账不符:房产科和物

13、资科固定资产实物账余额10838万元;固定资产财务账比实物账少111万元,其中专用设备88万元,一般设备23万元。主要原因是:个别采购部门未及时报账而延迟入账;部分单位自行采购的设备只登记实物账,不计入财务账。2、手工实物账与计算机实物账不符:物资料手工实物账设备合计3838万元,计算机实物账设备合计2545万元,两账相差1293万元。主要原因是:一套价值499万元准备报废的中型计算机系统未入计算机实物账;2009年以前的家具419万元和部分单价在800元以下的设备375万元未进入计算机管理。3、账实不符:按计算机实物账进行抽盘,抽盘金额1673万元,结果盘盈63万元,盘亏540万元,不符率3

14、6%。盘亏原因是使用部门设备已报废,但未办报废手续和进行账务处理;盘赢原因是购入或受赠的固定资产未入账。4、部分受赠和一些单位购买的固定资产既不入实物账,也不入财务账:如2008年受赠设备一批,价值358.5万元,财务处用储蓄代办费结余款10万元为学校购置汽车一辆,均未入账。5、2009年已完工交付使用的集资房3467万元、学生公寓2892万元、博导楼388万元,合计6747万元未入当年固定资产账。评析该校作法不符合下列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三十四条关于“高等学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的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

15、行)第三条关于“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的规定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第140号科目“固定资产”关于“已经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的规定。对上诉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审计机关要求该校进一步清理核对现有固定资产,完善固定资产登记手续,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并要求该校今后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订定期盘点制度和有关的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案例九:挤占挪用勤工助学基金概述D大学财务处在2008年的“专用基金勤工助学基金”中列支了建计算机房款9.4万元

16、,建水箱款1.5万元。同年,该校将107.7万元从“专用基金勤工助学基金”科目调入“代管款项”科目。K大学学生处于2009年使用专用基金勤工助学基金100万元及资助费28.5万元,用于购置音响设备、装修建立一个学生活动中心。评析勤工助学基金是国家为关心学生,规定从教育费用事业收入中提取的专用基金,用以支付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报酬以及对困难学生的资金补助。在1994年设立此基金时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就以“教财199435号”文下达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其中第三条规定:“勤工助学基金应专项管理、集中使用,不得挤占和挪用,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一定强度的经济资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上述两校将勤工助学基金分别用于建计算机机房、水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稽查与征管/审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