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2篇(共6397字)

一****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50KB
约6页
文档ID:26943972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2篇(共6397字)_第1页
1/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2篇(共6397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2篇 第一篇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特征(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高职院校学生在身份上与从业者不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只能算是“准职业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内涵也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部分理论研究的成果,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院校学生为满足职场对个体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学校培养和自我学习提高内化而成的素养职场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获得既要通过自我学习提高,更要依靠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特征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导向是就业,是面向职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更是一种跨界教育,它“跨越了企业与学校,跨越了工作与学习,亦即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疆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生应具有很明显的技能型、综合性、发展性的特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考虑学生技能培养,又要考虑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高职院校应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平台,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一)教学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多样化,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普通高职生,三是“3+2”“2+3”招收的中专、职中生通过第一种方式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一般是在最后的录取批次中进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文化成绩普遍偏低;通过第二、三种方式招收的学生一般具备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文化底子薄弱生源的多样化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形成了成分复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给以后的教学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二)学生管理的需要高职学院的很多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表现得很消极受社会偏见的影响,高职学院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就读的学校学生入学后学习散漫、生活态度消极,甚至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三)学生就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相对其他层次的大专或全日制本科生来说,动手能力比较强,更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一般不用企业继续培训就可以“为我所用”因此,他们的就业相对来说有很大优势但是,根据多年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生在转变成职业人后,多因其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而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一)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职教1.重新认识全球化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挑战应当看到,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参与世界的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全球化企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市场全球定位、产品全球营销、技术标准全球通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参与的是全球竞争和国际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员工面向全球流动或全球招聘、企业文化越来越带有跨文化性质2.重新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1987年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1989年通过的《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都强调职业技术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技术教素质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但两者仍有差别高职院校不仅应成为高技能人才的人才源,也应成为应用技术的技术源,更应成为技术信息源3.重新认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劳动密集型到技能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不应是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教育的代名词,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把金钥匙,那么职业教育就应该是一把万能的金钥匙。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二)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1.重视入学教育近年,高职院校虽然在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仍在沿袭过去中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异常重视,而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则比较薄弱这种模式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虽然技能水平较高,但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从很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注重其实际操作技能,还很关注其潜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这也提醒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只有做到“做人做事两不误”,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人才市场满意的人才而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抓好进口是关键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初期,是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此,从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入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使其从踏入校园开始就有意识地克服行业偏见,对自己所选专业产生无比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

例如:定期开设各种有关职业道德培养的大讲坛,增设职业道德、人生观、职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在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室等建筑的墙壁上设计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的资料栏又如:开展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从入校开始就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做好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做好自己初步的职业规划2.各科教学全方位渗透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应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的队伍中来,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专业教师、员、实训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进去,形成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氛围专业教师要将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向学生强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是一个合格毕业生的观念3.重视实践教学利用学生实践中和企业的有效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目前能够实现的最好途径时任国务院总理在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以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强化职业角色教育,应成为各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多下功夫在跟合作企业联系学生实习实践时,让企业安排技术过硬、表现突出的员工作为学生实践的引路人和师傅要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企业对个人职业素养的要求,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第 6 页 共 6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