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69547377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含答案)本试卷共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汉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存留历史文化和造字时人类观念的痕迹,这是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 的。这些历史文化信息一般存留在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构形理据之中。但是,造字属于不同时代, 随着构形和语义的发展演变,各种不同字样的形体中的表意成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 化,即使是今天所见的甲骨文,也未必是最早的汉字,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 它对历史文化的见

2、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汉字的构形不是 照相,而是一种特征的勾勒,必须有较多的雷同,才能够归纳出一点信息,而且是笼统的信息,想 到字形中去找故事,去证明具体的史实,是很难做到的。何况,构形反映出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对 具体意象进行描述时,才能做到;而汉字的构形系统逐渐向形声化发展,一切都渐渐概括、类化, 信息量还要逐步减少。对汉字携带历史文化信息求之太过的情况,比比有之。例如,有人以为甲 骨文中有很多字是表示阶级斗争的;也有人认为汉字很多字形描述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 事;有人说,说文解字的山部水部字中暗含了河图洛书的真意这些都是无法验 证的说法,也违背汉字的实际。夸

3、大汉字对历史文化的解释作用,在例证不足、文献依据不足的 情况下,凭着个别的字形,猜测编造似是而非的故事或者附会某一具体史实的做法,是不足取 的。(摘编自王宁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材料二:汉字的文化阐释,指通过对汉字构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信息的揭示和分析,来 探讨汉字的构造、发展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层关系,从而阐释汉字构形的理据、特点和规律的 方法。汉字记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弘扬汉字文化,需要对其内涵进行多层次的揭示和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同时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发展,情节完整紧凑”错,主要以林红红的视角来推动故事发展, 通过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4、来展示日常生活场景,情节算不上完整紧凑。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特点的能力。“泥土中”体现了地方色彩,“散发着淡淡荷香”体现了诗意美。由“你哥哥哩?” “你哥哥今天要干吗活哩?” “娘,我哥哥怎么还不家来呀?” “锻炼锻炼 呗!我就是决心跟你们学学哩!” “大爹,吃了饭咱去削高粱啊!” “二叔!带着镰,咱河套 的高粱该削了” “奎拴头里叫,人们就随后跟了出来” “咧着在笑哩!”可见答案小说叙事 融入乡音乡语,如“怎么还不家来呀” “掐穗儿” “削高粱”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泥土”气息。由“太阳一露面,它的光彩便耀眼辉煌,阳光在村庄、树梢、庄稼、淀水上流荡着” “太阳

5、升到 东南角,一望大片的河套地,红艳艳的净是高粱,像是平原上着了火。细一看,每个穗头,像是一 把火炬。林红红看得呆住了” “收获的季节,一天天地过去,地里由浅绿变成金黄,一块块的庄 稼成熟着,收割着。在这丰收的季节,农村呈现一片忙碌景象”,可见答案小说写景语言富有 诗意,如对淀上日出的描绘,比喻形象贴切,意境清新优美,带着“淡淡荷香” o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特点的能力。由“东天边有一缕嫩红,朵朵白云也镶上了金边儿;青色的晨雾,罩着远方的村树;淀水光亮起 来,透发出一股股清凉新鲜的气息” “我娘让我叫你回家洗脸呢!我娘说,往后天凉了,别在淀 水里洗了” “不过,你行吗?这净是累活儿

6、”可见风光美,由“到了地头,奎拴给大家分好夹垄, 男的在前边削,女的在后面掐穗。奎拴脱个光膀,领在头里干。田野里一片劳动的声响”可见人 性美人情美,于是得出答案以画者的视角观察审视,艺术地呈现淀上的风光美、人情美。由“这天早晨,林红红又一个人来到白洋淀边。东天边确又升起一缕嫩红,但这颜色更鲜艳了, 有如胭脂和樱桃的红色。她又仰看天空的云朵,云朵虽然也镶上了金边儿,但那金边简直像是金 黄的丝绒织成的,那么鲜亮、那么柔和。平原上的远村,虽然也有一缕轻纱似的雾,但这雾气是 透明的,像是流荡的水银”得出答案以女性的视角描写景物和生活,使之染上细腻丰富的情 感色彩。由“林红红把自己投入生活的海洋里,劳动

7、锻炼着她,使她的感情一天天地充实起来。她的脑海 里,积满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她作了几幅自己比较满意的画,她想带回 学校去,向领导汇报” “林红红一笔笔地涂着色,她想:生活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般化的啊! 即使是一个早晨的风景,都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得出答案以艺术青年的视角观察景 物和生活,体现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深化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初,武帝征伐匈奴,匈奴罢极,常有欲和亲意。宣帝五凤四年,匈奴闰振单于率其众东击郅支 单于。郅支与战,杀之,遂进攻呼韩邪。左伊秩皆王为呼韩邪计,劝令称臣入朝

8、事汉,从汉求助。 诸大人相难久之。呼韩邪从其计,遣子入侍。甘露二年冬,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 朝三年正月。诏有司议其仪。太子太傅萧望之以为:“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 之礼,位在诸侯王上。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也。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 鼠伏,阙于朝享,不为畔臣,万世之长策也。”天子采之。呼韩邪单于来朝,赞谒称藩臣而不名。 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二月,遣单于归国。发边郡士马以数千,助诛不服。又转边谷米精,给赡 其食。建昭三年,使西域鄢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共诛斩郅支单于于康居。始,郅支单于自以大 国,又乘胜骄。汉遣使三辈至康居,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

9、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 计强汉,遣子入侍。”其骄嫂如此。五年,呼韩邪单于闻郅支既诛,且喜且惧。竟宁元年,呼韩邪 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王端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 以西至敦煌。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旦如罢戍卒省候 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对奏,天子有诏:“勿议罢边塞事疽 使车骑将军许嘉口谕单于曰:“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中国四方皆 有关梁障塞,亦以防中国奸邪放纵,出为寇害。”单于谢曰:“愚不知大计,天子幸使大臣告语, 甚厚。”(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10. 下列对文

10、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 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A. 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 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 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B. 郎中侯应习边事/以 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 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外族或者外国间的政治联姻,和亲人

11、选须为皇帝之女或宗室之女。B. 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西汉后期匈奴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出现五单于并立的局面。C. 中国,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是汉朝的自称。D. 都护,意即总监,汉朝始设西域都护,既理民政,也理军政,为驻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与汉战争使匈奴疲惫不堪,加之内部争斗激烈,左伊秩警建议呼韩邪审时度势,向汉朝借力, 但受到大臣们强烈反对。A. 萧望之认为匈奴不奉汉朝历法,与汉朝本是敌对国家,不应接受其臣服,如此若其将来不再 朝贡,也不算汉朝的叛臣。B. 汉朝对呼韩邪单于礼遇有加,不仅在赞谒时不直呼其名以

12、示尊重,还设宴款待,后又在军事 和财物上为其提供支援。C. 汉朝慎重对待两国关系。呼韩邪和亲后请求汉朝撤除边塞守备,汉帝遣使口谕单于,以防范 奸邪侵害西域为由婉拒。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甘露二年冬,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2)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13. 文中说匈奴郅支单于“骄鳗如此”,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 11. A 12. B(1)甘露二年冬季,匈奴呼韩邪单于到五原塞表示归顺,愿意献上匈奴的珍宝,于甘露三年 正月朝见汉帝。(2)单于向往仰慕汉朝的礼义,为天下百姓谋划得很深远,这是一项长久之策

13、。13. 困辱汉使臣;不肯奉诏;假意归汉,言行不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郎中侯应熟悉边塞各种事宜,认为不能答应,说:“如果撤去戍边士兵,撤销哨所,匈奴单 于自认为保塞守边,必定让汉朝感恩戴德,请求赏赐无休止,如果稍不如意,那么后果难以预 测。”“不可许”是“以为”的宾语,从其“曰”的内容可见他是不赞同答应的,故而不可能是“许 曰”,排除AC。“德”是使动用法,指使感恩,其后要带宾语“汉”,二者之间不应断开,“请求无已” 主语是单于,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o故选B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和亲人选须为皇帝之女或宗室之女”错

14、误,根据原文“帝以后宫王嫡字昭君赐单于”可见, 不一定要皇帝或宗室之女,本文中皇帝派去和亲的就是后宫的妃嫔。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 “认为匈奴不奉汉朝历法,与汉朝本是敌对国家,不应接受其臣服”错误,原文“单于非正朔 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意思是:单于不实行我朝的历法制度(即不 受我朝管辖),所以算是对等的国家,不应该用臣属的礼仪对待他,位次应在诸侯王之上。“敌 国”在此处是“对等国家”的意思,“待以不臣之礼”并非不接受其臣服,而是不应用对待臣 属的礼仪对待匈奴。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款

15、”,至,到;“奉”,献上;“朝三年正月”,介词结构后置,“(于)三年正月朝”。(2)“乡”,通“向,向往;“慕”,仰慕;“计”,谋划;“厚”,此处指深远。【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从“汉遣使三辈至康居,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 遣子入侍。其骄鳗如此”可见,他困辱汉朝使者,不肯奉诏,却通过都护上书假装说“愿归计 强汉,遣子入侍”,假意归汉,言行不一。参考译文:当初,武帝派兵征伐匈奴,匈奴疲惫到了极点,常常有与汉朝和亲的愿望。宣帝五凤四年,匈 奴闰振单于率军向东攻打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与其交战,杀死了闰振单于,于是又进攻呼韩邪单 于。左伊秩

16、瞥王为呼韩邪单于出谋划策,劝他向汉朝称臣,请求援助。各位大臣不断向左伊秩瞥 王诘难。呼韩邪单于最终采纳了左伊秩瞥王的建议,派遣儿子到汉朝做人质。甘露二年冬季, 匈奴呼韩邪单于到五原塞表示归顺,愿意献上匈奴的珍宝,于甘露三年正月朝见汉帝。汉帝下诏 命相关主管官员商议朝见的仪式。太子太傅萧望之认为:“单于不实行我朝的历法制度(即不 受我朝管辖),所以算是对等的国家,不应该用臣属的礼仪对待他,位次应在诸侯王之上。外族 向我朝低头甘做藩属国,我朝谦让而不视他们为臣属,这是笼络他们的办法。如果匈奴的后世子 孙最终像鸟儿飞窜像老鼠躲藏,不来朝贡,也不算我朝的叛臣,这是万世久安的策略。”汉帝采 纳了他的建议。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见汉帝,赞唱礼仪引导进见时称藩臣而不直呼其名。汉帝在 建章宫设酒宴款待单于。二月,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