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房子》有感《草房子》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通过对主人公桑桑见证亦是亲历的一系列故事的叙述,主要描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的成长历程秃鹤的形象特点,从其绰号的一个“秃”字便知在他所出生和生养他的那个小村庄,似是与生俱来的秃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倒是成了一道与火红的枫叶相映的亮丽风景线在小学的初段,童稚的目光也未将他与其他孩子划出一条多么明显的界限陆鹤生活得很快活,自己也似乎接受了“秃鹤”的绰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秃鹤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人再喊他秃鹤,他也不再答应了起初一点与同学的小交换让他更加得意于,更加爱惜他光溜溜的脑袋,可伴着屠户丁四一句“小秃子”的咒骂,他渐渐意识到是秃头使自己特立独行,人们对于他的秃头,并不都带着想要摸一摸的那般喜爱的秃鹤开始抗拒,开始逃避他不上课以逃避老师和同学们似乎异样的眼光;他和父亲拼命用生姜擦着自己的脑袋,一丝不苟地遵循生发的秘方直至头被擦得通红即便如此,他重回课堂仍带着对周围人的察言观色,因为不知是纸月还是香椿的一句“有生姜味”就跑到河边努力洗去那“恼人”的味道当秃鹤发现所谓秘方并不有效后,又央着父亲从城里带回一顶精致的白帽子。
戴上它的秃鹤竟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这令秃鹤既惊喜又得意但桑桑等人的戏弄,将他爱惜的白帽子挂上小学的旗杆时,秃鹤一下又坠入云底桑桑后来的道歉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秃鹤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被老师因秃头拒绝他参加汇演之后,秃鹤以自己倔强的方式展开了报复,他戴上帽子执意参加汇演,却又在表演的高潮时刻突然将头上的帽子摘掉,扔向远处显得格外突出秃头很快产生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在他人的哄笑与混乱中,只有秃鹤一人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全神贯注地做着应该做的动作就这样,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的轻慢与侮辱但在这场闹剧之后,秃鹤得到的只有众人的冷淡和排斥他努力地讨好别人,却一直被零落在界限之外秃鹤只能默默地等待着,直到文艺汇演一个不可或缺的秃头角色秃鹤鼓起勇气申请,并最终担起了重任他把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习秃鹤光亮的脑袋在灯光明亮的大舞台上闪耀着,他与纸月等人精彩的演出也取得了优异的名次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秃鹤早已不见了许多师生找来的时候,秃鹤“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秃鹤终于通过努力再次得到大家的认同,哭声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在秃鹤的故事中,秃鹤和他的同学们无疑都得到了成长,而这也给予了我一些启思人生在世,一路走来不会一直顺遂面对生来就有的劣势,逃避抗拒甚至将其归咎于他人从来都不是明智之举不以激进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短处,并不意味着逆来顺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才是较为积极的态度我们更加需要的是认真审视自我,认知自我,及时调整自我不卑不亢,懂得抓住机遇,去努力,去拼搏,扬长补短,甚至将自己的劣势转变为身上独特的闪光点。