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44923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 杨永庚【摘 要】畅通的民意表达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非正规渠道的民意表达和规渠道相互配合,能寻求党和政府执政目标与群众意愿间的契舍点,能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竞和政府向民众进行灌输,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民众的意识逐渐走向自觉,民意表达机制呈现出“双主体性”。民众非正规渠道的表达是通过上访、舆论和民谣等以“无机形式”体现出来,这应当得到重视。【关键词】民意表达非正规渠道作用机制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2、权、监督权”。这一认识,特别是“表达权”的提出,既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也反映了民意表达上的进步。但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对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和司法制度等民意表达正规渠道的作用、具体实现方式、途径的探索很多,而对非正规渠道民意表达的作用、具体实现方式、途径的探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重视非正规道民意表达的作用畅通的民意表达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民意表达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如最近三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对民意表达做了集中阐述,党的十五大提出“逐步形成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

3、提出“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等,要达此目的,不仅要重视正规渠道,而且要重视非正规渠道。而非正规渠道能有效地和正规渠道相互配合,对于寻求党和政府执政目标与群众意愿间的契合点,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通过非正规渠道了解民意,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归宿。改革发展触及多重利益关系调整并催生更多利益群体,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4、,都同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在分化,多元化的利益主体正在形成,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变动加剧,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需要健全和完善利益整合平衡的社会机制,以便及时整合平衡各种利益关系。通过非正规渠道了解民意,一是能保证理论本身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动态平衡。即理论必须随时倾听实践的呼声,也就是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的利益要求。二是能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使政府作决策、上项目,不仅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而且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是能对于大量尚未形成上访的矛盾问题尽快化解,避免积累

5、激化。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积极为群众敢说、能说提供平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避免通过其他渠道过度倾泻、泛滥。2通过非正规渠道了解民意,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广泛共识。从某种意义来说,民间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根”或土壤。历史证明,任何国家意识形态一旦离开民间意识形态的支撑,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遵循的规范和运行方式,是中国社会文化系统内不同层次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运行模式、整合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安全机制等。当代中国社会需要通过与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建立“价值共识”的方式,来实现其人文价值目标,达成民众普

6、遍的“公共精神”,以及自觉确立关于社会公共性信念。这种“价值共识”包含广泛的社会领域,除了正规渠道外,还需要通过网上论坛、民意调查、群众舆论、民谣等非正规渠道把握民意。3通过非正规渠道了解民意,能做到引导广大民众正确认识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当今时代,智力知识、科学技术、精神文化因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这必然会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以至于颠覆以往的很多观念和理论。虽然党和政府有法律、政治等各方面的优势地位,但如果自我矜持或满足于自身的地位而不能真正从理性、思维、逻辑等方面深入民众之中,那么它在这一竞争过程中也不能真正获得胜利,最终还有可能丧失这一地位。特别是

7、非正规渠道民意表达具有迅速及时的反映、排山倒海的声势、长久不衰的热度、波及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特点,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对民众舆论由刚性制约转变为柔性制约,引导社会舆论向健康轨道发展。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先后选编了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等,让民众搞清楚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引导民众怎么看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已出现了舆论的深刻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我国原有的传统社会群体结构逐步重新组合,总体上呈多元化的趋势,公众舆论表达,也呈现相对分散的状态,涉及局部、地方、阶层利益的舆论远远多于全国性的舆论,各种舆论间的差距拉大,其具体

8、情况相当复杂。一般说来,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主导舆论是大多数公众的意志,这种意志应当尊重,至少要得到重视。二、非正规渠道民意表达的机制在执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和国家政权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民意表达实际上是广大民众通过一定途径对公共政策、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念等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反映。所谓机制是指机能、机理,有多重含义,既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又指复杂的工作原理和机理,还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是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方法,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处在一个转型社会中,社会研究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探讨民众心理的发生机制,而对于作为民众心理重要

9、表现之一的民意的关注,需要探讨民意发生动因和发展条件以及民众心理转化为民众行为的机制。人的行为,尽管千差万别,但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起因性。任何人行为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在外界环境下,经过人格动力结构动作而产生的。第二,自主性。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具有自动性和自制性。无论是主动行为,还是被动行为,都必定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相应决定。第三,目的性。任何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一般都会指向一定的目标。第四,持续性。个人的行为,从发生、发展到消失,总有一个过程。行为持续时间可能不同,也可能改变行为方式,但只要没有放弃这一行为,都会继续指向预定的目标,直到目标的实现。第五,可变性。人的行

10、为是后天习得的,因而是可变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总会不断总结经验,更新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党和政府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向广大民众进行灌输,而这种灌输的主体虽然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话语权,但并不是机械地进行,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民众的政治素质的提升,民众的地位会逐渐地走向自觉,表现出客体一种积极的、自觉和自立的特性,当对民众进行灌输时,民众虽然处于客体地位,但却是个积极的客体,对灌输者的教导和要求,必然是自主选择、自觉领悟和接受的。同时信息时代的民众舆论已溢出传统舆论的管道,从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渠道中呈现出来,成为传统媒体所必须接纳和反映的对象,呈现出“双主体性”和“主客体同一性

11、”,从而形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体。通过这样的双向活动,最终形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在这种精神力量下产生人们的行为。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要实现政治统治、政治控制必须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强制,即运用国家机器的强力手段对人进行规制;二是说服,如反复不断的政治广告宣传、楷模形象引导、政治仪式熏陶和社会政治舆论制造等。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为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作为现代化进程在社会结构变迁上的一种逻辑性表现,处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领域逐渐扩大必然导致一个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成熟,这意味着普通民众在社会生活中关注

12、国计民生的视野更为开阔,了解公共决策的欲求更加强烈。公共服务意识成为民众文化和民众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意表达正是这种公共服务意识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不断反映热点问题、曝光社会阴暗面,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正确疏通、了解民意、引导民意,通过这样的互动机制,使党和政府的公共政策与民众理性表达诉求间尽可能趋于内在统一。尽管当前围绕民意表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法律法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总体上还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程度低的状况,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民意表达受阻甚至衍生出非正常表达方式,与民意表达的正规渠道在机制上的不够完善和在渠道上的不尽畅通有关,这需要一方面积极探索民意表达正规渠道更好反映民

13、意诉求的具体实现方式,另一方面要重视行之有效的民意表达非正规渠道及其实现方式,并用制度的方式肯定下来,因为“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也是我们党实现领导的一种重要方式”。三、非正规渠道民意表达的途径民众非正规渠道表达活动是通过众多个体以“无机形式”体现出来,其主要途径有:第一,上访。上访是群众越过底层相关国家机关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它是向上级政府反映群众意见。上访虽然有有理上访和无理上访,但总的来说,上访多是因问题在当地政府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合理而引起,针对的往往是权力和资本结合所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例如贪污腐败、黑恶势力与政府勾结。由此会

14、出现民众的个人举报(有人将举报归类为正规渠道,而我认为应归类为非正规渠道。因为上访背后反映的大多是因利益诉求而引起的矛盾,民众是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情况下不得已进行的表达)和写匿名信。个人举报是指公民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检举、控告违纪、违法、犯罪等行为。匿名信是以书面信件的形式,向各相关行政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由于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举报和匿名信“容易摆脱角色关系的束缚,容易个性化”,容易形成情绪化舆论氛围,近年来“群体极化”倾向更加突出,加之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接受举报和匿名信,这极大地拓展了举报的范围和途径。上访是我国特有的政治表达

15、形式,也是群众反映意见、上层政府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舆论。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一般来说,可以从精神内核和外观两个方面对舆论进行分析。舆论的精神内核是群体意识,其本质是“社会公众对社会某些事件、现象或人们行为的评价和态度”。舆论者从来不打算把自己置身于利害关系之外纯客观的解说,而是在解说某一社会事物时表示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颂扬或谴责的态度。舆论带有公众的主体性,反映出一定群体的特殊利益、立场和情感,是一定群体的关于某一现象的整体性的评价意见。在舆论中,议论形态是舆论的现象外观,舆论总是表现为沸沸扬扬的公众的议论

16、过程。舆论的质量是指舆论所表达的价值观、具体观念及情绪的理智程度。人们常说:“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在现实生活中,舆论的形成与一定的群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具有“公论”的性质,是一个群体内相当数量的成员对社会事物所发表的倾向较为一致的议论。承认舆论具有民意的性质并不等于承认舆论一定代表真理。处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一般来说会有所不同,社会舆论就表现出不一律性。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性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会产生影响。第三,民谣。在中国语言中,“谣”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谣言,二是指歌谣。歌谣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即兴歌。歌谣作为民众集体的作品,又称为民谣。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