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3972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 O张晓【摘要】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新闻语言研究文献资料的统计、归纳、分析,认为新闻语言研究存在研究对象狭隘、浮于表面、跟不上媒体发展等问题,提出新闻语言研究应与媒淋发展相适应,以满足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融合的需要。【关键词】新闻语言研究文献新媒体媒介融合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信息传播主要是以语言的形态呈现和存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区别于文学语言和科技语言,肩负着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表述新闻事实的特殊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

2、展,不断催生出新媒体,新闻传播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而媒介形态的丰富,又使得新闻语言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目前新闻语言可分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新闻语言。因此,对当前的新闻语言研究作出归纳、分析、总结,以调整自身的研究方向,适应当前的多媒介融合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文献统计以2000年至2011年为搜索年限段,在学术期刊网上以“题名”为搜索前提输入“新闻语言”,再点“精确”搜索得到356篇文献。按学科类别分组,得到各相关学科的篇数(见表1)。除以上论文文献外,这期间也有学者出版了关于新闻语言学的教材或专著。如黄匡宇的电视新闻语言学,对相关的电视语言特征进行了探讨;李元授的新闻语

3、言学,重点论述了传统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语言;李杰的媒体新闻语言,从宏观意义上比较了不同媒体新闻语言之间的差异;崔林的电视新闻语言:模式、符号、叙事,从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角度,讨论了电视新闻画面与语言的关系;段业辉的新闻语言比较研究,立足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新闻语言的比较,重点讨论了新闻语言的信息结构、衔接、语境、主观化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吴郁、侯寄南的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廖艳君的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等文献。三、研究对象通过对搜索到的356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对于新闻语言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的:1、对新闻语言特性的研究新闻及时、准确、真实的特性使

4、得新闻语言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语言。对新闻语言特性的研究占了新闻语言研究的大部分。有直接性研究,如信息时代的新闻语言,该文指出新闻语言要力求准确、规范,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语言要讲究“立言得体”,以增加新闻的亲和力;新闻语言要有时代特色,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略论新闻语言的语体特征归纳了新闻语言的四个特性:叙述性、准确性、接近性和交叉渗透性。也有对当下新闻语言提出批评建议的研究,如提倡新闻语言多点文学味,该文提出新闻语言在准确、客观、公正的同时,还应该运用一些文学方法和表达方式让新闻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亲切、新鲜、传神,让群众喜闻乐见。新闻语言的弊病与传媒素养的缺失一文,提出新闻语言存在语言的

5、歧视色彩和媚俗化倾向。对于新闻语言特性的研究,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但他们观点基本一致,没有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2、对新闻语言的语用规范研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大量的新鲜词语出现。如泊来词、缩略词、网络流行语等新词新语广为流传。在新闻语言中这些词语也很常见,有些词语正是通过新闻媒体流行开来的。学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流行语使用问题上态度褒贬不一。在新闻语言中外来语的滥用与规范一文中,作者就指出滥用外来语的几点消极影响:1、忽略视听受众中的大多数弱势群体;2、影响汉语文字的独立性,造成汉字拼盘化;3、人为造成语言的沟通障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4、

6、损害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而从“给力”现象看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语言一文,则认为新闻语言经常运用流行语、俚语、谚语,可以增加可读性,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新闻快速传播。有些学者另辟蹊径,跳出对新闻语言运用流行语好或不好的讨论,转而研究流行语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如新闻语言中流行语的语言表现形式浅析、浅谈新闻语中流行语的运用等。3、对新闻语言的比较研究在新闻语言研究中,比较研究占了356篇文献中的6.7%。这些文献主要分为对新闻语言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探究和对不同媒介、不同文体、不同国家的横向比较研究。(1)纵向比较研究新闻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特定时代的新闻传播理念和传播技术的影响。我国从解放初期到

7、改革开放以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新闻语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这段时间里,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新闻媒体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其主要功能表现为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核心就是肩负上传下达的任务。所以这段时期新闻语言体现出主观、高调的书面语色彩。语言中缺乏理性的客观报道,感性的主观评价大行其道,激昂的字眼、短促的排比句和诗体句成为报道主要风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闻报道从以宣传为主向以报道事实为主转变,但是这一时期的新闻语言生硬死板,概括性的套话是新闻语言的惯常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摄录技术的提高,电视新闻语言更加多元化,新闻语言不再是以前高高在上

8、的说教模式,而是更加的平民化,注重通俗、亲切,贴近受众。(2)横向比较研究当前主要的媒介传播形态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对于不同媒介中新闻语言的特点用表2来呈现: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语言构成上的不同,使得新闻语言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都具有形象性、生动性,都要求新鲜准确。但是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闻语言讲究客观、准确、具体。新闻语言越具体其可信度就越高;文学语言则含蓄、模糊。文学语言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个性,经常有意渲染,给人一种模糊的含蓄的感觉。新闻语言的特性决定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这就要求新闻语言简单明了,不需要过分的形容;文学语言则不同,为

9、了塑造人物的个性,为了描写和渲染环境,往往是不惜笔墨。中西方新闻语言因历史文化差异而各具特色。西方新闻语言短小精悍、简练,美联社专门把“简短”作为编辑守则中的一条;其次,西方新闻语言措辞生动、明确有力。强调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语言简朴、通俗、真切、形象、幽默是西方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西方新闻学强调写新闻报道只准用规范化的语言,不要使用过于生僻艰深的词汇和行话专业用语。我国的新闻语言则是语言简练、晓畅明了、通俗易懂、鲜明生动、准确严谨。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在新闻语言的运用上都遵循了简短精悍、准确具体等共性,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新闻语言各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出不同的风格。4、对新闻语言的美学研

10、究不同体裁的新闻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作为真实反映客观现实的新闻语言也有着它独特的特点和美的自身规律。对于这方面研究的结论大多殊途同归。新闻语言的美学意蕴一文中指出:新闻语言要讲究含蓄美。将丰富生动的内容,以藏而不露的方式体现出来,或者用曲折的方式、意到笔不到的方式、曲尽有余音的方式去表现某一思想感情。新闻语言要讲究意境美。新闻作品中要有丰富蕴含和情景相谐的形象和画面;新闻语言要讲究节奏美。新闻语言要错综变化,张弛有度;新闻语言要讲究幽默美。恰当地运用风趣与幽默的笔调使新闻妙趣横生,别具风采;新闻语言要讲究形式美。新闻报道中的色彩、音响、形状要与受众直觉相契合;新闻语言要讲究理性美。新闻语

11、言要客观、公正、准确。而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兼具以上几种美。结语从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到的文献数据和我国学者对新闻语言研究的内容来看,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趋向成熟,但是逐一研读这些论文我们会发现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研究浮于表层通过对现有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的阅读,发现不少论文停留在表象层面的概括上,缺乏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对之进行深入分析。如新闻语言要讲求“鲜活”、试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新闻语言呼唤生动等。这些论文属于经验式的总结,并没有运用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对新闻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缺乏理论借鉴与学理深度。2、研究对象狭隘在上述几类研究中,对语言特性的研究占到了356篇

12、文献的54%,而语用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和美学研究所占比例分别是3.4%、6.7%和5.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新闻语言特性的研究上。即使这样也并不尽如人意,除上述研究浮于表面外,还存在着研究对象狭隘的问题。以电视新闻语言为例,其构成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两大类。语言符号系统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它涵括了书写符号(文字)和声音符号(语言)两大系统。电视新闻语言并不仅仅包括有声语言和字幕,电视画面上的一切信息都是电视新闻语言的组成部分。可是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我们仅仅把研究范围局限在对电视新闻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上,而对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各种语言的研究几乎没有。只有谈电视新

13、闻缺失的语言和电视新闻有声语言的思维与创作谈到了画面的重要性及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缺失,而对于其他非语言符号新闻语言的研究更是缺乏。3、研究落后于新媒体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媒体形态。以网络和手机为载体的新兴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正在快速崛起,从覆盖范围、受众人数上来讲,手机媒体已成为传播新闻的第一媒介。就目前新闻语言研究现状来看,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新闻语言”这一共性层面的特征研究上,而对手机媒介新闻语言的研究,则见不到相关的研究资料。因此,充分挖掘新媒介的语用特点、风格特色及其应用规律,塑造新媒介新闻语言的特性研究体系,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语言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语言研究与媒体发展相适应,以满足新闻融合的需要,则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口参考文献蓝鸿文、马向伍:新闻语言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9:8徐华,(新闻语言中外来语的滥用与规范J,新闻爱好者,2011(8)蔡育红,从时代变迁看新闻语言的发展变化J.龙岩学院学报,2009(4)吴建清,联从一般性报道谈中西方新闻语言比较J大众科技,2005(8)(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责编:姚少宝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