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69539312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3. 了解“三叠”式结构及其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 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教学难点】了解“三叠”式结构及其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 君主想要成就一番露业,身边没有儿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 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 这样一位贤臣一

2、邹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 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由名言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 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夯实基础1. 文常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 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 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 定。宋时己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 新注。元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2. 课文朗读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

3、生听读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断句。语言艺术。邹忌有担当、有责任意识,他意识到齐王有可能受蒙蔽后,勇于向齐王进谏。(2)“纳”字勾画出一个英明、果断的齐王。齐威王纳谏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雷厉风行的行动上,有从善如流、行事果断 的理政智慧。敢于直面指责,在“三赏赐”中,“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有广开言路的胸襟 和气度。有励精图治的举措,“皆朝于齐”是“战胜于朝廷”的具体表现。(3)分享关于齐威王的历史故事。预设1:齐威王善用人才。他与魏惠王“比宝”,将人才比作自己的国宝,有非凡的见 解。他拜原是平民琴师的邹忌为相,任用被魏王挖去骸骨的孙膑为军师,起用长相丑陋的 淳于髡,可以说是不拘

4、一格用人才,所以齐国在他的治理下一度十分强盛。预设2:齐威王一度饮酒作乐,疏于朝政,诸侯虎视耽眈。淳于髡用隐语劝谏,齐威王 幡然醒悟,说:“此鸟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立刻整治吏治,诸 侯就把侵占的地还给了齐国。小结:通过分析文中语句和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齐威王的故事,我们发现,邹忌讽谏 的成功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的,一是邹忌讽谏的智慧,一是齐威王纳谏的气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体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关注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课 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二)合作探究二1. 探究任务阅读赵且伐燕,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总结归纳战国策的写作特色。2. 探究步骤(1)结

5、合注释通读赵且伐燕,思考苏代是如何劝说赵惠文王的,他和邹忌在劝说 上有什么共同点。(2)给赵且伐燕另取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3)小组内交流讨论战国策的写作特色,小组成员达成共识。(4)汇报展示: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3. 成果展示 原文及译文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鹘啄其肉,蚌合 而箝其喙。鹊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鹊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鹊。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 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王曰:“善。乃止。战国策-燕策注释: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著名

6、的纵横家。惠王:赵惠文王,赵国的国君。箝:(qidn),同“钳”,把东西夹住。相支:同“相持”,有对峙的意思。敝:通“蔽”,使动用法,使蒙蔽。译文: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 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励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醐的喙。励 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鹏说:今天不放你,明天 不放你,你就成了死袍。它们俩为此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块 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卜,老百姓就会劳苦贫困,我担心 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

7、王说:“好 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两人在劝说上的共同点苏代将赵、燕两国比作河蚌、鹅鸟,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喻指赵燕相争秦国得利。他和 邹忌样,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重大的政治问题。 给文章取题目说理由(1)“福蚌相争。赵惠文王听了这个故事,停止了讨伐燕国的活动,以故事命题寓 意深刻。(2)“苏代讽惠王纳谏”。苏代和邹忌一样,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重大的政治问 题,可以套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题目。 战国策写作特色(1)用生动的故事说理。(2)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设计意图:通过同类文木拓展学习,总结归纳战国策的写作特色。三、课堂小结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曾说:“世界上没有

8、比说真心话更困难的事 了,但也没有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事。”在社会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讲真话有时是很 困难的,辨别言论真假需要智慧,接纳他们的真话也需要勇气,希望你时时铭记,敢于说 真话,善于听真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I可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四、拓展延伸阅读左丘明创作的散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思考纳谏的重要性。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 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 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 子听政,使公卿至于

9、列士献诗,簪献曲,史献书,师箴,嗖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 语,近臣尽规,亲成补察,替、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 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英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注释:(1)弭谤:消除议论。(2)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3)障:防水堤坝,用作动词,堵塞。(4)听政: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5)庶人传语:百姓的意见间接传给国王。(6)近臣尽规:常在左右

10、的臣子,进献规谏的话。(7)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国王仔细考虑,付之实行。(8)是以事行而不悖(b&i):国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违背事理。(9)其与能几何: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10) 乃流王于彘: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参考译文: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己不堪忍 受暴政!”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 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 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穆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召 穆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阻止人民

11、说话的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的 危害。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 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 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 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 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 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 而不违背常理

12、。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 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 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 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这是内心想法的自然流露,怎么能加以 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 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解析: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修辞设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说明人民的意见不 可阻塞,无法壅蔽。设计意图:通过课内外对比阅读,帮助学生拓宽

13、视野,增加阅读量,同时在对比中进 一步感悟文章的主旨。五、布置作业1. 课堂作业你能试着根据原文记忆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吗?设计意图:巩固本文重点字词含义,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 课后作业将邹忌讽齐王纳谏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表演评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讽”之智慧齐王“纳”之气度jidn yi zhao kuT bang chao jian ji邹忌讽齐王纳谏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谤讥于市朝 间进期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 探究任务自主阅读,结合课下

14、注释疏通文意。2. 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课文。(2)有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和前后文,试着猜测意思。(3)逐句翻译,翻译完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3. 成果展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敦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敦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窕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15、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 谓战胜于朝廷。重点字词:1.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2. 谏规劝国君、尊K等改正错误。3. 修长,这里指身高。4. 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 1厘米。5. 映丽光艳美丽。6.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服。服,穿戴。7. 窥镜照镜子。8.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 示比较。9. 旦日第二天。10. 明日次日,第二天。11. 孰同“熟”,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