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课后巩固提升测评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488387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课后巩固提升测评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课后巩固提升测评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课后巩固提升测评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课后巩固提升测评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课后巩固提升测评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课后巩固提升测评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关综合测评第一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乙),完成12题。1.甲图M点的纬度和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1月B.60、7月C.60、1月D.30、7月2.当公转线速度为N时()A.自转线速度变快B.自转线速度变慢C.公转角速度较快D.公转角速度较慢解析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为南北纬60;N点公转线速度最慢,位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此时公转角速度也最慢。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不影响自转速度。答案1.B2.D下图中D地此时是2020年12月21日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

2、自西向东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完成34题。3.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A.等于1/2B.大于1/2C.小于1/2D.等于04.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A.2021年1月6日16时B.2021年1月5日8时C.2021年1月5日16时D.2021年1月6日8时解析第3题,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第4题,轮船于2020年12月21日正午由A地出发,航行16天到达C地,期间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即到达C地时为D地时间的2021年1月5日正午,

3、C地位于120W,此时C地地方时为2021年1月5日16时。 答案3.A4.C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56题。5.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A.160EB.40EC.160WD.80W6.该岛所在的时区为()A.东十一区B.东三区C.西十一区D.西五区解析第5题,由题意知,当120E为6时40分时,小岛当地时间为12时,由此可计算出两地时差为5时20分,经度差为80,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知当地经度为160W。第6题,由160W可计算出该地所在时区为西十一区

4、。答案5.C6.C7.下图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正确的是()A.1B.2C.3D.4解析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答案C我国北方地区某中学地理教师上班途中,每天7:20经过湖边一条南北向沿湖小路。一年内不同季节他发现右手方向太阳的方位有三种情况(见右图)。据此完成810题。8.对图中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教师每天上班自北向南通行B.小山位于湖泊的东边C.一年内,情况下的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D.上班途中,太阳从该教师的右前方移动到了右后方9.当太阳位于位置时()A.太阳直射北半球B.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C

5、.北京日落于西北D.北京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10.太阳方位从到的过程中()A.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B.南半球可能昼先变长后变短C.北半球的河流开始结冰D.非洲草原上的动物正在大规模南迁解析第8题,该地理教师通行在南北向的沿湖小路上,太阳在右手方向日出,说明上班是自南向北行进;据图中山与湖泊的位置关系,可判断小山位于湖泊的东边;一年内,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夏半年日出东北,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故情况下日出正东附近;上班途中,观察者距太阳很远,虽然行进中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相对观察者而言,短时间内太阳的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位于位置时,太阳高度较小,日出东南方向,说明

6、此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京此季节日落于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第10题,当太阳位于位置时,日出较早,日出方向为东北,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在太阳方位从到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可能一直向北移动,也可能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即南半球可能昼先变长后变短。答案8.B9.D10.B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进行改造,使之可以升降。据右图完成1112题。11.将支架改造至可以升降后,可以保证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其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A.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B.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12.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

7、应该是()A.海南岛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解析第11题,该太阳能热水器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故将支架改造至可以升降,可以保证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其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B项正确。第12题,四个选项中,青藏高原是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答案11.B12.C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0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314题。地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丙

8、、丁、乙、甲D.丁、丙、乙、甲解析第13题,由于是12月20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在地球上白昼时间越向南越长,且南半球长于12小时,故丁地位于南半球。第14题,纬度越高,在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就越大,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纬度最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计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方法:计算该地昼长或夜长与12小时的差值,差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答案13.D14.B下图反映的是北半球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读图,完成1516题。15.图中反映冬至日状况的一组是()A.M1、N1B.M2、N2C.M

9、1、P2D.N1、P216.三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P、M、NB.M、N、PC.N、M、PD.P、N、M解析第15题,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日昼短夜长,而且太阳高度夏至日大、冬至日小,据此可知M2、N2、P2反映的是冬至日状况,而M1、N1、P1反映的是夏至日状况。故选B项。第16题,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据此可以判断三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M、N、P。答案15.B16.B“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右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在2月21日和A日这两天

10、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据此完成1718题。17.A日可能为()A.4月21日B.6月22日C.8月23日D.10月21日18.2月21日和A日这两天()A.北京这两日昼夜长短不同B.太阳直射的纬度不同C.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同D.北京这两日日出方位相同解析第17题,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在2月21日和A日这两天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两次的日出方位相同,应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2月21日在冬至日后约两个月,则A日应在冬至日前两个月左右,可能为10月21日,D项对。A、B、C三项错。第18题,据上题可以判断这两日应该关于冬至日对称,且这两日

11、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但移动方向不同,因此北京这两日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方位也相同。D项正确。答案17.D18.D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完成1920题。19.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20.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A.表示大雪B.表示立春C.表示秋分D.表示芒种解析第19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

12、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接近,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第20题,依题意,图中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为冬至后,为春分后,为秋分后冬至前,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为夏至后,为秋分后,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表示芒种合适。答案19.C20.D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读地球光照图(阴影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北半球为(节气)。(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此时A地地方时为时,此日A地的昼长为小时,C地夜长为小时。(4)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为,其中B地当天正午太阳高

13、度为。(5)此时,北京时间为时。解析第(1)题,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度为2326S,读图可知此时0经线为0时,则180经线为12时,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S,180)。第(3)题,0经线为0时,A地位于0经线以东45,且每15相差1小时,故A地地方时为3时,此时A地位于晨线上,即A地3时日出,此日昼长18小时;C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南回归线最大

14、,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正午太阳高度BCA。第(5)题,此时0经线为0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即北京时间为8时。答案(1)南冬至(2)(2326S,180)(3)31812(4)BCA90(5)822.(10分)比较下面三幅图(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写出图1、图2和图3的晨线并判断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的经度差。(2)假设图1中A、C处各有一河流发育,在其水文和水系特征相同的情况下,处发育的河流(左岸、右岸)受侵蚀更严重一些。(3)结合图2信息,北京的地方时为,世界时为,新一天的范围是。解析第(1)题,结合晨昏线的概念进行判断。第(2)题,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1位于南半球,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左岸受侵蚀严重;纬度越高,受到的地转偏向力越大,在河流特征相同的情况下,C处发育的河流受侵蚀更严重。第(3)题,由图2信息可知,75E地方时为12时。北京的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世界时为中时区的区时,结合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可得出结果。新的一天范围为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答案(1)、AB。180。(2)C左岸(3)14时44分7时从105W向东到18023.(8分)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点时,北京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