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39582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化纪录片走进北仑的“四化”探索 王黎东走进北仑是北仑广播电视中心历经三年多时间,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策划、拍摄、制作完成的八集电视纪录片。全片以电视的手段,从文化的角度,按照历史脉络,展现了北仑的创业文化、孝义文化、商贸文化、非遗文化、海洋文化。全片以优雅、精致的镜头,历史与当下、自然和人文交融的叙述方式,勾画了北仑厚重、立体的文化内涵,弘扬了北仑精神。播出后在北仑引起了巨大反响,极大地促进了新北仑人对北仑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了老北仑人爱乡爱土的自豪情怀。它是一部文化纪录片,更是一部北仑的影象志。1984年建区的北仑是宁波市六个市辖区之一,建区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但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居住

2、。经过历代先民围海造地并艰苦创业,在昔日一片滩涂荒地上,现已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良好的临港新城区,已成为浙江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面对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去选取适合电视表达并能反映北仑文化积淀的素材,编导组主要采取了“四化”的方法。一、简化创作地方文献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最忌像流水账一样面面俱到,重在选题精到、叙述简练。走进北仑八集节目,有重点地选取了北仑的海塘、滩涂、港口和灵峰山、郭巨城、烽火台及民间艺术等最具北仑代表性的事物展开,以点带面、以线串网,娓娓道出北仑经济文化历史发展全貌。海塘是历代北仑先

3、民艰苦卓绝地开疆扩土,围海造地活动的实物遗存,更是如今北仑创业精神的不二载体;滩涂是几千年来北仑人的生活方式;郭巨城、烽火台是以“抗倭”、“抗英”、“抗法”、“抗日”为主体的“四抗”文化的历史遗迹;港口更是如今北仑最大的城市名片。有了这些,北仑的文化便“立”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这些都在老百姓身边真实的存在,并不“突兀”。内容的简化后,更重要的是表达的简化。节目中很多涉及地理位置、数据变化的内容都用不同类别的图示法来表示,使得抽象内容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如说到北仑第一条海塘北宋王公塘建成后至清光绪27年,围垦线不断外拓的规模,片中用包含红蓝色线的地图形式表示,简洁明了。又如说到

4、宁波港从一个内河港到河口港再到海港的迁移历史,用白色行进箭头和红色模块地址来动态演绎,一目了然。还有,“十五”港口运输生产完成任务用柱状图表示,柴桥老街的路段名称用块状图表示,等等,这样做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生动的直观图示,把单调的语言传输变为强烈的视觉刺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变化为了制造熟悉历史陌生化的感觉,走进北仑在叙事方式上采用了多种手法。如第一集的“海濡之地”,先设置一个悬念,沙溪村挖出大量陶片,是什么东西呢?然后引出考古发现改变北仑有据历史的事实;王安石在滩涂上建海塘失败后怎么办呢?从而引出建第一海塘的故事;碶闸一个个不断增加,为什么呢?又道出了明清两朝不断围垦的历史。这

5、个叙事结构法,电影界称为阶梯式递进法,即提出一个悬念,解答,再提出一个悬念,再解答,不断递进。这种结构方式很像我国章回小说、传统评书中的“抖包袱”、“卖关子”,能使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第二集“胜境灵峰”故意以一位八十多岁的方兆兴老人要作画采风事件开篇,然后笔锋一转,将老人上山后目之所及的灵峰山、灵峰寺、葛仙翁之间的关系巧妙串接,引出一个个精彩故事,最后以老人如愿完成灵峰山水画卷收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走进北仑在回忆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大多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段,使原本消失的历史场景,真实般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三、符号化一部好的文献纪录片作品,往往都有个性化的表现手

6、法,如独特的图像处理、独特的节奏处理等,这些我们称之为符号化处理。走进北仑积极尝试运用符号化处理手段,用独特和统一的符号实现全片的整体化。首先,解说个性化。全片解说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与节目基调的厚重感相符合,与画面内容和情节节奏浑然一体,让节目显得高端、大气。为了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北仑文化,导演组在开机前阅读了大量资料,并邀请了本土文化名人(主要是本土作家)组织创作初稿,初稿出来后,通过扩大阅读面征集区“文化圈”人士的意见建议,最后由导演组统一修改成符合纪录片语言特色的解说稿,五易其稿后,具有庄重、灵动、理趣并统一风格的解说文稿最终定调,成为来自w全片的基石。其次,采访氛围得体。由于采用

7、总导演下的分集编导制,八集节目由八位编导分头采制,为了避免形态各异的现象出现,除了统一相应技术指标以外,节目更要求对专家学者的采访安排在演播室同一场景中进行,导演把背景处理成暗色调,打光拍摄,营造出一种庄严冷静的文化氛围,很得体。最后,情理结合。该纪录片不仅以情动人,还以理服人,特别是每集都有理性的,具有点睛效果的理趣用笔,这对深化节目主题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古碶今闸,数百年间记录着小浃江两岸滩涂淤涨、海水外扩,文明昌盛的整部历史,两岸的百姓因碶而得以避水患之害、得水利之惠,因此碶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生活和情调。”又如,“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国际领先的码头设施,先进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使北仑

8、门泊四海万里船。”四、秩序化节目内容庞杂,秩序化处理就尤为重要。走进北仑从海的话题“海濡之地”出发,最后回归海的主题“走向蓝海”,万变不离其宗,且每集基本上都从一个故事由头引出事件,叙述由远及近、有表及里,条理清晰。如第一集“海濡之地”,通过讲述宋代王安石筑造第一海塘和明嘉靖年间官府建造东岗碶的故事,引出北仑围海造田的历史;第八集“走向蓝海”,以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达飞马可波罗号在北仑港停泊一事展开话题,反映北仑港的巨大变迁。由于是首次尝试,更受各种条件制约,走进北仑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如情景再现运用太实、太假;集与集联接较生硬,缺少承上启下的联结;镜头语言略显单调,解说强于图像,图像画面叙事功能开发不够等等。但走进北仑展示了北仑广电人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立。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走进北仑先后获得了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宁波市新闻奖电视纪录片一等奖和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片三等奖。(作者单位:宁波北仑广播电视中心)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