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同步课件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02146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同步课件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同步课件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同步课件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同步课件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同步课件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同步课件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2021历 史内 容 索 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探究学习课标定位素养解读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1)立足时空观念,梳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2)通过史料实证,认识城市化带给人们居住条件的完善和便利(3)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4)通过认识城市化的利与弊,感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课前篇 自主预习一、城市化的演进 人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及城市空间扩大的过程1.概况(1)路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作用: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

2、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1)世界城市化: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50.14%。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特殊历史环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城市化: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

3、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基本完成城市化 概念阐释城市化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

4、、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居住条件(1)条件: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革新。(2)表现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在楼房住宅中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3)意义: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2.生活服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基层管理方式(1)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各个方面的服务。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出现,功能整合。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增多,城市绿化面积

5、变大。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变多,文化娱乐生活多样。(2)意义:各种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背景: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表现(1)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电报、电话逐渐普及。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2)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

6、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3.影响:基础设施的完善,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背景: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滞后。2.表现(1)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大量烟尘不断排放,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2)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7、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生活条件恶劣。 贫富分化加剧(3)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3.应对:通过立法等手段,建设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知识拓展“雾都”伦敦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

8、敦雾)。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大西洋的西风将携带的大量湿潮气流吹向英伦三岛,使得伦敦终年气候湿润,降水多以小雨和雾的形式出现。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课堂篇 探究学习主题一 文明进步的城市化情境体验材料一在工业化地区,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增长相关联。农业生产力受益于机械化和城市中开发的创新技术。生产力的提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因此他们可以到城镇中不断发展的制造业部门工作。更高的生产力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去养活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城市中制造的

9、农业用具、农业机械和化肥等加快了这一进程,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种城市化是一个累积的因果关系。摘编自美保罗诺克斯、琳达麦卡锡城市化:城市地理学导论材料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姊妹,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城市迅速兴起,故有“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的说法。英国早期城市化进程完全是依据自由化市场力量实现的;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对外贸易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发展一方面使工业与人口布局在宏观上集中于几个有限地区;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则开始趋向分散,不断向郊区发展。情境解读材料一是以总分总方

10、式展开的,第一层和最后一层是总述,前后照应;中间三层具体阐释城市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二的主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释英国城市化的动因;第二部分阐释英国城市化的特点。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城市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早期城市化的特点。提示 (1)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推动;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大量劳动力和粮食。(2)形成具有自发性;过程具有迅速性;外贸推动作用明显;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郊区化趋势明显。素养史论历史解释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启示(1)特点内生作用为主的自我发展。不同于中国的城市化甚至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1、,美国城市化进程较少受外生的、偶然的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是源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跳跃性与渐进性并存。美国城市化不仅与工业化同步,还与西部开发同步。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使美国城市化具有渐进性的特征;西部开发的迅猛性使美国城市化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美国城市化的另一典型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人口自由迁移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天生好动和勇于冒险的性格,但更重要的是铁路网、公路网建设以及汽车的普及。美国一百多年来的人口迁移使得人口在地区分布上趋于均衡。(2)启示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为城市化提供持久动力。从整体上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

12、,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渐趋减弱,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将会继续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大都市区的作用。美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都市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带的GDP占全美国份额的76%,这是美国多年推行大都市区经济的结果。素养达标1.历史解释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下面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单位:千人),对该示意图分析合理的是()A.19世纪初伦敦城市化快速发展得益于重商主义推行B.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促进纽约城市化C.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是国家人口政策的反映D.1842年南京条

13、约上海开埠是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明立意本题以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抓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纽约的城市化,故B项正确排干扰19世纪初伦敦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伦敦、纽约和上海城市人口的变化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而非人口政策,故C项错误;由图示可以看出,上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在1890年以后,明显不是南京条约的影响,故D项错误获答案 B主题二 层出不穷的“城市病”情境体验材料下面是发表于英国笨拙画报的两幅画作。图1发表于1848年,当时谷物法刚刚被废除,画家看到了英国的

14、未来前景,表现出无比的自信;图2发表于1852年,描绘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玩死老鼠的小孩、在粪堆中搜捡的女人、出租房中拥挤的人群。(注:谷物法是英国1815年制定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具有贸易保护色彩;左图英文THE EFFECTS OF FREE TRADE意为“自由贸易的影响”)情境解读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提取材料和漫画中的信息;其次,提炼一个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互动探究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提示 示例观点: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15、。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资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时,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社会上的不公平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素养史论历史解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欧美城市化的路径有所不同,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1)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超出了城市的承受极限。在短期内激增的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了城市的承载极限,每个城市都人满为患、资源与服务短缺、城市超负荷运转等问题普遍存在。(2)大城市人口迅速扩张,不利于国家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主要是“被都市化”产生的后遗症。城市化的显著

16、特点是人口向大都市集中,与欧美那种相对自然的发展进化不同,被各种外力操纵的“被都市化”,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预测和控制的。(3)贫富差距增大,城市社会问题危机四伏。一方面,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撑,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不降反升。另一方面,城市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严重依赖外资,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安全风险。素养达标2.唯物史观城市化的影响(当今)在许多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已超出了社区所能承受的能力,发展中国家有6亿城市居民得不到最基本的住房、用水、食物、卫生和教育保障。城市人口的增加还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损害。据此可知发展中国家()A.城市化问题较突出B.城市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必须实行计划生育D.文教卫生水平极端落后明立意本题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抓关键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不堪重负,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故A项正确排干扰城市化整体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城市人口激增,无法推知其整体人口状况,故C项错误;“极端落后”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获答案 A随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