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5058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议如何利用微博参与公益事业 摘 要微博作为新的媒介平台,主要用于发布信息、互动交流,而且参与人群广泛。本文认为,微博应发动自身力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挥舆论力量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并对微博如何参与公益事业展开探讨。关键词微博 公益事业 舆论监督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自觉性都逐步提高,参与人群由单一的富人阶层过渡到有意愿、有能力的普通阶层;同时,参与方式从传统、单向的捐钱、捐物渐渐丰富化、立体化。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典型的社交平台,具有诸如传播速度快、时效性高、互动性强、参与性广等优势。因此,在科技和文明齐头并进的今天,微博与公益活动的互动逐渐产生的“微博公

2、益”社会现象正走进大众的视野并影响人们的生活。一、微博的由来与发展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主要用于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在微博平台上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美国的twtter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7500万的注册用户,它是全球最早的微博,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媒介平台。新浪微博在2009年8月推出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截止2011年8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这还不包括国内其他微博门户,如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二、微博对公益活动的影响公益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

3、活动行为模式,其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慈善、社团活动等等。微博作为新生事物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给这种积德行善行为赋予了新的意义。微博与公益,两者在互动效应下也互相影响着对方。微博对公益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以201 1年春节前后的“打拐”行动为例,该行动借助强大的微博平台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微博用户将所拍摄的众多流浪儿童影像资料上传至微博,形成了一次博友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这是积极的方面。但虚假信息侵入微博空间上演了“狼来了”的现实版,“4岁男孩刘晨光西安雁塔被拐”、“4岁女童郭佳美辽宁盘锦走丢”、“6岁女孩周萌萌四川彭州被拐”等诸如此类不实

4、消息让微博参与公益的影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大量社会资源被浪费了,网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也被挫伤了。而这种负面影响不能归咎于微博,准确地说是“虚假信息”惹的祸。试想,如果报纸、杂志、电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发布虚假信息,都会对社会都会构成危害。无论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他们只是一种传播工具。因此,通过微博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对公益事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必须要正视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微博对公益事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要放大微博对公益事业的正面影响,杜绝虚假,追求真实。三、微博参与公益事业目前,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途径悄然走进人们日常生活,而且也渐渐融入公益行动的实施和传播过程中,扩大两者互

5、动关系,关键是微博参与公益。1、广泛的参与范围(1)“群众基础”百姓参与。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典型的社交平台,参与范围广泛,包括草根阶层和社会名流。玉树地震救援事件中,微博的积极参与显示了网络传播的力量,同时也突出了微博的广大“群众基础”,谁都可以发微博,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是信息传播源。微博参与公益事业,能够形成强势舆论。如玉树地震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微博上第一时间发出了消息,并发动捐款捐物,共筹资110万元。(2)“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类似梁咏琪、姚晨这样的名人“活跃分子”通过网络媒体为他人提供信息,公布的信息对他人生活产生影响,学界称他们为“意见领袖”。这是网络传播过程

6、中产生的独特角色,对传播效应起着引导功能。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群众基础”,实际上就是“名人效应+百姓参与”,这样的合作方式是微博模式下的公益慈善行为的自然产物,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远远超越了公益慈善模式自身。微博对于慈善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捐款的数目上,更体现在它改变了人们对于慈善的观念和参与慈善的方式上。2、持续、有效、新鲜的参与方式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其自身优势毋庸置疑,但如何更好地发挥微博特色,将可操作性最大化,需要提倡持续、有效、新鲜的参与方式。考虑到公益行为广泛,类型各异,试以公益

7、助学为例作一探讨。(1)名人效应促进公益助学。微博的作用在于鼓励和号召有意发挥自己力量来支持公益助学活动的名人代表形成一个团队,有一定的组织,只要有爱心,并且愿意参与活动进行支助都可以报名参与,形成“公益助学名人堂”。名人堂通过定期安排名人大使前往偏远山区亲自采访和慰问,通过自己的镜头将采访点点滴滴真实记录,并将了解到的助学信息第一时间发到微博上,让更多的博友了解实际情况,并集思广益,探讨问题解决方案。以名人采访为一个突破口,形成名人效应,不断变换名人大使,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名人力量来增加关注,并逐步扩大该事件在微博上的影响力,微博粉丝数量也会逐日增加,长期以往,集中粉丝的力量来得到更多的钱款

8、资助和解决方案,公益助学才会形成较大规模,也才会更加深入人心。(2)爱心支教强化公益助学。名人大使作为新闻发言人向博友汇报山区教育现状,而作为微博主要参与者,一般博友可以形成信息调查团队定期了解情况,并在新浪、搜狐或者腾讯主流微博网站上开辟专栏,每月不定期发布有关需要资助的山区孩子的信息并附上联系方式,成为连接热心博友和乡村孩子的公益桥梁。爱心支教是深化公益助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微博的力量和影响力来号召和组织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爱心人士到山区学校去支教,可以考虑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去,让他们给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最重要的是带去爱心和生活的信念,改变山区学生思想认知。爱心支教强化公益助学,将

9、助学行动真正落实到支教工程中去。(3)换物捐助推动公益助学。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爱心换物”活动,以物换物的公益模式吸引广大博友的眼球,博友既能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换物的乐趣,同时也可以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微博认证的公益团队可以发起微博换物行动,每个月一件小物品,比如山区儿童的文具、手工作品、课堂录音带等等,将最终换到的物品进行微博拍卖,或者扩大到网络拍卖,将拍卖到的款项悉数捐给最需要的孩子。换物捐助既能形成市场影响力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捐赠,用全新的方式换取更多的支持,换物捐助可以推动公益助学事业的发展。四、微博监督公益事业的发展2011年,网络热门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

10、大波,不仅进入国内主流媒体,甚至美国纽约时报也发表了名为网络丑闻损害中国人对政府慈善事业信任度的报道。“郭美美事件”起源于微博,但是其影响却最终将网络与现实连在一起,足以证明微博能够有效监督公益事业。网络的及时性与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话语权的格局,微博的出现更将话语权分散到每位受众手里。且不论“郭美美事件”从微博发起,在经历了主流媒体的报道、澄清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直接关系后,受众没有选择盲目相信“拟态环境”呈现的报道,而通过“人肉”微博进行追踪爆料,并提出对红十字会提高透明度和加强监管力度的希望。在“以微博舆论为先导,网络媒体进一步解读,传统媒体深度挖掘”的趋势下下,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相融

11、合,多角度展示事件本来的面貌。这对公益事业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并引导其向健康、透明、公正的方向发展。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平台,主要用于发布信息、互动交流,而且形成“意见领袖+群众基础”互动参与模式,调动从群众到名人的广泛参与,开创持续、有效、新鲜的参与方式,一方面发动自身力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另一方面发挥舆论力量监督公益事业的发展,使微博的力量不再“微薄”。参考文献周丽,刘飞,从“郭美美事件”看微博时代舆论领导权的转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1(8)冉令军,微博信息的虚假化传播及其规避J神舟,2011( 12)马環熙,“微”力“博”发助力公益J新兴传媒,2011(4)张作为,网络慈善募捐模式构建与实施J学术争鸣,2011(2)(作者: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学生)责编:周蕾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