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47593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三大财经报纸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以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为例 【摘要】本研究选取央企的垄断与反垄断议题为样本,分析了三大财经报纸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2008-2010年间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而讨论影响框架形成的各种因素。【关键词】公共议题 央企垄断议题 新闻框架2010年8月,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闻报道和公文稿件慎用词汇表在网上广为流传,其中,“垄断”、“暴利”、“高薪”等词汇被要求禁止使用,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与诟病。上述案例说明,与央企有关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议题:一方面,央企的垄断态势和行为广受公众诟病;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制

2、定了反垄断法、采取了一系列反垄断措施;另外,央企自身对垄断及其带来的问题也采取了“应对”行为。那么,在这个多方参与博弈的社会公共问题中,财经媒体如何构建报道框架呢?笔者对2008-2010年间三大财经报纸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央企垄断与反垄断的报道进行了梳理、分析。一、何为“框架”框架理论源于人类学家贝特森“心理框架是一组讯息或具有意义的行动”的思想,著名传播学学者高夫曼(Goffman)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将其引入文化社会学,后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美国学者加姆桑(Gammson)在高夫曼的基础上指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

3、限(boundary),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另一类是架构(building frame)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为一个名词和动词的复合体。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真实的框架过程,即选择、强调和排除、重组外部事实的过程;作为名词,就是形成了的框架。在对新闻框架形成因素的研究中,伍等认为,框架是新闻工作人员、消息来源、受众、社会情境之间互动的结果。二、垄断议题的报道框架1、当前央企垄断的形势这一内容是央企垄断与反垄断议题的源头,正是有了央企的垄断,才会有公众的担忧与政府的规制。其主要包括具体企业或某一行业的垄断、“国进民退”背景下央企在垄断市场

4、趋势的强化两个方面。(当前)最难的就是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垄断行业已经形成了既得利益。“去垄断”仍然是一场攻坚战“前几年政策失误,造成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现在其余电信运营商再想与中国移动竞争,已经几乎不可能了。漫游费听证“中国结”:垄断下的蛋在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政策、资金、资源优势迅猛扩张,对民营企业形成挤压。企业家说:破垄断降税负这三段报道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当前央企垄断的态势,一是处于国民经济垄断行业中的央企垄断趋势业已强化,并形成既得利益;二是因为前述的垄断强化,对其他企业的生来自w存、发展构成威胁;三是个别央企已经垄断了其所在的行业,这对该行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一框架

5、的得出与目前社会各方普遍存在的担忧是一致的。2、反垄断的困局在资费过高的舆论压力和运营商的利益纠葛之间,监管部门面对两难的抉择。漫游费听证“中国结”:垄断下的蛋反垄断执法的关键,在于加强执行力。但是,从价格垄断领域看,反垄断执法仍然面临两重障碍。反价格垄断”执法面临双重障碍一方面国有企业在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反垄断法成了产业和外资政策的调控工具,使得本来是市场竞争的法律,却成了利益集团打压竞争的法律。 经济宪法”周年盘点反垄断踯躅前行央企的垄断行为与态势伤害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国家对此也采取立法、监管等措施反垄断。但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中,反垄断举步维艰,效果并不明显,且有陷入困局的态势,调查难、

6、执行难、甚至被拉拢利用为其具体情况。3、对垄断的担忧与批评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巧立名目滥收费和乱涨价引起众多批评它部分揭示了处于垄断地位的国企利润突飞猛长的真实来源。“去垄断”仍然是一场攻坚战如果仅仅因为中航集团的国资背景就认为东航必须与中航集团合作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大计,这种论调显然欠妥,一个国家最大战略利益是提高经济竞争力,而不是让国资一统天下。警惕捍卫国资背后的垄断意图如果不能解决垄断问题,即使有大量倾斜于中小企业的政策出台,一轮轮的宏观调控恐怕都会沦落为一个个“养猪杀猪再养猪”的轮回。垄断已使宏观调控失效对这一问题的担忧与批评多以评论与访谈形式在三大财经报纸中出现,这些观点更集中代表了

7、多数民众的观点,因为垄断行为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央企的垄断对民营经济来说是一种排挤、压制,多数人的关切与不满自然成为报道的主要框架。4、国资委及央企的回应在执法部门的不断努力和舆论的持续关注下,企业对于反垄断法也越发重视,例如东航、上航的联合重组,就是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通过了反垄断审查。经济宪法”周年盘点反垄断踯躅前行无论是基于市场还是行政的原因,反垄断审查与国资委推进央企重组都不存在矛盾,不能超越反垄断法来实施央企重组。重组高峰VS反垄断 央企不受新法节制?针对百姓对央企垄断普遍存在的不满,央企的“大管家”国资委及相关部门自然会采取一些措施,央企自身也作了一些调整姿态,以期消除公众对此

8、问题的忧心与抵触情绪,这就形成了上述框架。三、框架的形成访谈:(访谈对象为某财经杂志参与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报道的记者)问一:对央企垄断新闻的采写流程是什么样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回复:首先要讲的是,央企垄断问题背后涉及复杂的利益博弈,各种社会权力参与其中,因此对央企垄断话题采访是较为敏感的。一般我们直接采访央企是很困难的。若直接采访受挫,可以去查该企业相关资料以及采访专家。而如果采访对象是上市公司的话,可以查阅其年报获得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年报联系与该公司业务相关的会计师行和律师事务所,获得该央企的有关信息。除上述人士外,还有很重要的的一点就是联系熟知“内情”的专家、业内人士,包括对于央企的垄

9、断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人士,还有具体垄断事件与现象的知情人,通过他们获得垄断新闻的核心内容。此外,监督、管理央企的部门也是有关信息的重要来源,作为决策部门他们对此方面信息有较多了解,有时他们也会告诉你与垄断相关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央企身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与其相关的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弈与矛盾,在这些复杂、微妙的关系中,记者可以巧妙找到“突破口”,虽然这个部门采访不到,但另一个部门可能会采访到,这个部门不说,但另一个部门可能会告诉你主要信息。另外,记者的能力、意志及社会关系也成为采访成败的主要因素。比如就垄断话题和事件,你如何设置问题,如何表述,哪个部门容易采访到、容易成为突破口,你追

10、问的精神如何,这些都是决定采访成败的因素。有的时候,如果你与企业内部人员比较熟悉、关系较好,他会告诉你内部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问二:为何多数关于垄断报道的基调、语气较为平和,没有网络媒体“尖锐”?回复:在采访内容成稿的过程中,记者要注意各种观点的平衡,鉴于目前的社会环境,包括央企背后的权力身影、政府有关部门的态度、公众的认识和态度,记者和编辑在新闻制作过程中一般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大部分情况下尽量采取平衡策略。(根据电话访谈内容整理,时间为2011年4月10日)四、构成框架的可能因素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在新闻社会学一书中指出,影响新闻制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新闻的市场、新闻的来源、新闻的政

11、治文化、新闻的受众、新闻作为文学和故事。从前述访谈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了央企报道的框架:首先,新闻来源的有限制约了报道内容,进而影响到报道框架的构建。绝大多数市场化取向的媒体都认为,对于央企的直接采访非常困难,采访请求要么被“拒绝”、要么杳无音讯。如此一来,记者们只能通过新闻发布会、一些业内人士及相关资料对央企实施外围的、间接的采访,很难获得一手材料,财经媒体对央企公共议题的报道很难深入。同时出于新闻真实性的考虑,财经媒体也会减少或淡化此类内容的报道。其次,在“对于受众的想象”的基础上,媒体从业人员会根据“惯习”更多地关注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件,并从中找到“契合”受众观点、贴合受众心理

12、的采写角度,形成特定的报道“框架”。对于央企的垄断行为,媒体会“自然地”从公众的看法与诉求视角出发,予以关注和批判。再次,在当前政治文化语境下,新闻管理制度会对一些敏感内容予以制约和惩处。因此,在新闻的成稿过程中,媒体会对新闻管理制度、相关权力关系的制约作出“预判”,以确定报道的基调和框架。而在访谈提及的几个方面之外,媒体与周围的各种组织、个人的关系也值得注意。一是央企新闻主要源自新闻发布会和业内人士,记者们身处这些社会关系中,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报道取向的难免会受到影响。二是与媒体关系“密切”的私人关系、公关业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不可小觑。最后,记者的专业理念也成为影响框架形成的重要因素。经济观察报的一位记者指出,面对一些负面现象,自己觉得有责任站出来将真相公布给受众。另有数位记者表示,为冲破各种阻力采集有关真相的信息,源自一种“自觉”的力量,觉得自己有必要探究原委、告知公众。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垄断与反垄断议题新闻框架的形成,受到消息源和媒体对客观环境的判断等因素的影响,亦即这类公共议题在各种社会权力的制约中被“框架”。(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新闻学研究生)实习编辑:王雨燕责编:姚少宝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