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汇总范文

上传人:追*** 文档编号:269550484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汇总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汇总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汇总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汇总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汇总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下面是课件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

2、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3)讲授新课一、农业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2、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

3、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二、手工业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4、(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5、。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四、海外贸易的兴盛1、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宋朝重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4)巩固小结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类别 发 展 成 就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

6、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5)练习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6)作业巩固、复习本课内容。板书一、农业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2、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占城稻;二、手工业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4、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2、“瓦子”是城中的

7、娱乐场所。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四、海外贸易的兴盛1、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宋朝重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2、通过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用幻灯片显示: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关于江南经济的情况,再展示

8、白居易的忆江南,宋书关于江南经济发展的描述。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书提出问题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南方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什么时间开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讲授】经济重心的南移活动一:提出问题 学生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从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

9、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材料四:南方人口南迁图问题:对以上四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政府重视、扶持。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活动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书

10、,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多媒体展示各种作物的图片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用多媒体表示)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活动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活动四:提出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找一找南方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蜀锦、江浙丝绸、景德镇瓷器等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达。)活动五:请大家先认真阅读第三目内容,分小组找一找,南方

11、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活动六:幻灯片顺序出示唐都长安与北宋的东京图、清明上河图、货郎图、动态清明上河图、宋代海外贸易图、宋朝的纸币交子图等,分别从商业都市、海外贸易、交易工具等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宋朝商业的繁荣。活动七:教师强调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了,请大家回顾所学知识,讨论归纳一下这一过程。【活动】经济重心的南移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测试】经济重心的南移课后习题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C.北宋 D.南宋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交子 B.会子C.关子 D.铜子读图回答问题: (P59北宋纸币)指出图中所示纸币的名称,以及它最早出现的时期和地区。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指出它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