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51433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议新闻摄影的“专业”与“业余” 杨 杰【摘 要】在当今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摄影记者,一支是业余摄影通讯员。专业和业余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对能否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尤为重要。【关键词】新闻摄影 专业 业余 一、新闻摄影“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和特点首先,专业与业余两者的区别很大。对摄影记者来说,新闻摄影是他的本职工作,他们以此为业,新闻摄影工作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工作压力较大;而新闻摄影通讯员有自己的主业,摄影只是副业,他们都是在工作之余,出于爱好和社会责任来从事这项工作,新闻摄影是他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摄影记者一

2、般都经过科班学习,又有多年的工作实践,有较高的新闻理论水平,专业摄影水平和丰富的实地采访经验。而新闻摄影通讯员只是由于爱好才拿起相机的,部分通讯员缺乏新闻专业知识,照片拍的还不错,但找不到新闻点。第三,摄影记者有官方身份,有责任和义务去采访新闻事件,有进入新闻现场的便利条件,有权利要求被采访对象的配合。新闻摄影通讯员想拍到新闻,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和被采访人交流,进入新闻事件现场。第四,摄影记者生活在城市里,来往于各个新闻现场。新闻摄影通讯员遍布城市乡村、各行各业,新闻现场往往就在自己身边。第五,摄影记者所用的器材都较为专业,质高价贵,并且往往是公费购买。新闻摄影通讯员的器材,一般都是从个人的腰

3、包里省吃俭用掏出来的,档次不会太高。第六、摄影记者是媒体的职工,近水楼台,同样的稿件会优先见报。而通讯员要靠新闻性和图片质量来征服编辑。区别很大的同时,两者在摄影器材、知识结构、工作性质和环境方面也各有优劣。摄影器材。若是在十多年前,家里拥有一台照相机是值得人羡慕的事,别说是能用上专业相机,还能不受限制的使用胶卷的摄影记者了。传统摄影是一门复杂,繁琐还有些深奥的工艺技术。除了拍摄,新闻摄影一般都要靠自己去做暗房,而暗房技术过去在照相行业要学几年,否则很难掌控感光材料冲洗的颗粒,密度,层次,反差,影调等。通讯员能掌握摄影技术的少之又少,专业与业余分得很清,所以当时在摄影器材上摄影记者占据绝对的优

4、势。但是,随着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普及,现在已进入了一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在相机厂家那里解决了,也不用再担心胶卷够不够用的问题了。通讯员过去一边倒的劣势有所改善,但他们手里的相机与摄影记者动辄数万的专业器材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知识结构。摄影记者一般都是科班出身,有系统的新闻、摄影专业知识,即使不是科班,多年的实践经验,也使他们成了新闻摄影的行家里手,新闻敏感性强,采访起来驾轻就熟,这是优势。但也存在知识面宽但不深入的问题。而通讯员都有自己的职业,对新闻摄影了解不深不透,这是劣势。但他们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是专家,深度报道是优势。工作性质。摄影记者以新闻摄影为业,有官方身份,人脉广

5、、信息资源丰富,有进入新闻现场的便利条件,有要求被采访对象配合的权利。有很多新闻现场只对记者开放,而通讯员很难进入。比如一些大型活动、会议等。而群众有什么新闻线索也总是最先提供给摄影记者。但摄影记者要完成工作任务,压力很大。采访工作往往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要他们去拍摄有深度、有价值,但耗时不挣分的新闻,他们是不乐意去做的。而通讯员的采访工作一切要靠自己,但不以此为生,只是兴趣,没有什么压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深入地拍下去。工作环境。摄影记者在媒体上班,每天忙碌的“跑”新闻,往往浮于表面,信息虽广但都是二手的,很多时候都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而这些新闻就发生在通讯员身边,他们

6、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拍摄弥足珍贵的现场图片。摄影记者是为自己的媒体服务的,肯定会存在人情稿的现象,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发稿容易、量大;劣势是容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应付了事,不利于出精品。而通讯员要靠自己的图片来打动编辑,只有那些和专业摄影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专业的照片才有发表的机会。这就要求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二、发挥优势才能拍出好照片上述的“专业”与“业余”是从职业来分的。什么是专业摄影?其实“专业”应该是指在这个行业里的水平,而不是从事的职业。专职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并不代表就具有专业水平。而现在的业余摄影者,有些人具有较高的新闻及摄影素质,有较好的摄影器材,

7、他们的水平也是很“专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的区别并不代表水平的专业与业余。在新闻摄影记者和通讯员这两支队伍里,都存在“专业”与“业余”的摄影者。懂得这些,摄影记者才不会因为自己的职业而夜郎自大,通讯员也不会因自己的不“职业”而妄自菲薄。先说摄影器材。因为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专业”与“业余”的标志。相机的差别形成的“优势”与“劣势”,给了摄影记者很大的压力(你有专业的器材就应该拍出优秀的图片),也成了通讯员的“遮羞布”(我拍不出好照片是因为我没有好相机)。摄影记者是拥有令人羡慕的专业器材。但现在普及型的数码相机,其功能和质量已完全胜任新闻摄影的拍摄工作。专业器材其实只是更加适应恶劣的气候

8、和严苛的使用条件(它的重量和体积也足以让力量小的人望而生畏)。处于劣势的通讯员要做的,就是熟练地用好相机,使相机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得心应手比只追求档次更重要。一张新闻照片的成败,并不在于设备有多专业,对于新闻摄影来说,能记录下突然发生在你眼前的新闻事件才是关键。它是转瞬即逝的机遇,对摄影者而言,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是平等的。突发事件不是人人都能碰上,也不是想碰上就能碰上,这是很多摄影人可望不可及的机遇,碰上了并把它记录下来,你就成功了。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911”事件;2011年6月23日,在北京地铁成水帘洞等一大批重大新闻事件都是“业余”的摄影者,而不是“专业”

9、的摄影记者拍到的。这些都不是器材问题,而是有没有这个意识。否则,在重大的新闻事件面前,你不是擦肩而过(意识不到时间的新闻性、重要性),就是扼腕兴叹,无可奈何(随身不带摄影器材)。 专业的摄影器材有时还会成为进入新闻现场的障碍。1999年,阜阳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音乐会,笔者奉命前去采访。但现场不允许专业记者采访,相机被寄存(再专业也没用了),小型相机可以进入拍照,我们当时又没有准备,结果可想而知。相机的优势一下变成了劣势。再说知识结构,这是新闻图片成与败的决定性因素。摄影记者的新闻及摄影专业知识水平一般要比通讯员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讯员不要和摄影记者比发稿量,

10、要和他比深度,比报道内容的专业性,这样才能“错位经营”,扬长避短。新闻摄影有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么跟踪事件全程拍摄,要么跟踪记录一个时段,甚至一个时期(它可能是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全方位,多视角记录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重要过程,深层次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注民生,见证历史。它既要展示事实,还要给观者留下无尽的启迪和思考。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思想,是拍不出能够见证历史,承载历史的摄影作品的。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李小兵的上访者等等都是极好的范例,特别是上访者,我们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个上访者,但却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很多,看出很多很多,那个年代的,政治的,经济的,人文风貌和社

11、会特征这些,是“专业”的新闻记者和“业余”的通讯员共同的奋斗目标。最后说说工作性质和环境,这很容易成为摄影记者偷懒的原因和通讯员拍不好新闻的借口。摄影记者作为专业人员,具备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工作性质就是拍新闻办报纸,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如何多拍、拍好新闻图片,心无旁骛,容易出精品。他们的工作坏境十分优越,不仅可以理直气壮的进入新闻现场采访,还经常有车接车送的待遇,机会多多。他们的稿件上报十分容易,自己办的报纸,很清楚当前需要什么样的图片,再加上编辑都是同事。正是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再加上要完成工作量的压力,一些摄影记者只想着如何多拍照片,而拍好照片想的少了;车接车送的多了,地域偏僻、条件艰

12、苦的新闻现场去的少了;发稿量多了,沉下心来、认真对待的稿件少了。一样的分值,何不捡容易的去拍呢?每年的新闻奖评选,有些记者拿不出像样的参评稿件,很能说明这些问题。面对摄影记者的这些优势,作为通讯员不必气馁。第一,你没有完成任务的压力,你拍的是兴趣,你可以拍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做的好。第二,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现场都青睐于摄影记者。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来阜阳乡镇企业学校视察,地方的新闻记者无法靠近,而学校的职工却可以拍照,我们的记者就是带着校徽,完成拍摄任务的。2003年的禽流感事件,专业记者无法到达被封闭的现场,但村民可以。记者化装成村民,坐着村民的摩托车才得以进入现场。这些应该都是通讯员能做到的事情。第三,好新闻总是发生在生活中,发生在通讯员们的身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往往是通讯员。作为通讯员,要时刻绷紧新闻意识这根弦,不错过任何一个拍摄自己身边新闻事件的机会。第四,别太在意人情稿。要讲人情稿不存在,那是骗人的。些许倾斜和照顾是有的,但并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严重。真实情况是:新闻记者很了解自己的媒体,知道媒体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投其所需,命中率肯定会高。有些通讯员会认为,我也拍了同样的新闻,甚至比记者拍的还好,为什么上不去呢?新闻是讲时效性的,同样的新闻是不可能再发第二次的。(作者单位:阜阳日报社)责编:姚少宝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